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漫游 / 718浏览

汾湖芦墟跨街楼

哭杨主事
清·顾炎武
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
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是日天颜㢠,喜气浮綵仗。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
他日大鸟来,同会华阴葬。

顾炎武诗中提及之杨主事,为明末清初吴县抗清义士、兵部主事杨延枢(字维斗)。其在顺治四年参与反清义举,失败被杀,殉难地在吴江县芦墟村,现在仍有其祠堂。

芦墟,名字带有荒废萧瑟之味。其位于黎里镇东边汾湖以东的岸边,是一处人口稠密的古镇。

此番时间紧迫,仍执意往芦墟,非为凭吊杨延枢,却因芦墟跨街楼。

跨街楼又称骑楼或骑马楼,楼下街道左右都有房屋,或一边是房屋,沿河另一边立有砖砌柱子,街道之上有楼房,与正屋楼房相连。与跨街楼类似的还有廊棚或廊街,其一边是房屋,沿河另一边只立有砖柱或木柱,屋前街道临河,并建有栏杆或吴王靠,保护行人不落水和供行人坐靠歇息。

芦墟老街上,跨街楼和廊棚廊街随处可见,成为芦墟的一大特色。自清朝中叶至民国,芦墟老街的商家民宅几乎全部朝向市河建造,形成了跨街楼的建筑形式。

现保存完好的跨街楼除了沈氏跨街楼、许氏跨街楼、西栅跨街楼外,还有东南街司浜北端、东南街铜匠湾、西南街南洋旅馆、南袁家桥北岸、西北街洪昌板桥以北到牙防所等五段。2014年7月公布为苏州市文保单位。

浦南路施工,停车不便,只得停在路南边的人行道上。时值国庆,家家店门紧闭,停车倒也方便。走到桥上西眺,一派江南水乡。

浦南路沿河向西走,南岸街唤作施浜,想来是姓施人家为多。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到了芦墟三桥(胜利桥、人民桥、向阳桥),拐了个弯儿向南走,这里是东南街。隔河对面也是跨街楼,马头墙很漂亮。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东南街上,居民好像在搬东西,挺热闹。往里还有更多的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这些跨街楼,店铺都关着,想必真的是没落了。

芦墟杭氏跨街楼
芦墟杭氏跨街楼
芦墟杭氏跨街楼
芦墟杭氏跨街楼

两岸的民居,粉墙黛瓦,百年来默默矗立。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街边,两位老人坐在大桌旁,望着来往的行人。这种架势,好像是百年前的堂主一般。

芦墟老街老人
芦墟老街老人
跨河小桥
跨河小桥
鹦鹉
鹦鹉
两岸樟树
两岸樟树
跨河小桥
跨河小桥

到南栅港路,所谓南栅,是指这里有一处栅(闸)门。古时应该是木头栅门,后来改成铁轨水泥闸,用于战时限制船只进出。年久失修,现在当然是荒废了。

南栅港
南栅港
骑车人
骑车人

过桥到河对岸西南街,折返往北走。

两位老人在街边下棋。

下棋的老人
下棋的老人

路过的东南街上,有居民将自家改成了豪宅。虽然有钱,不忘初心,在河边修了漂亮坚固的护栏。

豪宅
豪宅

一路上跨街楼比比皆是。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又走回了无名小桥。

小桥
小桥
小桥
小桥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西南街95号的跨街楼里,还有些生意在继续。

芦墟跨街楼木工店
芦墟跨街楼木工店

下面这处跨街楼上,标着“汾湖里”。

芦墟跨街楼汾湖里
芦墟跨街楼汾湖里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跨街楼下的小食品店,电视开着,店主不知去向。民风淳朴如此。

小食品店
小食品店

下面的这处跨街楼上,标着“轿子湾”。一位老阿姨拿着空碗走出来,想必是打饭去了。

芦墟跨街楼轿子湾
芦墟跨街楼轿子湾

又回到了三桥附近。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将古街打扮成林中仙境。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桥堍跨街楼,即为许氏跨街楼。跨街楼下,有不少水产店、蔬菜店。

芦墟许氏跨街楼
芦墟许氏跨街楼
水产店
水产店
水产店
水产店
蔬菜铺
蔬菜铺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三桥的胜利桥上,两位老妇人一南一北在卖菜。看品相不错,便买了一把。要价三元人民币,难为了只带手机的我!一拍脑袋,钱包里有一张两年都没能用出去的五元纸币,给了妇人,找回两元硬币!

