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图多杀猫。
两年前,在网络名人春卷的博客中,曾欣赏到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新貌。于是一直蠢蠢欲动,有机会定要参观。本周刚好趁着去上海散心的当儿,前往位于静安雕塑公园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一探究竟。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自然分馆,为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旧馆位于黄浦区延安东路260号,筹建于1956年,前身为1868年创建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其中“黄河古象”和“马门溪恐龙”化石为“镇馆之宝”。2014年,上海自然博物馆迁入静安雕塑公园,并于2015年4月19日正式开放,涉及矿物、古生物、现生生物等标本1430种共6204件。
地铁13号线上海自然博物馆站,出站便能感到浓浓的博物馆风。
地铁站口的马赛克砖墙。
日头正好,人也没有传说中的多。
免排队购票,¥30一位,价廉物美。
进馆,显示今日参观人数2300人次,相对于周末来说,真的还算好……
电梯直上三楼,检票后从“起源之谜”开始参观。
宇宙万象。
牛顿和哥白尼望远镜的复制品。
全世界天文射电望远镜分布图。中国还是不少的。
生命起源的儿童互动模式。
展厅内吊着硕大的古生物模型,如:鱼龙。
虎鲸和抹香鲸在鱼龙面前也只是小弟弟。
展馆内明星——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1952年,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第一具马门溪龙骨骸。骨骸在1954年被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误作为“马门溪龙”,以讹传讹至今。因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此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30米,颈部长度为11—14米,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这个模式标本有19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在1972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M. hochuanensis),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可达9.5米。
曾记得1990年,轰动世界的马门溪龙骨化石和棘鼻青岛龙骨化石全国巡展,当时只有三个展馆的无锡老博物馆限展两天,结果被挤爆了!挤爆了!挤爆了!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才勉强挤到跟前摸了一下化石! 😥
如今这尊骨化石就这样静静的矗立在这里。其实,骨化石是逼真的仿造品,原厂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现在正静静的躺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
山羊标本。
长戟鲸模型。
龟类。
金丝猴家族。坐着的是川金丝猴。
鸟类。
滇金丝猴标本。
卷羽鹈鹕。
岩羊。
驼鹿家族。
马鹿、斑鹿家族。
这么萌的眼神,来自凶猛的猎豹家族。
有着极美皮毛的虎。
云豹。
这只非洲狮被摆出了搞笑的造型……
马来熊、亚洲黑熊与大熊猫。
狼。
北极熊。
某种食肉类霸王龙骨化石。
猛犸象化石(仿制)与真猛犸象复原模型。
凶猛的站立姿势,来自洞熊。
埃及棘龙模型。背后骨架是合川马门溪龙。
毁灭刃齿虎模型。
美洲大地獭。那时候的动物什么都是大的,连地獭都比大象还大。
生活在距今约1万年至1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体长可达到2.7米,以树枝、树叶为食,是生活在南美洲大陆的最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它体型巨大,身高可达6米,体重约5吨。前肢和后肢都具有强壮且尖锐的爪子。它可以只靠后肢站立而形成两足的站立姿势,再加上它那强壮尾巴形成三足鼎立,这样的姿势使它能方便地以树枝和树叶为食,它强壮的手臂与巨大的爪子可以将整个树枝拔下。
模型很漂亮,在西部地区野外见到一段硅化木,捡了一小块带了回来。
@木瓜园哈哈,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搜集各类化石,在家乡山上都捡过许多
@S😆 ,爱好相似!
@木瓜园very good, shake hand!
改版了好不适应。。。
@JiaYin应该是更容易翻阅了~
哇撒,很逼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