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深渡阳产村

2019-08-25

摄协上半年活动,去安徽。

其实一开始给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端午节时去广西桂林,另一个是中旬去安徽歙县,出乎意料的是,大概会员们都不想挤占端午节的休闲时光,因此齐刷刷选了歙县。

虽然歙县也挺不错,但14年已经组织去了附近的黟县以及一墙之隔的江西婺源,总觉得有些兴味索然。

并且摄协硬 core 摄影师的日程表里,不屑于放入棠樾牌坊和歙县古城这样的大众景点,这也很让我失望。

罢了,就当散心。

散心的结果是,以前每次出行前都会为带什么装备抓狂一阵,这次可算是“拆烂污”了,只带了小飞机和一机一镜,还是个 14mm 定焦镜,再加上手机一部,胡乱出发了。


深渡镇

坐了五小时大巴到了歙县深渡镇。

深渡镇位于歙县东部的新安江畔,是黄山-千岛湖旅游线上重要的中转站。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姚治易在歙县任职,爱其山水,定居于此,故有“深渡渡船深渡渡,姚来姚去两边姚”的千古绝句。

带队老法师熟门熟路的让司机开到了 004 县道,深渡镇最外围的一处偏僻的所在。据说,这里的饭菜价格便宜量又足。

今年没带随身相机,乱拍的情景就懒得从包里掏主机了。测一测 iPhone XS 当“匕首”的功力,居然还不错。据说现在新的手机摄像头像素都上到 1 亿了,且涵盖了从超广角到长焦三个主要定焦段,以后怕是要一统江湖了吧!

深渡镇004县道
深渡镇 004 县道

周边开发了不少新宅,不知道卖给谁住。

深渡镇004县道附近藏龙湾农家乐
深渡镇 004 县道附近藏龙湾农家乐

所谓农家乐,其实就是农民自己家的厨房。

徽菜跟浙菜不同,做法有些粗糙,不过人在江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豆角肉片
豆角肉片
红烧鱼块
红烧鱼块

像这样的鲢鱼汤,去年在浙江丽水大港头瓯江边的农家乐,厨师能炖成一锅 “奶油”汤,鲜美无比,我是一锅都喝下去还要舔盆那种。而安徽的鲢鱼汤,我一直在琢磨是不是没刷锅。

鲢鱼汤
鲢鱼汤

其它菜无好无不好。

笋干肉片
笋干肉片
西葫芦水晶肉
西葫芦水晶肉
青椒籽虾
青椒籽虾
茭白香干炒肉片
茭白香干炒肉片
韭菜炒鸡蛋
韭菜炒鸡蛋

倒是毛豆腐让人眼前一亮。

红烧毛豆腐
红烧毛豆腐

油煎臭豆腐也很不错,除了担心热天吃坏肚子不敢多吃外。

油煎臭豆腐
油煎臭豆腐

饭毕,过新安江上深渡大桥,往阳产村而去。江山旖旎,蓝天白云,懒人们竟视若无睹,那么就手机拍一张吧!(我入的怕是个假的摄协……)

新安江深渡大桥
新安江深渡大桥

补三张第二天拍的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也是手机所摄。新安江在这里作了个 n 型拐弯,往东南流向千岛湖。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渡口

阳产村

阳产村位于深渡镇东北方的群山之中,是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历史上为从歙北移居而来的郑姓聚居地。由于地处偏僻,现在阳产村的居民一多半都是老人,而且居民人数仍在递减中,已经是个单纯面向摄影旅游者的没落的小村子了。

大巴车只能停在阳产土楼游客服务中心。能开到这里要感谢大巴车驾驶员技术出众,在好几个山坳里与小车会车竟然毫发无损,Thumb up!换成景区中巴车上山,不一会儿就到了阳产村村口。几个妇女围上来,带队老法师摆摆手说来过十多次,已经不需要带路。妇女虽然失望,但是保持了笑容。这里民风还算淳朴啊。