卖菜的妇人
卖菜的妇人

附近河流密布,沿河尽是人家。

沿河人家
沿河人家

对岸是东中街,跨街楼更显规模。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西中街20号有一家大块头馄饨店,网评说在芦墟非常有名,只是装修实在七十年代,且顾客三两个而已。

大块头馄饨店
大块头馄饨店

芦墟人一定非常喜欢吃馄饨,不远处的25号又有一家阿四馄饨店,更是破旧,昏暗光线中,似有人影。

阿四馄饨店
阿四馄饨店

到了九曲弄附近,西中街28号水产店的老板娘大概是觉得生意太淡、打算提早下班,把养鱼的水泼在马路之上。

水产店

几位老妇人坐在木椅上,聊天儿打发时间。

老妇人
老妇人
杨美英糕团店
杨美英糕团店
洪昌桥
洪昌桥

过了洪昌桥,便来到西北街。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一位刚吃过晚饭的中年男子,走出家门,二话不说掏出一把螺丝刀就开始吱吱嘎嘎的锉着一个马达的轴承。

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

西北街的尽头,是观音桥。本名泰生桥,初建无考。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里人吴之湄等募资重建。桥西北堍建有小庵(黄色小屋),庵内供奉观音像,遂俗称观音桥。桥为拱形单孔,南北向,矢高3.2米,中宽2.2米,桥顶望柱上雕有狮子。2014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立为文物控制保护建筑。

观音桥
观音桥
观音桥
观音桥

桥名额上,刻着原桥名“泰生桥”。桥洞内,卷石上镌刻多幅莲花座经幡石刻。

观音桥
观音桥

观音桥其实把守着金字港到芦墟古镇的入口,古代这里是易守难攻之处。

金字港
金字港

过了观音桥,绕回河对岸的东北街。路过北陆家弄,发觉到芦墟的“跨街”习俗已经到了无楼不跨的地步了,就连小巷口的一个门洞都要修那么个“跨街”范儿,以获取二楼住宅面积的稍许扩大。

北陆家弄
北陆家弄

刚才的那位中年男子,此时仍在忙碌。地图一翻,人家这里是有店面的,“吴江市芦墟镇飞达电机修理部”。

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
芦墟老房
芦墟老房

路上看到一些植物,伸手一抓,发现竟然是芝麻……

芝麻
芝麻

往前走,是位于东南街的沈氏跨街楼。

芦墟跨街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跨街楼两侧店面门可罗雀。

饭厅
饭厅

曾经热闹的杂货店,店主也不知何去。

杂货店
杂货店

东南街116号的老鞋匠,很认真的补着几双鞋。这样的老鞋匠,往后将越来越少了!

老鞋匠
老鞋匠
芦墟沈氏跨街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沈氏跨街楼简介,时光荏苒,2005年的石刻,字迹都已经不清楚了。网上找了五年前的图,摘抄如下:位于东南街54号,原主人沈泳霓(1884-1932年)、沈泳裳(1885-1951年),兄弟二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双中同科秀才。该宅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座东面西,原前后临水,现后河填塞。共五进,第一进船厅,正中设俩落水河埠,船厅与第二进门屋构架成跨街楼,第二三四进天井均以石板铺设,并存有两座砖雕门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芦墟沈氏跨街楼

一晃一个半小时便过去了,又走回了三桥。一位老船工,带着位黑衣女士,仿佛是水上的士一般。

三桥南望
三桥南望

这样的感觉,似乎比刚才在震泽的游船更地道。

三桥北望
桥北望

最后走回了浦南路。向桥下望去,芦墟古镇静谧安详,人影全无,仿佛沉入了千年幻梦之中,再也无法醒来。

芦墟浦南路桥上西眺
芦墟浦南路桥上西眺
芦墟浦南路桥上东望
芦墟浦南路桥上东望

6

  1. wys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博主拍过电视剧的吗,照片拍的那么GOOD!
    BTW,镜中人物,你给人家出场费没有呢?

    Sogou Explorer · Windows 7
    1. S

      @wys谢谢

      WordPress App 15 · iPhone iOS 14.0.1
  2. 木瓜园

    这里生活真是惬意

    Safari 12 · iPhone iOS 12.4.1
    1. S

      @木瓜园抛弃繁华的勇气

      WordPress App 15 · iPhone iOS 14.1
  3. 牧羊人

    这封面图我爱了!

    Google Chrome 86 · Windows 10

回复 S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