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述两个特展,时针已经指向了12:30。腹中饥饿,灵机一动去找博物馆餐厅,应该在楼上吧。
说实话这个点儿我是一级台阶也不想走,但电梯没找见。

楼上很大,有博物馆文创店、西餐厅和常展厅。纠结了一下,先吃为敬,可惜味道不咋,还是冷的。




文创店有博物馆常展厅藏品(包括部分镇馆之宝)冰箱贴,做得很精致,但我也不可能都买,就拍了下来。








踱入“风雅颂吴中”展厅,琳琅满目的展品眼花缭乱。由于家中有事,外加餐厅上餐磨叽,看了下表,我必须在半小时内看完本展走人。时间紧促,胡乱拍了几张,一拍脑袋,找那些看板上字多的精品拍!于是效率高了不少。
首先是苏州比较重要的发掘之狮子山西晋傅氏家族墓。
狮子山傅氏家族墓于1976、1979年相继在狮子山东麓发现。四座西晋砖室墓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形制结构均为“吕”字形双室墓。随葬品组合较为相似,当属同一家族。在墓葬内发现有纪年砖,结合文献资料推测,应为傅氏家族墓。
青瓷香薰、青瓷双系罐、青瓷扁壶(八大镇馆之宝之一)、青瓷熏罐、青瓷钵,西晋,枫桥狮子山西晋墓出土。青瓷扁壶为盛酒用器,其称渭始于刘宋州。宋《博古圈》释扁壶云:“形制特扁,故因其形而名之。”这件扁壶形体浑厚,釉色滋润,装饰精细,制作精湛,此壶同墓伴出“元康五年七月十八日”纪年砖,是一件有绝对纪年的西晋器物,历史、艺术、文物价值极高。

青瓷堆塑罐,西晋,枫桥狮子山西晋墓出土。堆塑罐是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随葬明器。罐体上半部分装饰题材多样,以模拟现实生活的人物建筑和引“魂”升天成仙的神仙世界为主;下半部分的罐体则是魂魄的归所。这件青瓷堆塑罐1976年出土于枫桥狮子山西晋墓,为研究青瓷堆塑罐断代及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

青瓷楼阁人物鸟兽铭文堆塑罐、青瓷鸟兽人物楼阁式堆塑罐、青瓷人物百戏纪年堆塑罐、青瓷楼阁式堆塑罐,西晋,枫桥狮子山西晋墓出土。

然后是较有名的遗迹窑墩汉墓。东渚窑墩是一处高出地面3-4米、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土墩。这里原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1980年4月在窑墩的底部发现一座汉墓,是一座木顶砖室墓,出土洗、壶、釜、甑等铜器及陶器若干。根据其墓葬结构及出土器物的特点,此墓应为一座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墓葬。

感觉其它展品的摆放比较乱,一会儿晚清一会儿新石器,跟平时的参展认知不太相符。后文就按照拍摄顺序来展示。
【左】青花冰梅玲珑瓷盖碗,清嘉庆;【中】蓝釉盘,清乾隆;【右】青花釉里红狮球纹碗,清。这个青花冰梅玲珑瓷盖碗除了釉纹别致外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文创店竟然把它制成冰箱贴,许是老衲见识少!
碗敞口,弧腹,圈足,平底。附圈足形握手盖,盖合于碗内,吻合紧密。盖、碗内外通体施透明釉,外壁以青花满饰冰梅纹。圈足外壁施弦纹二周。底青花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从整器来看,碗造型规整,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胎质白净光亮,青花发色艳丽,青花渲染浓淡相间,采用勾勒、点染的方法,重笔渲染梅花的花瓣、花蕊,浓艳的深蓝色调与花瓣中透亮的小圆孔相互辉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嘉庆时期的青花玲珑瓷佳作。 玲珑瓷是盛行于明代的一种镂花瓷器,也称“玲珑眼”“镂雕”。早在隋唐时,江西丰城罗湖一带的洪州窑已有玲珑瓷制品。明隆庆、万历时工艺更精细,风行一时。至清乾隆年间,官窑、民窑都有仿制。它的主要工艺是,坯体花纹透雕后,通体施釉,烧造后,镂花处得以墁平,明彻透亮,不洞不漏,称为玲珑,光亮下见花纹呈米粒状连缀而成。这种透光的米孔称为“米花”,也称“芝麻漏”。 此器的盖面和碗壁所饰青花梅花花瓣的中心部位,都镂雕成通透的小圆点,对光透影,具有极好的透光效果,冰梅纹则属于这一时期的典型题材。此外,还有透影性极强的灯笼瓶、里外刻花对光透影的莲花纹碗等。嘉庆以后,玲珑瓷就很少见了。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青花缠枝莲纹碗,明初。

