周庄镇位于苏州昆山西南,原名贞丰里,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依河成街,桥街相连。
元末,周庄出了个江南首富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沈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其父沈祐为湖州人,由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沈家漾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后迁至周庄东垞。有二子,次子名沈贵,字仲华,号“沈万四”。
沈家本营垦殖,“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后又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藩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成为江南巨镇。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沈万三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后张士诚战败,沈万三只好投靠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朱元璋定都南京缺钱造城,便助筑南京都城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中华门便是沈万三出资建成。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本来是件挺美的事,大概是马屁拍得太容易,沈万三随后又提出出资犒劳军队,谁知拍到了讨饭出身的仇富愤青皇帝朱元璋的痛脚上:匹夫竟想犒劳天子的军队,乱臣贼子,应该杀掉!马皇后劝说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诛杀他干嘛呢!沈万三总算保住小命,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
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张廷玉等. (1679-1739). 明史,马后传.
但有学者说,《明史》是清人所著,抹黑前朝的记述随处可见,很多地方不符合史实,比如沈万三这段就有网友指出:
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编纂者的史料来源是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莫家和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说的话,《吴江县志》的编纂者自然不敢怠慢,但钦定的正史已经出版发行,他们也不敢推翻,所以只好在后面加上一段注释:莫旦说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但《明史》里又说沈万三帮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请求犒劳军队,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谁对谁错,我也搞不清楚。
张士诚的军队占领吴会的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这就等于是说:按照莫旦的说法,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十二个年头,死人既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不必再担心被他抄家流放。
明史关於"朱元璋与沈万三"的那些事儿. (2012-04-17). 汉家吧. 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1525805852/
但又有贵州村民自认为是沈万三后代,还找到了族谱佐证沈家子孙发配边疆的经历:
揭开沈万三后裔在贵州谜团的功臣,要数南京人扎西刘,他是《东方文化周刊》杂志的高级摄影师。他用5年时间,跑遍了江苏、云南,最后,在贵州天龙镇屯堡村民沈开勇家中找到了沈氏族谱。经江苏有关专家鉴定后认定,为沈氏正宗族谱。这本族谱记录的是沈家从第五代以来族人的姓名,最前页有《始祖沈公简介》、《仲荣戎滇纪略》以及有关“二世祖”介绍等章节,里面清清楚楚地记述了沈万三的次子(沈茂)是如何因避难而藏身贵州,并繁衍后代的:洪武六年,因“匹夫犒天子军”的罪名,沈秀(沈万三别名)差点被“乱民谊诛”,但在马氏(马娘娘)的力谏下,家业抄没,发配至滇(云贵一带)。为了保全沈氏血脉,在朝廷有重权的西平侯沐春,秘密帮助沈秀次子沈茂潜入饭陇驿(今贵州平坝天龙)隐居。为了避免后代遭到杀身之祸,沈家后代有的还隐姓埋名。对此,《金陵晚报》作了全面详尽的报道,并在南京城引起轰动。
江南首富后裔在贵州,周庄屯堡本一家. (2005-11-29). 金黔在线. 贵州日报. https://news.sina.com.cn/s/2005-11-29/09047567908s.shtml
沈万三,曾经富可敌国。箍桶巷、马道街、中华门……这些地点都与沈万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600年后,他的后人来到了南京寻根。昨日,承载着贵州天龙屯堡3000多沈家后人的寄托,由11人组成的沈万三后人寻根团踏上了故土,族长沈向东难捺激动之情:“南京,家乡,我们回来看你了。”
沈万三后人已有21代
昨日上午11点半,坐了1天2夜的火车,沈万三的11位后裔到达南京,开始了寻根之旅。昨晚7时许,白鹭宾馆,“万派回根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的红色横幅下,南京各界人士举行宴会,为他们接风。“我们要让他们带着乡情来,带着亲情走。”活动的总策划人扎西刘说。
沈向东,43岁,作为沈万三第15代子孙,被推举为此次南京寻根团的族长。沈向东很小就从太爷处听说了明朝时期祖先的发迹、没落、逃难的历程。“听说当时是祖先风头太盛,遭遇朝廷小人陷害。”沈向东说,庆幸的是,遇难之时,沈万三的次子得到了沐春将军的庇护,一路逃到贵州,那时的贵州还属于云南。
沈向东说,当时前往贵州逃难的还有张陈郑三家,为了隐蔽,大都躲在山区,沈万三后人如今聚集的贵州山龙屯堡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整个山龙地区沈家后人已达3000多人,发展到了21代。
“其实,我们这些后人有许多如今并不姓沈。”出于避难的目的,沈家开始隐姓埋名,甚至只敢用公相称,陈张李姓氏里,也不乏沈万三的后人。“但是祖祖辈辈都会向下一代告知,我们是南京沈富后人,我们的根在南京。”沈向东说。
600年后沈万三后人来宁寻根. (2006-03-20). 南京晨报. http://news.sohu.com/20060320/n242371488.shtml
历史扑朔迷离,但沈万三的名气却早已传开了。然而问题又来了:沈万三名气这么大,为啥周庄不叫沈庄?