阳产村外大山
阳产村外大山

由于下午光线太强,土黄色的房屋不能呈现摄人的金黄色,让一小部分硬 core 失望透顶。而对于我来说,拍到哪算哪才是主要的,自然对自己毫无要求。

绿荫里的阳产村
绿荫里的阳产村

面对无头苍蝇般的摄影师,村口的狗儿摆出一副“愚蠢的人类”般的表情。

村口的狗儿
村口的狗儿
覆盖青苔的树桩
覆盖青苔的树桩
山坡人家
山坡人家

这些种在路边的大波斯菊估计是外来物种。一度大伙都错认为是格桑花。

大波斯菊
大波斯菊
山村景色
山村景色
山村景色
山村景色

山村早就失去了农业功能,这些窗台下的玉米其实只是旅游经济下的摄影点。

窗台下的玉米
窗台下的玉米
水缸中的莲
水缸中的莲

山坡上有一家德味咖啡馆,一旁的村民说:这一杯东西要三四十块,太贵了!

德味咖啡馆
德味咖啡馆

看到半德半英的拉丁词,竟然真是“德味”的,不知主人是不是留学生呢?可惜大门紧锁,无法一探究竟了。

德味咖啡馆
德味咖啡馆
山路人家
山路人家
上山小路
上山小路
小路人家
小路人家

半山腰有阳产小学,当年希望小学时代的产物,看样子是关门了。后来问村民,说只有三个学生,现在也都到镇上去读书了。

阳产小学
阳产小学

如今的阳产小学,唯一的作用怕是给这些笤帚和木头提供遮风挡雨的屋檐……

阳产小学前的笤帚
阳产小学前的笤帚

小学门前的土墙很有意思,也许是从前的小学遗址,当年故意留下的一种纪念吧!讽刺的是新的学校也已人去楼空,当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吞噬了一切,那些偏远地区的希望小学又能有什么希望呢?

阳产小学门前的土墙
阳产小学门前的土墙
阳产村
阳产村

这个平台用来飞飞机很不错……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俯瞰阳产村

收起飞机继续前行。

听到某户人家电视机隐隐飘出的管弦乐,在这无人的山村分外特别。

山村小路
山村小路

差一点踩到一只躲在路边树荫下的狗儿。

树荫下的狗儿
树荫下的狗儿

一块三岔路口的大石头,标记了上山的路线。

上山路上的石头
上山路上的石头

一个挑担的年轻人,是我在这个山村见到的唯一一个。四块大石头想必十分沉重,他走到半山腰,放下担子,站在台阶上呼呼喘气,身上的酸臭漂浮开来。一个老人笑嘻嘻的与他聊着什么。

挑担的年轻人
挑担的年轻人
上山竹林
上山竹林

再往上,有一座凉亭,可俯瞰整个阳产,如果没带飞机,这里是必来之处。

半山凉亭
半山凉亭
半山凉亭
半山凉亭

凉亭应该也是旅游经济下的产物。凉亭内,挂着某些摄影师的风景照——其实仔细看也是 p 过的,倒不如今天随意一拍更显天真自然。没有座位,就这样站着,凉风习习,吹散了上山路上获得的所有暑气。如果在这摆上一张藤椅,再来一杯山茶,该是何等的人间天堂!

半山凉亭
半山凉亭
眺望山村
眺望山村

凉亭虽好,但却不可能永远停留。继续往前走,是一条下山路,走到山坳的另一边了。

村中下山路
村中下山路

到处都是酣睡的狗儿。村子里人太少,狗都觉得没意思了。

酣睡的狗儿
酣睡的狗儿

这里有一座土楼很有名,因为山路的限制,它是五角形的。

高大的土楼
高大的土楼

于是村民把它唤作“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

热心的村民一边走一边说,还有一些名称上的噱头,“兄弟楼”什么的记不太清了。

土楼人家
土楼人家

古老的铁门锁,如今可见不着了。

铁门锁
铁门锁
高大的土楼
高大的土楼

走到村子的西南角,这儿的两户人家偏居一隅,以骑楼相连。大门紧锁,门口的柴堆得一丝不苟,仿佛主人随时要回来的样子。一条小溪从旁边的石壁流过,绿树成荫,仿佛世外桃源。