青花云龙纹盘,明嘉靖。

蓝釉鱼藻纹罐,元-明。此器内壁施白釉,外壁通体施蓝釉,有缩釉现象,腹部刻有鱼藻纹饰,四面各刻一鱼,分别为鲭、鲍、鲤、鳜。瓶身空间衬以浮萍、水草。整器胎体厚重,坚致细密,釉色蓝中带紫,图案纹饰在坯体施完釉后刻出。属元明蓝釉器的上乘之作。

郎窑绿观音尊,清康熙。此器形制为瓶,俗称“观音尊”,是康熙朝极为流行的一种器式。器底刻“大清康熙年制” 三直行六字楷书款,字体秀丽端正。整器端庄华美,釉色青翠欲滴,属郎窑绿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五十一年(1712年),郎廷极任江西巡抚,兼督景德镇制陶,故此间御窑厂产品称为郎窑。郎窑器胎质细腻,釉色鲜艳晶莹,透明度高,无垂釉现象,有“郎不流”之称。郎窑绿系郎窑以铜为发色剂被氧化后的颜色,通称郎窑绿,又称绿郎窑、绿哥窑、苹果绿。郎窑绿存世稀少,弥足珍贵。

白瓷观音,晚清-民国。这尊观音造像,仪态大方,面庞丰腴,五官端正。衣着自然得体,衣褶线条流畅。整体外观形象清秀俊逸,素雅洁净,雍容大度,超凡脱俗。就制作来看,器高胎厚,施釉均匀,呈牙白色,如凝胎,似美玉,滋润柔滑,为德化窑晚清时期的白瓷珍品。

玉石生肖摆件、梅花形带把玉杯、狮钮玉印、琥珀双儿、翡翠鹦鹉饰件等,清-民国。

翡翠饰件,晚清,藏书李仲仙墓出土。这套翡翠饰件出土于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夫妇合葬墓中,品种有镯、马鞍戒、耳坠、串珠等。琢磨精工,质地纯正,翠色碧绿,属同类翡翠饰件中质地上佳、工艺精湛之作。李经羲,字仲仙,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侄子,1909年任云贵总督,北洋政府时官至国务总理、财政总长,晚年在苏州筑宅,1925年于上海病逝。翡翠产自缅甸,清代早期传入中国,应用于陈设器、文玩用具、生活用具、首饰等诸多方面,深受人们喜爱。

金丝连珠玉镯、金镶玉等,明。手镯亦称“钏”或“环”,是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此件玉镯镯体为温润白玉,雕琢连珠纹,玉粒均匀饱满,排列规整。每颗玉珠上下各以相连钱形金片装饰,各圆珠间又以金丝缠绕固定,工艺精湛。

【左上】银椅,清,七子山出土。【左中】银轿,近代。【左下】金五事,清。金五事是一种具有实用功用的配饰挂件,由钩环、链条、锁片(连接牌)、挂件等构件组成,配饰中部为一如意形锁片,另一端的五条短链条中有一条缺损,其余四条分别坠有耳挖、小刀、翠坠、锥等挂件,其中小刀挂件的刀柄饰有鱼形纹饰。为“事”的配件,根据所坠挂件的个数可分为“三事”、“五事”、“七事”等。制作材料多用金银玉石。挂件种类繁多,以耳挖、镊子、牙签最为常见。清代的“事”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装饰性,多采用吉祥纹饰进行装饰。【中】金凤冠顶,清,潭东八队出土。【右上】金丝冠帽,明。【右中】银船,近代。【右下】鎏金虎头银饰牌(八大镇馆之宝之一),五代,七子山五代一号墓出土。

红木云石插屏,清。

青花缠枝纹瓷印盒,明万历。器作扁圆形,器体纹饰以青花绘成。盖面、盖壁与体壁分饰三组缠枝灵芝托八宝纹,间以双线弦纹相隔,层次分明。器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此器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紫,属典型的回青料呈色。根据蓝中泛紫这一发色特点,判断其当属明万历二十四年前的官窑制品。

