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冠梅园郁金香
以梅闻名之无锡梅园,每年早春来此赏梅于我可谓家常便饭。十一年来,陆续成文有:
也真是佩服自己绞尽脑汁取标题的精神。后果是到了今天,想不出标题了……
好在梅园并不只有梅花,到了三四月份,郁金香也是郁郁葱葱,值得一看。
梅园郁金香种植始于二十年前,据说是为了满足荣老先生的遗愿,即园内四处有花而栽。引进了二十七种郁金香后,梅园的赏花期极大延长了,整个一月到四月都处于游人如织的场景。
实话说,要不是这几日家父一天两次的说要去,大概也懒得动。
不管怎样,标题的困难迎刃而解了……
清明的天气算是多云,光线不算好,不过好过“雨纷纷”。
选的钟点不错,中午十二点多到了园门口一看,广场上竟然一辆车也没有,往日里想要停车起码得排二十分钟队吧!
每次来,带的相机也不同,除了有新鲜感外,还期望有不一样的收获。今日带着 X100V,焦段与 12年3月带的 Carl Zeiss Sonnar T* E 24mm f1.8 ZA 近似,但感觉却完全不同,当年索尼微单配蔡司镜头色彩的油润与凝重,让位给了富士微单的清爽与清新。
入口处的“梅花节”取景框,每年都会换一次,每年来拍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


今年的中国特别需要“时来运到”。

池塘对岸郁郁葱葱的其实都是梅花树,已经谢了,青翠欲滴倒也好看。

“华溪石浪”塘边两棵如霞般遮天蔽日的菊花桃,强势夺走了 99% 摄影者的目光。

猫咪成灾——不知是不是因为疫情导致人少的缘故,今年很多景区都有不少猫儿出来卖萌。

虽然梅花早已谢去,但人们还是愿意三两成群,梅树下坐。

梅园我每次来都会拍到的便是这雏菊。当然每次出片效果都不一样,比如2009年用尼康拍的雏菊,2012年用索尼拍的雏菊
,差别大得让人觉得不是一种花。对比来讲,还是富士的颜色既柔和又鲜明,讨好观众的眼球。

每年都去的念劬塔今天没高兴爬,过了开源寺便来到郁金香园。
品种太多,叫不上具体的学名,笼统的拍一下吧!




过小桥,有一大片林子里种植各色郁金香,十分壮观。


由于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因此放一个仿制风车建筑做背景几乎成了必选项。

一些有条纹的郁金香是杂交后的结果,据说是一种特殊的郁金香病毒才导致出现这样奇特的花纹,非常珍贵。





家父执意要去开源寺北的后花园看虞美人,结果失望而归。煦暖的阳光下,虽戴着口罩还是有很多游客在后花园人工湖里起劲的荡起双桨。

几棵晚樱“不合时宜”的矗立在路边。

最后放上三张用 iPhone 11 Pro 超广角拍的郁金香花田。让我感到无比震惊的是,用 iPhone 11 Pro 超广角拍出的照片鲜艳而锐利,某种意义上说基本不需要后期,除了边角崩了点,总体可以代替 XF10-24mm f4 R OIS 超广角镜头所拍。Apple 的技术让人心悦诚服,以后可能真的不需要额外带超广角镜头了……



# 写于三年前,改于八个月前。
评论列表
还是能想出标题~
绞尽脑汁……
景致很美,惬意的生活。那几个关于梅园文章的标题,佩服,哈哈~
哈哈哈,要了老命了~
我今天下午带着孩子去了
孩子们还开心,自拍了好多照片
赞
我真是太久没有回去吸“园林”了,以前真的特别喜欢园林,隔段时间就要去转转,北方的建筑虽然宏伟,但也失了趣味。。。
颐和园和圆明园仍然是值得一游之处,毕竟吸取了大量江南园林的精华。
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有一处绿意盎然的公园真是幸事。照片拍的很赞啊,开始以为是手机拍的。标题字数一样,还要对齐,强迫症表示很舒服。话说这个评论解锁的滑竿能不能设计短一点,大家都挺忙~哈哈
手机也能拍,色彩和色深会有些差异。文中有两张便是 iPhone 11 Pro 所拍。
标题字数一致是 MSN 时代遗留的产物了,算是“被强迫症”吧!
滑杆我回头来看看改一下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