村边人家
村边人家

山坡下路旁有一些人工搭成的小石屋,半人多高。问村民,说是猪圈。这算是考究的“猪别墅”了,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不过貌似已经很久没有养猪了。

猪圈
猪圈

山路旁胡乱丢弃着几个桌子大的石磨。

山路
山路

那个年代的“思想钢印”随处可见。

毛泽东思想万岁
毛泽东思想万岁
玉米地
玉米地

一户人家的土墙上,漂亮的正楷字写着营业范围,从几个繁体字来看,主人想必是上了年纪的文化人。如今早已人去楼空。

土墙书法家
土墙书法家

发现了一大户人家。粉墙黛瓦不说,门楣上还雕满了戏曲人物。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门楣
门楣

只可惜再显赫的人家如今也已没落了……

裂开的墙体
裂开的墙体

一位老人坐在自家门口,仿佛思考着什么。我们征询过老人意见后,步入这座古屋。墙上挂着全家福,还有女婿送来的寿联。桌上散乱的放着瓶瓶罐罐。再往里,烧柴的灶台仿佛很久没有开伙了。上楼的梯子也已经碎裂,怕是不能用了。

老屋
老屋
老屋
老屋

阳台上,屋角的柴堆已经被雨水淋得发绿,怕是有年头了。与隔壁相连的墙边摆放着盆盆罐罐,种满了植物。这在到处都是树木的山村人家可是不多见。阳台栅栏前,一张藤椅孤独的晒着太阳,一瓶西凤一瓶洋河,撑起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阳台柴堆
阳台柴堆
阳台藤椅
阳台藤椅

老屋外,路边,一辆生锈的老凤凰自行车,承载了岁月的记忆。

凤凰自行车
凤凰自行车

一户人家的墙上,醒目的标语写着“奖励扶助计生惠民”。九十年代这里想必是村里的计生委所在。如今村里已经没什么人了,而国家正发愁生育率越来越低,这样的计生政策也早已灰飞烟灭。

计生标语
计生标语

村中央一块二十平米的空地,村民说曾经是祠堂所在。祠堂早已不知何处去,木门上贴着“此屋出售”的字。问过村民,几万元便可入手此“乡间别墅”。

老屋出售
老屋出售

当年的祠堂想必很讲究,条石铺得整整齐齐。

石板路
石板路

这座大屋,从二楼挂着的蓝布衣服看,住着一位老人。老人是位清洁工,因为一楼门口挂着清洁工的橘色外衣,还放着两把笤帚。老人还是位爱国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院中升起。

清洁工之家
清洁工之家

一户人家门口,一只百无聊赖的黄色猫咪,郁郁的看着路人,仿佛等待好心人在它面前的杯子里,放上一条小鱼。

猫咪
猫咪

村中央,溪边,有一座廊亭,似廊似亭,村民可在此闲聊休息。

村中廊亭
村中廊亭

这户人家的后门,有一条青草中踏出的小径。这样别致的小径,让我无法遏抑拍下它的冲动。

后门小径
后门小径

不知不觉走回了村口,一看时间,走了一个半小时。

村口
村口

村口长廊下,是妇女们最爱呆着的地方。她们的笑容,表明生活过得很不错。

村口长廊
村口长廊

村民与游客,在此吹风纳凉,打牌喝茶,插科打诨,互相玩笑。一只大狗,酣睡于地,与世无争。

村口长廊
村口长廊

人间桃源,不过如此。

评论列表

  • 夏天的头像

    皖南离我老家不远,去过几次,风景很好。最美的还是在路上,山区里开车兜兜转转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PS. 你这是浪完了拖着不发游记,装老实呢。哈哈哈。

    • S̆̈的头像

      我整个暑假都没浪,哪像你,那么大热天天南海北的去那么多地方,所以喊你夏(天)浪是恰如其分~

  • 摄影博客的头像

    看来,参加一个摄影协会不错。

    • S̆̈的头像

      有好有坏

  • saber的头像

    那个看起来像是臭豆腐,不是毛豆腐。

    • S̆̈的头像

      嗯笔误,谢谢指出

  • 木瓜园的头像

    这个小村真是美极了

    • S̆̈的头像

      是不是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