原来,周庄改名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诸暨人周应熙在贞丰里官拜迪功郎。所谓迪功郎,为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十一月始置的从九品寄禄官,县簿、尉等都可算入内,为官制中最低的一个品阶,俗称“九品芝麻官”。时天灾粮荒,乡民凋敝。为了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周迪功郎与妻子章氏便将自己住的房子全都捐了出来,建了一座全福寺,还将自己的二百亩田产也全都赠予全福寺作庙产。当地百姓有感周氏的仁义,从此便把贞丰里改名为周庄。九百年风风雨雨,这位舍家为民的周迪功郎在历史长河中只出现过两次:乾隆年间章腾龙撰、嘉庆陈勰增辑的《贞丰拟乘》中有两处涉及,而光绪年间陶熙编撰的《周庄镇志》则在“人物”部分为其立有小传:“宋周迪功郎,佚其名字。吾镇自迪功郎收获设庄于此,遂成大聚落,故名周庄。元佑元年,迪功郎及妻章氏舍宅为全福寺。其余事实无考矣。”
于是,常萦绕在人们脑海中的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自然,这些故事我是找了资料后才知道的,去玩的时候可不会想那么多——清明节第一日自驾去周庄。一早,从无锡东上沪宁高速于苏州北枢纽转苏嘉杭高速,果然在苏州段一路堵得望不到头。一小时后过尹山枢纽才稍许缓解,下高速转周湖线,一路飞驰到周庄外,发现这里隔着一条小河,小河上的小桥有障碍,是进不去周庄的。停车不容易,早已堆满了车,好容易找到一小片路边田地,于是竖直了扎进去,刚下车,果如网上所说,早已等候此地的村民上前来收费二十,然后给了一张盖着“周庄西水闸桥停车专用章”的皱皱巴巴的“周庄聚宝桥 贰十元 看车收据”。网上还有些人为了区区停车费跟村民发生争执的,我想此路是村人开,有钱自驾玩的人一定比他们要有钱吧?不算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开心,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如果想要省钱的还是可以停到周庄里面的停车场内的。
虽阳光充沛,但湖风飒飒。沿全功路走入有江泽民题字“周庄”的新牌楼。因路上耽搁已近晌午,腹中饥饿,找了一家土菜馆点了五个小菜朵颐,其中糯米糖藕、白丝鱼、银鱼炒蛋和番茄蛋汤一如江南水乡一贯的水准,而特殊的一道菜是青椒干丝,里面除了青椒和干丝外,还放了肉丝和咸菜,风味相当的独特。饭饱后沿全福路踱入古牌楼,上悬“贞丰泽国”四字,为我们本家中的大名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阴书法家沈鹏所提。人群熙熙攘攘,中外友人群聚于此。古牌楼左侧有票务中心,可使用携程等网站预定的团购票代码,节省12元。入景区大门有一照壁,除刻有周庄水乡景色外,还有费孝通所题写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
向右转沿着小河边后港街前行,有一周庄博物馆,有展出多件古时候用的家什农具等物,因在惠山古镇有类似展览,故直接忽略之;内堂展出的是1977年从附近太师淀出土的陶罐瓦罐及动物骸骨,其中飞禽黑皮陶贯耳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良渚文化时期遗物;门口一侧有一个古代棋盘栩栩如生挺有意思。出门前看到园子一角有一个小小的石桩上刻有“瑲珩朱公 十週紀念”,说明这座大宅就是建于民国初年的朱宅了。
后港街的小商贩们摆出各色小吃“勾引”游客。
沿着路走到头有一座福洪桥。它座落在后港西口,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是一座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传说太平军起义时福洪桥附近曾有几百个太平军士兵遭屠杀,由于“红”和“洪”谐音,故乡人从此称其为洪桥。
