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苏州市吴江区古镇。有居民的历史长达两千年,曾名黎川、梨花里,故谓之
可惜去时不是季节,梨花自然无从得见。天又薄阴,难以出彩。好在手中相机不辱使命,忠实记录了小镇的恬静。
黎里最著名的便是其桥、埠、驳岸与几乎不重样的系船石,以及(但凡水乡自然总有那么一条穿镇而过的)蜿蜒的母亲河——“市河”。市河两岸,共保留石桥
南宋以来,黎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有状元
网文说,黎里是
不过,人潮都拥挤在镇中心鼎新桥往东方向,而向西走则能在人潮外体会黎里宁静安详的
鼎新桥,宋时为木桥,名通济桥。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桥西古街,古建犹在。


南社通讯旧址,为清末明初南社通讯处所在。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
对南社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观看

梨花街,东起陈家湾弄堂,西经明月桥,北折至望恩桥。黎里便是由梨花村发展而来。入口处北有李厅弄,位于浒泾街,长

市河对面,有周氏义庄,门口有气派的

西徐家弄,南起梨花街街面,北至瓦厂新区,长
黎里行[清] 袁枚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
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



市河对面有周宫傅祠。下文详述。

梨花街西端,回头有

大陵桥,是黎里最早的桥,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 ),南宋淳熙年间被平整,建造石桥,为纪念之取名大陵桥。又因其桥南堍有财神庙、北堍有全真道院,一桥挑二庙,得俗称庙桥。1970


全真道院,新近恢复。

道院存棂星门石柱一对,矗立在庙街广场中间。石柱青石质地,3.7

续往前行,游人渐少,古树参天,静谧安详。


这里有抗战时期的中共淞沪地委吴江秘密联络点,为淞沪地下党夏明辉烈士于

这一片是吴江市文保单位,保护黎里市河驳岸及古桥、河埠、系船石等。有一块吴江市文保石碑矗立在河岸边。



明月桥,初建无考,元大德三年(1299


市河在此分为三叉。

这里风景不错。取出飞机航拍几张。一位本地中年大哥走过,好奇的问我是做什么的,航拍有啥目的?我不禁笑了:因为风景好啊!又由此推测,这里确实还没什么人来航拍过。




里仁桥,为

桥上,老阿姨接到子女的拜年电话,喜笑颜开。

过里仁桥,来到河南岸,往东走回。

刚才路过的吴江市文保石碑就在河对岸。

沿岸南新街民居,各具风情。

南新街民居

沿着市河南岸回到大陵桥。



全真道观前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前面在河对岸望见的周宫傅祠堂,南门大开,守门人不知去向。于是潜入。周宫傅者,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里是也。


周宫傅祠堂敬齐堂及第六进,本是祭祖后饮福酒之所,也作远道前来祭祖者的食宿处。后设为义学,招收黎川贫寒子弟就学。晚清至民国期间,这里也是黎里镇祭拜孔子之所。




享殿,也即周元里的享堂。

大厅祭坛正中为周元里石刻线描像、周元里及三位夫人灵位,左右分别是周元里父母与弟弟元瑛灵位。忽然看到有一位青年女子来此跪拜,不禁感叹此地祭祖之风仍盛。

厅内马车、蓑衣、斗笠是周元里为官巡查时所用,半副銮驾是皇太后为确保周元里平安回乡所赐。




第三进前,有六角缵顶亭及御碑一座。周元里因乾隆挽留,77

六角缵顶亭中间安放了一块御碑,碑正面镌刻乾隆祭文。反面本是诏书,但已被磨光。
乾隆祭文如下:
皇帝谕祭病故原任工部尚书周元理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周元理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方翼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奠,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墟,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休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克歆享!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


原来南边的门才是周宫傅祠的正门啊,而且是要买票的!在这里慌慌张张的拍了一张便往回走,引起了看门人的注意。含混的答应了一声儿,好在没有被抓住!


之前在河对岸看到的周氏义庄,其正面雄伟的牌坊让人对其心生仰望。这周氏,想必便是刚才参观的大户人家周元里及其子嗣了。

牌坊反面门楣上,竟然也是

沿河石板路青条石上,有着神秘的孔洞。难道这里曾经设立过栅栏用以阻止车辆通行?

一旁便是前现代的吴江针织厂厂房,一个巨大的水塔矗立于天空下。

已是中午,街边小店,黎里油墩,入手品尝。

公平的说,这传说中的名点,真不如无锡南禅寺的好吃……

本欲品尝隔壁小店内多肉馄饨,但最终却在几个街口外的台湾面店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台湾牛肉面。无好无不好,果腹而已。

饭后稍事休憩,往鼎新桥东参观。
Juby
感觉江南水乡都是一个样。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S
@Juby 不然呢,岂不是异国他乡了,哈哈。江南江南,一个色儿。
六年前 WordPress App 12 · iPhone iOS 12.2Sherry
好一篇图文并茂的日志啊!!仿佛又回到当年去甪直小镇,去周庄时候的场景,只是——物是人非。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Windows 7这些年见多了北方的大场面景色,再看江南小镇的小桥流水还是颇有感觉,仿佛他们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也几乎能闻到那个时节空气里的潮湿阴冷,却又熟悉之至……
S
@Sherry “物是人非” 这个词用得精准,因为确实如此。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北方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灰扑扑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当然还是江南好啊。
文娱帝国
写的很好,很喜欢
六年前 Firefox 61 · Windows 7countmeon
很美丽,但是感觉少了一些红花绿叶,不知道是不是季节的原因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Windows 10S
@countmeon 因为是冬末去的。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SN
感觉江南的古镇大体上看都差不太多啊,而且很多建筑其实也都是近些年建的。
六年前 Firefox 66 · Windows 10S
@SN 是的长得都差不多,不过我去得多了,也能发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总体而言每个镇子都有自己的 “隐藏彩蛋”。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