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古称润州、京口,隔江而望扬州(瓜洲),历来为金陵古渡江北之口。距离上一次去镇江已悠悠十九年了,翻开老照片当年懵懂的学生如今已而立之年,而镇江的小伙伴也早已为人之父。脑海中的镇江依旧是一个小县城的模样,然而绿树成荫却宏伟的金山寺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太远,却也不太近,于是重回镇江的冲动远没有那么强烈,但回忆总应更新,文友语之当年《过镇江(一)、(二)》亦早已拜读几遍,就在这夹杂着追忆往昔与不如宅着的矛盾中,趁着美妙的秋光毅然拖朋友一起走京口。
金山
无锡至镇江动车仅

下车买门票入园,抬头一望心便凉了一大截:金山寺慈寿塔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包围着正在整修。这让装备满满打算好好拍一张的我情何以堪!难怪门可罗雀,原来如此!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收拾心情向前。大约是受打击太过沉重,一路都不太愿意说话,因见

花洲便是这几亩荷塘了。

然而走了一段路才发现,欲往中泠泉须在门口坐摆渡,悻悻而归。一早便遭两次打击,不由叹口气重回江天禅寺了。江天禅寺即金山寺,为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始称金山寺。至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江天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亲笔题写,而香炉则为镇江健力宝林裕敏捐赠。新旧共存,竟也和谐。

过匾额、四大金刚门楼,为大雄宝殿。古大雄宝殿

五方五佛殿门口之乾隆御碑不见踪影,许是寺方担心修缮期间御碑遭毁而藏。只是苦了我等专程前来的游客。过观音阁,有一平台可一览镇江的

古法海洞,不见法海,也没见洞,原因当然是因为封闭维修。说到法海,一直没想明白为何许仙和白娘子相识在杭州断桥,水漫金山发生在镇江,而白娘子最后却又被雷峰塔压在了杭州?找了一圈后的答案是盗宝案后许仙被发配到镇江,为法海所困,白娘子为斗法海,故发大水淹金山。法海洞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与《白娘子传》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法海是位有德行的高僧,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父亲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信仰佛教送子出家江西庐山,取名法海。后到镇江,住在山洞里参禅打坐,传说蟒蛇因此避走。法海的最大愿望是修复山寺,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某日率众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上报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寺。
继续上山至顶。慈寿塔建于

从平台眺望北固山,远山如龙。

望金山湖,有西湖之意,亦有玄武之风。

“江天一览”

此地原本应有江天一览之景,可惜无处不在的脚手架实在限制了广角的范围,败兴而归。

郁郁下山。

只怪来时不攻略,日照七窍生紫烟。

中泠泉
原路而返,过游船处时小有犹豫,最终仍然掏出四十元船资,就为一睹天下第一泉之风采。船工倒也诙谐,在船上各种扯老空,只是寡人心境不佳,不愿搭理。船过一小桥,可见半亩荷花,有一瀛楼居水间,三面依湖临水,直出水面。楼上有白匾黑字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上有江泽民题词
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


短短十多分钟便将小岛走一遍,离岛登船。这四十船资,纯为一睹这颇有争议的一泉,虽然自小也便知道一泉应该是中泠,脑海中多次想象江中之泉的样子,但此行值与不值呢,留待后世评说吧!
西津渡
出园,坐公车三站路向东至西津渡下。西津渡,三国时曾叫
泊船瓜洲[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南宋时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历史上李白、孟浩然、张祜、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千古传诵。
题金陵津渡[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如今的西津渡好像少了些想象中的愁绪,而多了不少英伦的味道——这当然要拜英国人所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天津条约》,长江沿线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

1956



正是饭点,饥肠辘辘,点了水果沙拉、德国猪肘、鲜蘑汁螺纹面、黑啤、提拉米苏等等,吃得脑满肠肥了。饭毕续前行。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其实想要焚烧领事馆貌似也不太容易,得沿着小路攻上一个城堡般的山头。


山头上铁门后是一栋高耸的砖楼洋房,便是英国领事馆了。

西津渡街,也叫观音洞街。门楼正面牌匾是楷书

一侧路口有镇江博物馆,可惜时间紧迫,便略去。有兴趣可读语之的《过镇江(二)》。

岩下有红槭如火,映衬得格外美丽。忽然想起本来周末欲去天平山却担心红叶还没红满山头,如今看来是多虑了。



许是被美丽的鸡爪槭冲昏了头脑,许是急着去梦溪园而失头忘脑,连一直心心念念的西津渡元代韶关石塔和救生会也忘了看,就找了辆的士走了,很是懊恼!其实当时心中还存了个侥幸,想着走完全部行程晚上再回来吃饭,现在想来确实乐观了。
梦溪园
梦溪园在镇江市中心,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门口的胡同内。它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说来好笑,十九年前我便想去梦溪园,原因只是因为高中时唯一知道的本家名人便是沈括,而当年又很遗憾的错过了游览。
沈括(1031-1095
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当时园内建筑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另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其原貌早已荡然无存,1985