紫砂加彩高足盘,清。此件紫砂器造型仿豆,表面满布彩饰,繁密富丽。紫砂加彩的装饰工艺首创于明代,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因皇室的推崇而达到鼎盛。加彩装饰汇集绘画、书法、图案为一体,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朱碧山银槎杯(八大镇馆之宝之一,镇馆的镇馆之宝),元。此器以仙人乘搓凌空飞越到达银河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将银酒杯巧制成树槎形的一叶扁舟。槎背部有细瘦阴刻铭文“至正乙酉朱碧山造”,标明了槎杯的制作年代和银工的姓名。整器设计精巧,造型奇特,在制作工艺上成功地运用了镂刻、焊等多种技法,结合圆雕、浮雕工艺将人与舟、舟与云气、人与槎树间的层次交待得既简练清晰又融为一体。人物镂刻生动逼真,细腻流畅,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朱碧山,元代金银器雕刻工艺家,浙江嘉兴人,因长期生活于苏州木渎,或又称苏州木渎人。元代金银器工艺家中,朱碧山最享盛名。又,现存于世的朱碧山银器及银槎杯数量极少,故此器极为珍贵。


青瓷兔形水注,西晋,枫桥狮子山西晋墓出土。水注为文房用具,两晋时期流行蛙形、兔形、龟形等象形水注。此暴仿兔子形象,突出头部与四肢,身躯作变形处理,巧妙地与水注功能结合,生动而有趣。从制作工艺着,兔形水注采用了堆贴、握塑、刻划等多种手法,体现了西晋时期越密青瓷高超的造型水平。

“元康三年”铭文砖,西晋,枫桥狮子山西晋墓出土。铭文墓砖是用于砌筑墓葬,带有墓砖烧制年代、地名、造墓工匠等铭文的砖。此砖长方体,模印阳文反字“元康三年四月六日庐江太守东明亭侯主簿高勅作”。铭文砖的发现,为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的确定提供了线索,枫桥狮子山二号墓筑墓年代应不早于墓砖烧制年代,即不早于西晋元康三年。至于墓主身份,根据文献推测可能为西晋东明亭侯傅隽,砖铭上的“主簿高勅”,应为帮办丧事的僚佐。

彩绘陶罐,新石器时代,澄湖遗址出土。这件彩绘陶罐,生产于距今约5300年至4100年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质地属磨光黑衣陶,即在器表外涂一层黑衣,经磨光后再入窑焙烧。陶罐颈部涂有黄彩,罐身饰漆绘的弦纹和水波纹。整器造型规整,彩绘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珍品。
这么有特色的史前陶罐竟然不入选镇馆之宝……

【右上】磁州窑白地褐花人物纹罐,元。磁州密为宋元时期北方代表性的民窑,出产白瓷、黑瓷及白地釉下彩绘瓷,其中白地釉下彩绘瓷尤为世人所重,装饰图案为花鸟、生活场景。乃至书写流行词曲等。元代磁州窑以烧造白釉黑花器为主,产品具有硕大、浑国厚重的特点,代表器形即此件白地褐花大罐。

龙泉窑青瓷大盘,元。

白釉印花碗,宋。碗口无釉,俗称“芒口”。器身施白釉,略显米黄,胎体较薄,胎质略疏松。内壁印花双凤牡丹纹图案,纹饰清晰繁密,花朵绽放,花枝舒展,双凤在花丛中穿梭,作飞舞状。此器造型典雅大方,古朴周正,线条流畅连贯,定窑特征一一呈现,极具风格。

吉州窑剪纸贴花凤纹碗,南宋。碗内外施含铁量较高的黑釉,装饰时将三只凤纹剪纸贴在内壁,再在黑釉上洒较淡的白褐色釉,然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黑色凤纹醒目,釉色纹理如丝缕,透露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吉州窑分布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创烧于唐,盛于宋代。吉州窑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在满足民间实用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多彩的艺术风格,其黑釉、彩绘、剪纸贴花、木叶纹等品种在宋元陶瓷中独树一帜。

长沙窑褐釉绿彩瓷壶,唐。这件壶属唐代长沙窑彩绘瓷器,腹部绘褐彩莲瓣纹,中间饰绿彩圆斑。长沙窑又称铜官窑,窑场分布于今湖南长沙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始烧于唐,晚唐至五代是其极盛期。长沙窑的主流工艺为高温釉上彩,且是纯粹的商业性民窑。器型涵盖罐、壶、碗等多种生活实用器,以褐绿彩绘、模印贴花和诗文装饰等为特色。