过小桥,七拐八拐的在居民村落中绕行,见有一小屋,挂牌“蚬江渔唱”。周庄外有白蚬江长十余里,横亘于周庄镇西侧,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所谓蚬江渔唱,便描绘了每当傍晚时分,船头上的渔民饮酒作乐,扣弦高歌的景象,是周庄八景之一。如今自然很难见到这样的情景了,只有一艘小船孤独的放在屋内,一个青铜雕塑描绘老渔民赶着鸬鹚打渔。当地旅游部门可能怕游客不乐意,还组织了村里的一些大婶打扮成渔女坐在渔网前供拍照。
其实真正闲适的不是我们这些游客,是坐着晒太阳的老人。远处便是喧嚣,而这里静悄悄。
从宁静步向喧嚣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可是别无选择。在贞丰桥畔有一座很有名气的“迷楼”,出处为唐朝冯贽的《南部烟花记·迷楼》:“迷楼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帝大喜,顾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云。”
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有千金名唤阿金,如出水芙蓉,因不缠足,有“大脚观音”的雅号,协助父母当垆劝酒,张罗顾客。而贞丰桥是周庄水陆要津,附近商店毗连,贾客云集,德记酒店地处小桥流水,设酒临风,波光桥影,舟楫往来,再加上美人劝酒,得“迷楼”雅称。19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慕名而来,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如今“迷楼”的二楼已辟为博物馆。
迷楼外便是精致的贞丰桥。
如诗如画。
再向南,人群渐少。走到聚宝桥附近,这里已是当地居民的普通民居了,不少人已经吃完午饭在外面闲聊晒太阳,好奇而无聊的看着我们。一些老人则摆着小摊,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
有些小巷是死路,有些却能通向全福寺,比如这条小路,路过一个年代久远的筒子楼,楼下无章的堆着无数杂物,让人回想起儿时虽然贫穷却快乐的时光。
而正在浇灭煤球炉的大叔,仿佛在青烟中腾云驾雾了。
一墙之隔是殿宇恢宏的全福寺,除了藏经阁、大雄宝殿,还有假山、喷泉……
连鱼儿也喂得这么肥,都游不动了。这儿很像是西湖的“花港观鱼”。
最南端靠近“涨水盂”湖岸边矗立着巍峨的“水中佛国”牌坊。
湖边路走到东头,出寺,沿河向北走,渐渐走入周庄最热闹繁忙的街道。
坐在河边拨弄着手机的年轻女孩,身下蹲着一只乖巧的黑猫。此时此刻,人猫合一,仿佛在此隔绝尘世,自我疗伤。
富安桥,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清两次重修,并在桥堍两侧建桥楼,是如今江南地区仅存的桥楼。
鳞次栉比的商铺矗立在小街两侧,往来的游客须挤着走。
再往前是“双桥”,指的是位于周庄中心位置、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的世德和永安两桥。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两桥相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分别矗立在河道的三岔口,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称之为“钥匙桥”。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此素材创作了著名油画《故乡的回忆》,作品为阿德曼·哈默购得,访华时赠送给邓小平,次年被联合国选定为首日封图案,因此闻名遐迩。这种造型我会想起绍兴的八字桥,很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桥上的游人实在太多,也找不到好的角度,只能拍一张很粗糙的照片了事,请读者们自行脑补吧!
真想看一下陈大师画笔下那种意境的周庄双桥啊!