沈括改进了浑仪等天文仪器。还揭示了月球绕行规律、磁场偏差、透光镜规律等。

大门口门头上


焦山
匆匆而走,往焦山去。其地处城东北长江中,碧波环抱,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象山夹江对峙。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同流合污,拒不应召,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焦山有定慧寺一,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
欲往焦山,须坐渡轮。庆幸非节日,本地游客为多,故排队不久,但烈日炙烤,十分劳累。

上岛后有一牌坊为今人所立。忽然想起了无锡的太湖三山岛,与此有神似。

形制很像京都的金阁。

定慧寺山门前有


过山门殿,宏大的定慧寺映入眼帘。

在现今新修的玉带桥西侧,有座并不起眼的古山门,门前有一对威武的明代石狮镇守山门。门楣上有


钟楼,楼前银杏树分外妖娆。

小隐。

大雄宝殿后为僧人清修之地,游客不能入内。

向东沿岸走,有一代高僧茗山法师纪念堂。

自然,焦山最重要的游览地是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焦山以其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碑刻集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一千年。

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677


唐故殷府君墓志铭。

宋禹迹图,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取

碑林全貌。

焦山定慧寺天王殿前有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琉璃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碑文阳面是乾隆帝第一次至焦山时作的《游焦山歌》,阴面是乾隆第三次至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看到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迭苏轼韵[清] 乾隆
舆情望幸酬深耽,用是五举巡江南。
金焦两点矗波翠,何异前三与后三。
路便聊以驻信宿,要因省方观田蚕。
悬华结彩称祝颂,何德被民坛怍惭。
昨者浮玉憩山馆,今朝顺流漾江谭。
西以屋胜东树胜,敷叶吐蕊春未酣。
未酣之意胜酣矣,即斯三胜谁能谈。
侵寻焦亦有建置,庄严定慧辉珠龛。
那更峰顶事点缀,譬之食蔗穷其甘。
东坡艰韵忽五迭,虽曰逸兴宁非贪。
黄头桂楫候已久,清赏既适归亦堪。
佳处无须重系恋,倩闲云为封岩庵。
游焦山作歌三叠旧韵[清] 乾隆
既是名山那无屋,譬人盎背必有腹。
头陀应弟焦先兄,如气相求相应声。
东西双峰秀拔水,在此曰此彼曰彼。
其实一脉地根连,何有于行暨夫止。
知之而复云来游,斯则邻非弗邻是。
春和日丽正良辰,山僧速客意甚勤。
轻舆减从试揽胜,不教缇骑呼纷纭。
罗汉岩傍得入路,瘗鹤崖畔寻遗文。
栈道步步入丛云,青玉岛俯江波蕴。
由东而南渐夷旷,僧庵民舍相区分。
周览原未消半日,迴舟两岸景吐吞。
江天一色远莫辨,断续钟声时尚闻。

乾隆上面诗篇的意思是劝说江南文人不要为了金山好还是焦山好再争了,属于各打八十大板类型。做皇帝是不太容易。不过就我今天的遭遇来看,焦山比金山美太多了!
乾隆还兴致勃勃的写了不少绝句,比如《东向江连大海溶》。

以及《海门东望接扶桑》。

真是够了!幸好还有些其它的文豪所题的碑刻书法可供严肃的一观。
文征明书《明故钱屋舟先生之配孺人费氏墓志》。

《题焦山绝顶》,为明著名谏臣杨继盛所题。杨遭贬复出后路过焦山,发现与自己的号
题焦山绝顶[明] 杨继盛
杨子怀人度洋子,椒山无意合焦山。
地灵人杰天然巧,瞬息神游万古间。







好像是为了显示下帝王的绘画技能,乾隆也画了小小的、毫无特色的《梅花碑》夹杂其中……

乾隆爷您是真不嫌寒碜,一旁就是一力作——蒋元鼐的《画观音像碑》。

![[明] 《兰亭残碑》](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48c737e1f55c692dd08843c208cdfe2c/travel/14768/DSCF7337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明刻米芾临兰亭及碑阴四帖》,为米芾临古《兰亭序》之作,形神兼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帖后有明书法家文徵明题跋。可惜保护很到位,玻璃反光太强,只得放弃拍摄。
清代《双溪草堂墨刻》,双溪草堂为齐彦槐书斋名。齐彦槐,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嘉庆进士。石刻共二十三石,包括倡和诗稿、唐石佛入焦山图、临柳墨迹、蒲团小像等。
![[清]《双溪草堂墨刻》](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d0b821e92aaf390a6f5f6cb824246d37/travel/14768/DSCF7345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接下来参观有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

全文为: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楼后有石狮二,脸庞细节尽缺失,猜度不知几千年。只见碑廊内历朝各代碑文随意弃于地,最晚为道光年间。此地文化之盛,已至清代之物全无文物价值的境地,不免佩服!