釉里红云龙纹盖罐(八大镇馆之宝之一),元。釉里红是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元代釉里红器烧制技术不成熟,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稀少。这件云龙纹盖罐以盖钮为中心施有对称的锦葵花叶一周,钮基部及盖外边缘都施釉里红釉彩,花叶上散涂铜红呈色剂。腹部浅刻盘龙两条,组成主体纹饰。该罐在构图艺术上极有特色,罐表以盘曲升腾的白龙为主体纹饰,龙体上下之间的空白处以艳红的呈色衬托,似为飘动的彩云。两条白龙蜿蜒升腾在片片红云之中,红云白龙,相得益彰,以这样强烈的色调对比,烘托出了白龙在紅云中升腾的动态美。整器造型端庄,胎白质坚,装饰别致,极为难得,是国内外罕见的早期釉里红珍品。

影青狮象形烛台(八大镇馆之宝之一),元,高景山元墓出土。影青是瓷器中青白瓷的俗称,狮象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这一对狮象形烛台,其质地、大小与装饰风格均相同。狮与象都身披璎珞、鞍鞯,胸前挂铃,神态可掬。两器均为内里中空,背部均置圆柱形口座,并以堆塑花瓣装饰。烛台表面施釉均匀,色泽 莹润,仅足部与堆塑花朵部分露橘红色胎。

官窑暗花盏,南宋,藏书篁村宋墓出土。器型规整、胎质细腻纯净、釉面丰润带细小开片,盏心刻有凤乌纹,紫口铁足,底部亦带釉,是吴中地区所发现的南宋官窑瓷器之代表。未代官窑瓷器往往不加以复杂纹饰,而是以秀雅的釉色、简洁流畅的线条取胜,体现出典雅含蓄的审美趣味。

秘色瓷金扣碗,五代,七子山五代一号墓出土。碗口沿以银质鎏金包边,敞口平底、小圈足,碗底有支钉痕迹。整器满施釉,呈湖水碧色,具有玉质感。胎壁较薄,器形规整,胎釉结合紧 密,是秘色瓷碗中的精品。

秘色瓷方形高足套盘,五代,七子山五代一号墓出土。9件套盘形状和花纹一致,均为四方体,四角出花棱;子口,内壁略斜收;高圈足,足壁呈须弥式,四边镂壶门,外饰凸线纹,刻阴线;器表施水绿色釉。盘可互相套叠。这套秘色瓷高足方形套盘1979年3月出土于苏州七子山五代墓,《吴县志》载“山下九龙坞正中,是吴越王钱元璙墓所在地”,七子山五代墓即位于《吴县志》记载的钱元璙墓的西边,因此推测七子山五代墓可能为吴越国贵族墓。

白釉双系小罐,隋。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原料的筛选淘洗工艺、有效降低了胎釉中的含铁量而烧成的。迄今能明确的最早纪年白瓷出土于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中。隋代已经可以烧制较为成熟的白瓷,唐代后期,白瓷形成了与青瓷齐头并进的趋势,构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体系。纯净的白瓷烧造,也为此后缤纷多样的瓷器类型如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彩凤首执壶,唐。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色以黄、绿、褐三色为主,器形众多,主要为人物、动物及器物三种。唐三彩多作随葬器,很少用于日常生活。此件三彩器,造型使用了凤首执壶这一唐代典型代表,凤首执柄从壶沿延伸连接至肩部,凤冠高耸。整体器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大唐风韵扑面而来。

墓志,唐,姚桥头唐墓出土。1977年6月,在苏州城西5公里处的枫桥公社西津桥镇北郊姚桥头,发现一座纪年唐墓。墓室系砖室结构,墓壁用砖三横一竖砌起。铺地砖为“人”字形砌法。棺床比墓底高一砖,采用二横二竖平铺法砌筑。出土灰陶墓志一方,各类陶俑9件,陶马4件。出土遗物可以反映出中唐时期苏州一带盛行“厚葬偶人像马”的习俗。

下一页:更多展品。
刚看了越王勾践剑,怎么感觉给仿的一样
@网友小宋太新了是不是。质量好啊,所以是镇国之宝。
@S毕竟那么久了,多少有点离谱
@网友小宋有个纪录片,1965年出土以后拍的。纪录片里把勾践剑拿出来时震惊四座,还做实验切割十几张纸没问题。我小时候还看过这个纪录片,网上搜搜能找到。
大哥这个业内分页怎么做的。
@网友小宋有代码的。
在古腾堡模块里短代码是:
< !--nextpage-->
。同时在single.php里添加wp内置函数:
< ?php wp_link_pages(array( 'before' => '< div class="nav-links">',
'after' => '< /div>',
'pagelink' => '%',
'separator' => '< span class="separator">,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