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纪念馆不远处,有周赐福弄,得名源于周元里及其家族。为官期间,周元里得乾隆御书“福”字十三个(乾隆统治的套路,让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去过的和珅大宅恭王府,里面也到处都是“福”),其宅名“赐福堂”,故其东边的弄堂也相应称为周赐福弄。
昏暗的弄堂里,当地政府搞得有模有样,用灯打出了一串“福”字,颇为有趣。
穿过外表光鲜的周赐福弄,弄外是一片施工工地,一汪死水塘飘满了垃圾,不忍卒看。这里还有些人家住着,大门敞开,门口摆放着许多盆栽,生气盎然,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弄堂里穿梭的快乐。可是这种快乐,早已随着城镇化戛然而止了。如今得见,感慨万千。
再往前走,有一片竹林,林后有端本园,由清乾隆年间黎里文人陈鹤鸣所建。乾隆十二年(1747年),陈鹤鸣弃官回家,精心设计,全力构筑,营造了端本园。园临水而筑,前有曲桥荷池,后有伴月廊、半山亭、平波轩等。陈鹤鸣有子侄五人,均由科举出仕成为清廷官吏,故乡人称之“五子登科”。二儿子陈绚文才学出众,清宗室、满洲正白旗副都统永豪杰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了他,陈绚文被称为郡马,端本园也被称为郡马府。园中植有桂树两株,故楼名“双桂楼”,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楼。现因年久失修,仅存六角亭一座、双桂楼一幢以及部分假山、回廊。时间关系未入内赏玩,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临街处,有彭启丰题“奎壁凝祥”门楣。彭启丰(1701-1784年),字翰文,号芝庭、香山老人,江南长洲(今苏州)人,清雍乾年间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第一,状元及第。历官修撰、入直南书房,乾隆间吏部、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晚年主讲紫阳书院,有《芝庭先生集》。而“奎壁凝祥”所在的这个雕砖门楼,就是陈鹤鸣所建的端本园内的鹤寿堂。如今,鹤寿堂只留存部分门厅和这座砖雕门楼了。
黎川苑,目前已辟为黎里古镇展示中心。
门口迎恩坊,为纪念南宋理宗朝状元魏汝贤而立。联书:“举业无求史记,迎恩特立高坊”。
梯云桥,又名唐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民国二年(1912年)重建。桥为梁式花岗石桥,墩下有泄水方孔,桥面两侧刻有“重建梯云桥”五字,栏板石及桥身基本完好。
往前有中国锡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锡器博物馆,展出有各类锡器文物600多套。因时间紧蹙,只在外草草拍摄一张。
再往前走,惊喜的看到一处绝美的所在——迎祥桥与道南桥处三叉河口,北岸有古色古香的长廊,让游人可于此休憩并观赏黎里最美的水乡风光。
河对岸的道南桥,为单挑式单孔石拱桥,位于市河下街南岸的支河口,迎祥桥西,梯云桥东。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从桥对面望去,道南桥拱真如一轮明月,将水乡的独特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黎里街道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了既可供二楼人家通行,又可为行人遮风挡雨的廊棚,妙哉。镇上邑人得意有俗语:“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廊棚自元代大量出现,有坡檐式、骑楼式、人字式、过街楼等等,五花八门,形制多样。
迎祥桥,又名汝家桥,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易石重建,清同治八年(1869年)又重建,梁式三孔花岗石桥,栏板石已改用砖砌,东西两侧有桥联两幅:“日色照临迎百福,风光会合集千祥”、“东西递接川流水,南北常通行旅人”。
路边,忽然便能看到一处“天水世泽”牌坊,虽不知出处,却又如此引人遐想……
万祥泰珠宝行,改行做起了卤水生意。
已是黄昏,老人搬出煤炉,升起柴火。
街边东圣堂,原名普济禅院,建于南宋。明嘉靖三年(1524年),吴江知县王纪将之改为社坛,立有社坛碑一块,作里中社长讲乡约之用。清末重修,现仅存墙门及一平厅、两厢楼。1986年7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东圣堂享堂,供奉赵磻老。赵磻老(1121-1200年),字渭师,号拙庵,山东东平人,南宋孝宗朝任临安知府、权工部侍郎及秘阁修撰,57岁归隐黎里花园浜,汇聚本地村民与北方移民升村为镇,整顿河务,颇有建树。逝世后黎里百姓为其塑像,尊为黎里奠基人。
罗汉松,青翠欲滴,一旁人工石泉,大约放了香氛,满屋生香。
东圣堂如今被改造成了地方民俗博物馆,里面展出了许多现代人再也看不见的古代生产工具。
里屋还有一些与婚嫁相关的民俗物品。
堂口,摆放着当年乡村里长与村民合议而立的碑三块,有:
吴江州黎里普济院碑,立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内容为注明各圩之僧饭田。
吴江县二十三都东八图里社坛碑,嘉靖三年(1524年)立,由上文提到的吴江县知县王纪所作,内容主要是关于改堂为社坛、每年春秋由里正主持社祭、备办簿籍二册以记录善恶、后三进成立社学、社仓等内容。
苏州府严禁抗租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立,主要是黎里五十名地主联名向苏州知府呈报,黎里农户长期抗租不交,要求严禁,苏州知府于当年二月廿二日,专门颁布严禁抗租特示,并勒石于东圣堂门厅。题外话——晚清的黎里地主混成这幅怂样,真是让无产阶级民众大快人心啊!
匆匆参观完东圣堂,继续前行。
路旁看到“吴江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黎里商店”牌,颇有七十年代的风范。往里望去,早已人去楼空。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便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以资留念。
终于走到了头——青龙桥,旧名际恩桥,俗称相家桥,单孔石拱,是古镇的东栅桥。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游方僧建,初名际恩桥,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分别重建。清龙桥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小环桥,由三种石头——武康、青石和麻石(花岗岩)建城,拱圈、桥耳朵是武康石,桥身混有青石和花岗石。桥上设护栏,抱鼓。有明遗存的望柱四柱,柱头刻覆莲纹式。两对龙首桥耳保存完整,雕刻精致。有桥联二副:“长虹高挂千门月,巨锁遥连万顷云”、“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1982年中日合拍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此桥畔取景。
Juby 江苏
感觉江南水乡都是一个样。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S 江苏 *
@Juby 不然呢,岂不是异国他乡了,哈哈。江南江南,一个色儿。
六年前 WordPress App 12 · iPhone iOS 12.2Sherry 北京
好一篇图文并茂的日志啊!!仿佛又回到当年去甪直小镇,去周庄时候的场景,只是——物是人非。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Windows 7这些年见多了北方的大场面景色,再看江南小镇的小桥流水还是颇有感觉,仿佛他们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也几乎能闻到那个时节空气里的潮湿阴冷,却又熟悉之至……
S 江苏 *
@Sherry “物是人非”这个词用得精准,因为确实如此。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北方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灰扑扑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当然还是江南好啊。 😎
文娱帝国 江西
写的很好,很喜欢
六年前 Firefox 61 · Windows 7countmeon 北京
很美丽,但是感觉少了一些红花绿叶,不知道是不是季节的原因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Windows 10S 江苏 *
@countmeon 因为是冬末去的。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SN 江苏
感觉江南的古镇大体上看都差不太多啊,而且很多建筑其实也都是近些年建的。
六年前 Firefox 66 · Windows 10S 江苏 *
@SN 是的长得都差不多,不过我去得多了,也能发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总体而言每个镇子都有自己的“隐藏彩蛋”。
六年前 Google Chrome 73 · Mac OS X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