1997

清代林启忠临宋拓《瘗鹤铭》。
![[清] 林启忠临宋拓《瘗鹤铭》](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296fafa7318952fb908484f08f10afb2/travel/14768/DSCF7375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乾隆临《瘗鹤铭》。

宋刻《瘗鹤铭》二号石。

告别《瘗鹤铭》,顺着人流来到焦山古炮台。此地呈一半圆形,有炮台数座,仅余土墩,不若我江阴黄山炮台遗迹完好。所陈列之大炮,更为塑料仿制品,毫无考古价值。




登焦山,行至半路吸江楼,友人体力不支,只好作罢。只可惜那些美妙的摩崖石刻全都无缘一见。吸江楼前地面有一圆环,环侧有凹进去的炮弹储藏室,推测为古炮台。

下山。有文昌阁。


路过行宫,担心时间,犹豫是否不看了,最终还是进去,事实证明不虚此行。行宫待客厅上有乾隆题字

待客厅里更有名家题字无数,有纪晓岚的题字:

有张玉书的题字:

更有郑板桥的字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焦山摩崖石刻没见到的名家字帖,在行宫里全都用拓文展示给我们。

宋代元佑辛未米芾焦山题记。
![[宋] 元佑辛未米芾焦山题记](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c762d7dff25f76ddd1ce992b7cfd3015/travel/14768/DSCF7404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宋]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ca620df209a64c532017b976bdbeaf5c/travel/14768/DSCF7405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宋代
![[宋] “云鹤”二字石](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dd00484e64c1116f8ef6eff0d5f2a42c/travel/14768/DSCF7406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米芾

宋代《澄鉴堂石刻》苏轼题跋局部。
![[宋] 《澄鉴堂石刻》苏轼题跋局部](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e1ed11f9bb19b3a52f7f3d49ca1783f5/travel/14768/DSCF7410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宋代文彦博与韩琦题词。能在这里看到这两位名相题词,真是出乎意料。幸好我读完了宋史,否则岂非错过。
![[宋] 文彦博与韩琦题词](https://synyan.net/202504071628/4fb855cc4d2c4aad8b7187d355ca4ae0/travel/14768/DSCF7411_800sign.jpg?x-oss-process=style%2Fwatermark_webp)
宋代赵孟奎书

一树枇杷。

路旁一处盆景,仿佛持扇诸葛先生。

焦山山翠。

钟楼晚阳。

芦花送秋。

乘船返,浮光跃金。

泛舟象山,崖上有

北固山
上岸后坐上公交车一路至北固山,时间已然窘迫,差半小时五点。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控楚负吴,雄壮险要。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长江。

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有一座铁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

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诗文为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698
望月望乡[唐] 晁衡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此碑

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嵌有一块条石,上镌

时任江西按察使的米万锺题写的

乾隆辛未年二月,游甘露寺,押苏东坡韵题词。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今楼为新造。内部木板铺设干净整洁,须穿鞋套入内。


此处登高望江水夕阳,其大江东去浪淘沙的气魄确实是无法想像。今人尚且如此,古人登高岂可不酣饮赋诗?远处润扬大桥气魄惊人,记得前年因事坐车经过润扬大桥,亦是西下之时阳光顺着钢缆一点一点的打在车上,其时只恨手中没有相机。



向东望去,越过江湾,可见焦山矗立。

江面辽阔,日落时分,一带镜面由红转紫、由紫入蓝。

楼下有石柱方亭祭江亭,古称北固亭。传说三国孙刘联姻后,孙尚香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孙尚香听到刘备病死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

南宋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写下了千古绝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能在此写出如此名篇,这北固山的凌冽和在历代文人心中的分量,大约可以想象。

多景楼下,有光绪二十七年太子少保两江总督刘坤立御制碑文。

古甘露禅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

关公纪念碑,民国十八年立。

条石对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门上,镌有

溜马涧为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没有时间沿着溜马涧往下走了,顺主路下山。路过中山纪念林塔,为民国时为纪念孙中山遗训而设立。

又有吴横江将军鲁肃之墓。

以及东莱太史慈之墓。

北固山就此别过。

原计划饕餮镇江三大怪之锅盖面、肴肉和香醋,但是火车比较赶,另外确实也对此无爱,直接打车前往。刚好一镇江司机带着乘客前往镇江万达,顺路而往,只付了起步价。一天下来感觉除了带我们绕了滨水路的司机外,镇江的司机总体老实可靠,一如这座城市的风格。

我家虽然离镇江很近,但从来没去镇江玩过,金山、焦山我家里人也都去过,金山还有个四库全书的藏书阁呢,好像叫文宗阁,毁于战火,最近重建的
@♞CONEY 是有这么个藏书阁,可惜没时间去了。有空你也去镇江走走呗,那里几个古典风景区还可以。
羡慕啊 可以到处 旅游
@ 厦门微信营销自费啊
有诗有画,身临其境。江南风景美却总勾人想起那些兴衰往事。
@ 兔二爷 | 理性的感性生活感谢评论,江南还是相对比较适合居住的中国的区域吧。身为此地人略有所感。
我竟然看完了!
博主摄影技术一流,配文更妙。学习反思中。
@ASOUT 过奖,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