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的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在大窑路两侧还分布着不少古窑。这里,原有砖窑百余座,延绵1.5公里,现残存42座,其中19座较为完整。此地建窑烧砖始于明初,延续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江南窑业重镇,俗语说:“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有窑工近万人,所产砖瓦盛销大江南北,远销东南亚,至今存有民间所建窑业公所旧址。
大窑路两旁,是这样的老民居,不少是建国后建造的。

在民居中,夹杂着一两座老窑,比如这座闼下窑。闼,小门,闼下,也许是说这儿曾经有一扇小的牌坊门。


闼下窑为窑群遗址中保存相对完整的19座之一。



闼下窑一旁,工人们正在紧张的重建房屋。

再往前走,有一座对直窑。前方有文保碑,但是没有介绍。对直窑已经残破,墙体长满杂草。



两旁,民居内,老人们晒着太阳,嘎嘎三胡。走过时,听见戴瓜皮帽的老人对绒线帽的老人说天冷去了招商城买衣服,绒线帽老人说不缺,诸如此类。




往前,有老中窑遗址。

大门紧锁,因此只能将相机沿着门缝探进去拍了一张,效果还真不错。瞧这模样,应该是一处民居吧。

运气真不错,就在准备离开的当儿,屋主人夫妇回来了,原来他们就住在石阶上方的二层楼里。

因此得以进入老中窑一探究竟。

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窑体。这窑的铺砖的弧度非常完美,外表光滑平整,想不通当年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老中窑外,还有一座无名老窑,墙体已经开裂,窑上长满植物。

这座窑也没有文保碑,施工的卡车肆无忌惮的在这里倾倒。

它的残破,反而激起了我摄影的兴致。

路过的老人望见我拍照,心里一定想:这有什么好拍的呢?

继续向南水仙桥方向走,屋子仿佛比刚才路过之处要好得多。



还是晚上来更好看啊
还是晚上来更有意思啊
@MatheMatrix晚上运河两岸倒是有红灯笼,然而民居和窑址应该是黑漆漆的。
@S哦 那应该说是南长街晚上更有意思啊 😀
@MatheMatrix的确,可以看以前我拍的晚上的南长街,有种不同的风味。
我记得一次去绍兴,在仓桥直街附近拍照,镜头对着一大爷,被骂的啊 😥
@fooleap我也去过绍兴,仓桥直街我也拍了很多,貌似大爷对我还凑活……
@fooleap街拍这事就要脸皮厚。
@Mr.He哈哈确实。要不怕被鄙视。
哇,好久不见老虎更新啦~
@JiaYin是啊是啊,难得更新一次,见笑啦!
认真读完了。我看这个风景的风格,感觉这应该是苏州。不过其实是无锡,感觉江苏那边的街道风格真的很对我的胃口,走在苏州的街上的时候,感觉十分的中意。
我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去逛博物馆,但是从未如此认真写过一篇文章阐述。总是水过鸭背,走马观花。或许是因为没有好的相机?哈哈,这锅也不好甩给相机的事。博主的拍照技术真的很棒啊,我以后有一些收入了也要买一个相机学习一下摄影。
看来改天是要去桂林博物馆看看,那天得知我们这的博物馆里也有一些好东西。
@james过奖了。随行随摄是我从十多年前买第一个数码相机开始就有的好习惯,随着手机摄像头的发展就更是如此了。桂林没去过,期待你的桂林博物馆之行。 🙂
新年快乐~
@chencool恭喜发财~
希望2018年能过上博主这样的生活
这种江南古镇挺美额度
@小彦不是古镇,是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