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址实景展示区有三座窑:陈大窑、陈小窑与刘外窑。

局促的长廊,让我默默地给相机加上了WCL-X70广角附加镜。

古窑陈大窑距今约300余年,存有窑顶、烟囱,是一座较为完整的窑座。1958年由农业五丰社队接管续烧后对窑炉窑膛等结构进行了改进,不仅能缩短烧窑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成品质量。窑洞内设烧窑工具,铁杆炉排,倒火的弯钩,灰扒及出灰的铁皮簸箕,用麦柴油菜箕等作燃料,大火焙烧十五天,再换用封闭式的慢火(俗称熟窑头)连续烧一周,就止火封窑,在窑顶筑水进行浇水。



陈大窑后部,有一座陈小窑,两座窑连通一体,颇具特色。陈小窑是半座窑形,属于小口蒙顶倒焰窑,烧窑时,窑顶封墙后,火焰从上到下,回到大小烟道喷出,使窑内各部分的砖瓦坯都能受到火力的均匀烧制,不易产生上熟下生的次品砖瓦。






博物馆后院景观长廊主要分为无锡砖瓦工艺流程彩塑场景和砖瓦工具展示两部分。






第三座窑是刘外窑,距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大窑路地区比较标准的窑座,装出窑时架建窑桥。窑门外建有砖坯和存放燃料的平屋数间(窑屋),窑顶上覆盖小瓦片,烧窑时窑洞几乎全部封堵,上面只留连续进料的小方口。小面筑有半圆形的出灰口,焙烧工具仅用二刺灰扒钩,用火力较强的松枝芦苇等作燃料,以慢火(熟窑头)焙烧一周左右就止火封窑,在窑顶筑水池打洞进行浇水。



看完三座窑,也结束了在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的参观。

还是晚上来更好看啊
还是晚上来更有意思啊
@MatheMatrix晚上运河两岸倒是有红灯笼,然而民居和窑址应该是黑漆漆的。
@S哦 那应该说是南长街晚上更有意思啊 😀
@MatheMatrix的确,可以看以前我拍的晚上的南长街,有种不同的风味。
我记得一次去绍兴,在仓桥直街附近拍照,镜头对着一大爷,被骂的啊 😥
@fooleap我也去过绍兴,仓桥直街我也拍了很多,貌似大爷对我还凑活……
@fooleap街拍这事就要脸皮厚。
@Mr.He哈哈确实。要不怕被鄙视。
哇,好久不见老虎更新啦~
@JiaYin是啊是啊,难得更新一次,见笑啦!
认真读完了。我看这个风景的风格,感觉这应该是苏州。不过其实是无锡,感觉江苏那边的街道风格真的很对我的胃口,走在苏州的街上的时候,感觉十分的中意。
我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去逛博物馆,但是从未如此认真写过一篇文章阐述。总是水过鸭背,走马观花。或许是因为没有好的相机?哈哈,这锅也不好甩给相机的事。博主的拍照技术真的很棒啊,我以后有一些收入了也要买一个相机学习一下摄影。
看来改天是要去桂林博物馆看看,那天得知我们这的博物馆里也有一些好东西。
@james过奖了。随行随摄是我从十多年前买第一个数码相机开始就有的好习惯,随着手机摄像头的发展就更是如此了。桂林没去过,期待你的桂林博物馆之行。 🙂
新年快乐~
@chencool恭喜发财~
希望2018年能过上博主这样的生活
这种江南古镇挺美额度
@小彦不是古镇,是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