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十月,父亲要去所谓“无锡几大最美乡村”之一的惠山区洛社镇万马村参观,二十七日风和日丽,故驾车前往。我个人则怀着私心,想顺便去附近的洛社镇五牧村五牧古战场凭吊。
五牧村旧有五牧驿,位于现今洛社镇万马村西南、京杭大运河北岸,与洛社镇双庙村隔河相望,是唐朝以来常州-无锡间重要的换马驿站,无锡旧志称其为“邑中险要”。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江南,常州州牧赵汝鉴望风逃遁,安抚戴之泰开门献城,常州失陷。咸淳元年进士姚訔和陈炤二人挺身而出,在宜兴、武进募得义军两万,深夜奔袭常州,趁元军立足未稳,一举收复城池。元军统帅伯颜调集猛将百员、精兵廿万,限时限刻攻破常州。但宋军义士在破败的城池上拼死相抗,与元军相持四个月。11月,文天祥率勤王义军驻守平江(苏州),派张全、尹玉、麻士龙率部援常,麻士龙带领三千将士和武进县虞桥镇来援的周穗五兄弟义军两千人在武进县横林镇大破元军。伯颜得知宋军兵寡,增兵击之,义军不敌,只得撤回虞桥镇,伤亡惨重,有虞桥“骨成墩”遗址仍存。同时麻军往东撤退与张、尹军汇合。元军猛攻,张全军畏敌乘船逃跑;尹玉军被困京杭运河南边彭郎村(今双庙彭村);麻士龙军则退至京杭运河北边五牧驿鹅子岸(旧名“莪沚岸”,邑人称“饿死岸”)南的芦荡内。两军终因饥饿劳顿、隔河互不可援而全军覆灭,是为南宋史上著名的“五牧之战”。援军失败后,常州守军又坚持了两个月,终于城破被屠,此即为南宋史上著名的“纸城铁人”。
在地图上标记了几处古战场并更新了OSM地图本身,绘制了附近水系,发觉五牧、双庙一带确实是水网密布、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对不善水战的元军来讲难度系数明显放大,“邑中险要”名副其实。
后宋室南迁,大破于崖山,南宋灭亡。1276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被俘后押解北行,沿京杭运河途经五牧,抚今追昔作《吊五牧》诗,以悼念尹、麻二将。
吊五牧
[南宋] 文天祥
首赴勤王役,功成事则天。
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
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
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
明朝时为纪念二将,在五牧南二里建祀庙“二忠祠”,又称“双忠庙”,简称“双庙”,即今日双庙村地名的由来。
由于历史久远,千年过去,五牧古战场早已无迹可寻,因此此番劳师动众前来,竟无所得。
唯一有点看头的,是白塘边马盘村的清代顾氏宗祠,可惜大门紧闭,只能放飞机了事。
马盘村沿洛玉路向西向北开至彭丁桥,向东望去,一片水塘。地图上,桥东标着“鹅子岸”,可是没有找到任何碑文或建筑。
鹅子岸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万新大队,1982年以驻地鹅子岸(村)更名为鹅子岸大队。1983年改设鹅子岸村。
鹅子岸——村名,宋末,文天祥部将尹玉、麻士龙被元军包围,饿死于此而得名“饿死岸”。有“尹玉战死彭郎村,麻士龙饿死在岸里”之说,后演变为鹅子岸。
西村头——村名,系鹅子岸分村,位于其西,故名。
王子谦. (2021-08-08).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百度百家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513403421327286
一抔黄土,荒草萋萋。英烈在前,惜无踪迹。浩然正气,长存于胸。
往南,沿梅巷路开至锡西大道十字路口,西侧无锡洛社六次产业园处拐入南向辅路,顺路开到西村头最南头靠水田处。感觉这里的田地可能是真正的鹅子岸,但询问村民均一脸茫然。
掉头上锡西大道,左拐沿着中惠大道开到五牧村。随后绕五牧村来回转了几个圈,问了几个村民,没有一人能答出古战场在哪里。
最后开到五牧河边西直湖港,而如今的五牧河地势,与宋时亦大不相同。
唯一能留下点历史印记的,也许是“五牧路”这样的路牌吧。
参观完五牧,又驱车十几公里至山联村游玩,一八年已有游记。
此番五牧古战场匆匆一瞥,未能窥得究竟,许是时光荏苒,许是功课不足。两年未写,便因此故。
五牧、双庙、虞桥,乃至常州,江南军民抗击蒙古侵略者长达近半年,死伤无数,誓不投降。这不禁让人想起四百年后抗击鞑虏的江阴之屠。
江南士族是有骨气的!
宗祠照片的两个房子屋顶几乎连着的。左侧三个房间的屋顶貌似已经是连着的。那边都是这样的设计吗?
@非礼勿言yelin不全是。这是乡下的房子,所以省材料吧。大户人家的话,分得还是很开的。
@S原来如此~
很喜欢这样的老建筑。凭吊先人,铭记历史。
@逆时针老建筑不保护的话也是越来越少。用影像尽可能的记录它们的时光。
用上机了。富士加大疆
@纬八路随笔对
今天刚去鹅子岸,在锡西大道西侧(31'40'22',120'09'37'),隔着锡西大道,东面是万马农贸市场,有地道相通。
@秦骏其实您说的那片农田我也开车去了,但询问村民都说不知道。只好走了。
据我考证,您说的那处地方与东边的鹅子岸村其实都是古鹅子岸的一部分。
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