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

东湖三月落樱花

武汉的春天以樱花闻名,记得大学时有个武汉籍室友,成天吹嘘东湖的樱花是如何的美,在东湖边读书又是多么的幸福,让我神往了好几年。 若能在东湖樱花烂漫的时节来赏樱,自然是很好的。可惜我来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巧,冷风飒飒,阴雨绵绵,因此这号称全世界第三大的樱花圣地,便也显得甚至比不上无锡鼋头渚的...

江城江汉长江水

九省通衢的武汉别称“江城”,不仅仅因为它是长江中游的重镇、扼守着江汉平原的要冲之地。从它的行政区划地名中我们也能觉察出这座城市与水的关系: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江夏区、新洲区、汉南区…… 作为一座老城和殖民地时代开埠租界的港口城市,武汉的租界对内地人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武汉由三镇组成,分别是汉口、汉阳与武昌。在商朝,汉口称为“夏汭”、“鄂渚”,汉阳则因汉水古时在城之北,得名。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今武昌的夏口城建立武汉三镇。三国初,孙权为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

梁溪地轴西水墩

无锡古运河自江尖渚开始分为二流,一流穿过莲蓉桥,绕城东至羊腰湾;一流向南,与城西梁溪河交汇,再绕城南至跨塘桥,重与城东运河汇合,向南流去。在西门水关与梁溪河交汇处,河心有一个岛屿,就是西水墩。 之所以称西水墩是无锡的“地轴”,是因为它位于大运河与梁溪河的分流处,形似转轴,故有“地轴”之称...

半城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1838-1894年),江苏省无锡人,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等人的“经以致用”的思想观点,并将这一思想发展为早期维新思想“经世实学”,后成为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洋务派的思想大旗和理论指导。 薛福成故居位于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西水...

堰桥城塘寻根行

今天与父母坐车前往乡下堰桥城塘扫墓。掐指算来,自打小学爷爷去世下乡安葬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二十三年没有去过乡下了,期间忙于学业,外出读书后出国留学。那记忆中的乡村听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塘村在惠山区堰桥街道,从城西坐车过去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其实我每天上班走高速都会经过那里,但是...

拜访顾毓琇故居

科坛巨擎 文坛翘楚 顾毓琇故居在无锡崇安区学前街3号,原名“燕誉堂”,是顾氏祖居,现存五开间四进,占地968平米。顾家原为昆山人,明天启六年(1626年)世居昆山华亭的顾鹤因东林党人周顺昌案牵连被迫逃往无锡居于蓉湖庄丁夅里,顾毓琇是十一世。清嘉庆十二年(1805年),七世祖顾鸿逵在城中西南二图虹桥...

无锡县学圣绩在

无锡县学在学前街睦亲坊巷3号,曾名学宫,亦称儒学、庙学,是古代无锡唯一的正规官立学校。县学始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清雍正四年(1716年)改称无锡金匮县学,民国后改为无锡县立中学,建国后为市第八中学校址。清代《锡金县志》描述当时的县学建筑有大成殿、戟门、名宦祠、忠孝祠、乡贤祠、棂星门...

东林书院为清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提起顾宪成朗朗上口的千古楹联,可能所有人都会立刻想起东林党和东林书院。这对千古传颂的名联便是明朝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人最好的写照。此联原出自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后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无锡惠山听松坊顾端文公祠悬挂。现联...

1 51 52 53 54 55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