逸飞之家就在双桥附近,展出了大师的生平和某些画作的复制品。陈逸飞(1946-2005年),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怀揣38美元旅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后期作品在佳士得拍出天价。可惜英年早逝,2005年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
比起虚无缥缈的风景画,我倒更喜欢他的人物画作。
逸飞之家外的苍天。
喜欢吃猪蹄的有福了,周庄最著名的便是“万三蹄髈”,双桥附近就有不少店铺。
往全功桥走,河对面有周庄古戏台,里面正在演出昆曲《牡丹亭》,怎可错过。一见之下,顿时惊呆:太美了——人美,衣服美,唱得也美!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从她们的嘴中唱出,显得如此华丽而真实。两相比较,我在《似水流年闲寻遍》中摘抄的《牡丹亭》选段和配图忽然便显得如此苍白和造作。
走累了要歇歇。这里也有青年旅馆提供咖啡和下午茶服务。坐在舒适的软椅上,太小资了。忽然就从古代回到了现代。有上网的年轻人,有聊天的中年人,还有四个买了几十张明信片拼命书写的学生妹。我点的是香草红茶,一味让我觉得结合了古典、现代与优雅的饮品。
与两只懒懒而温顺的大金毛为伴。
外面是“万三水上财道”,里面是小资情结。
一坐很久,还发了些照片到微信上,小小调戏了一下诸人。
时候不早,继续前行。世德桥东岸的小路一直向东走,两岸都是人家。
和各种商铺。
人人皆喜气洋洋。
到小路的尽头是沈万三水冢,也不知是真是假。无论如何,老祖宗的“祖坟”总是要来拜见一下的。
阳光刺眼。
穿过拥挤的人流回头往南走,越过人头攒动的永安桥,有张厅、沈厅,皆人满为患。
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
而南边的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前后七进五门楼,有大小100多间房屋。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前后屋间由过街楼和过道阁所连接,形成庞大的走马楼。
挤进沈厅,豁然开朗。正厅堂是“松茂堂”,占地170平方米。朝正堂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6米,正中匾额“积厚流光”,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传神,可与苏州网狮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后有大小堂楼,建筑风格与正厅迥异。
一人多高的黄木大理石屏风。
精美的地面,一角一隅均见周章。
出门外有南湖渔市。
南湖秋月园巍巍的假山。
南湖游艇与全福长桥。这儿像极了西湖,也像极了蠡园。果然美好的事物都是差不多的吧!
走过长桥,出公园,绕过不少新建的别墅,能看到一个新砌的人工湖,看上去很像是会所,据说是垂钓俱乐部。到这里来开年会的公司一定财大气粗吧!
走了很长路才来到所谓的沈万三故居。据记载,清朝的时候周庄沈万三故居早已破烂不堪,如今这里是否为真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座新“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那么沈万三的故居如今在哪里呢?在南京市南马道街7至9号大院,至今老南京们还会流传过去那些关于这位首富的传奇故事。如今我来周庄看仿造的故居,自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了。“故居”建筑左侧为财神庙,右侧为沈万三事迹展,门前开满了密密齐齐的油菜花,高可过人。
仿佛在婺源没拍够似的,我又噼里啪啦按了很多张,唉,审美阈值太低。
一晃不早了,沿着原路返回,从湖边走出了周庄,沿着民居间的小路通过人烟稀少的聚宝桥检票口出门。
走过一些很破旧的棚屋,走到四叉路口,经过莘塔汽车客运站,便找到了我一头扎在田里的车。
村民们这两年果然发家致富了,不仅修了新房子,还修缮了塔。他们的生财之道对游客也许不是个好消息,但是对自己好就行了吧?
本想直接回家,谁知又生变故,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你一放歌我又忍不住电脑静音
审美阈值太低,这个也没办法,我们喜欢来喜欢去的也就无非那些个东西
@Betty我已经把歌的默认声音设小了,还觉得响吗?那以后我再设得低一些。
审美阈值太低是个大问题,总觉得拍来拍去脱不出窠臼……
话说黑猫and金毛都是我喜欢的
@Betty是吗,那挺投缘
以前在苏州(准确说是吴江)上班的那2年,没事就去同里坐坐,感觉挺好的。
@勺子周庄的商业气太深厚了,不如同里、陆巷等安然了。
@勺子嗯,下篇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