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座落在黄浦区重庆南路 308 号,田子坊的隔壁。展厅内有中国老相机制造厂家专区、摄影留念雕塑群、珍贵收藏相机展区、全国仅有的全机械 120 双反相机“海鸥”4A-109 型工艺技术专区和整套传统装配作业线。
2000 年起,创办人陈海汶开始搜集海鸥各个时期的明星系列产品。2012 年 6 月中旬,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展出国产老相机珍品 120 余台、国外老相机珍品 80 余台,包括各种相机镜头附件等共 200 多件,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产相机研制开始上海所生产的各种型号、式样的相机以及影响中国相机发展的具有 100 多年历史的世界相机,几乎都是陈海汶的个人珍藏。


无锡太湖牌相机,非常稀有。







赫赫有名的上海 58-I——中国的莱卡。



海鸥 DF-1 型,我也有一个。

民族品牌也曾尝试过 3D 相机。

海鸥 DF-2000A 相机,我也有一个 Vanta 外贸版。 😀


120 相机,至今我也没有摸过。

仿莱卡 M-3 制造的红旗相机,极其昂贵。

大画幅木机。


博物馆整面墙都是琳琅满目的陈列。

还有一些国外珍品,目测有不少蔡司、莱卡,一并展示。


国产相机历史
中国相机工业兴起于 1956 年,当年天津和北京都建立了照相机生产厂,1957 年,天津开始生产“幸福牌”照相机,同年上海研制成功“上海牌”58-1 型照相机。
1958 年,上海 58-1 型高级照相机的批量生产,标志中国照相机制造水平挤入世界先进行列。
1960 年,上海生产出了第一批仿德国“禄莱”的海鸥 4A-109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63 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大部分相机工厂停产,上海照相机厂仍维持了 202 型照相机的少量生产。
1964 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新品“海鸥牌”照相机的研发和生产,“海鸥 4 型”相机于当年 5 月首次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改写中国相机零出口的历史,而海鸥照相机的机械技术与当时国际市场流行产品的技术大致相同。
1966 年,全国照相机总产量为 2.8 万架。
1967 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生产 DF135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标志着我国相机工业达到生产高中档相机水平。
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是相机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1985 年海鸥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产量达到 45 万架,居当时世界照相机产量之首,到 1988 年全国照相机年产量已达到 292 万架。
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机工业开始大幅度滑坡,大多数照相机企业全面亏损。1989 年,海鸥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停产,DF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撑起大旗。随后,国外技术先进的相机走进人们视线,其生产量大,使用程度大大简捷于传统机械相机,从而打破了国货一统天下的局面,进口量不断增多,国产照相机品牌大多悄然退出市场。
2004 年,海鸥 4A-109 作业线停产,海鸥公司珍藏生产技术并保留老相机制作工坊。
2012 年,上海老相机博物馆开馆,重现海鸥 4A-109 这条存遗珍藏的国产双反相机装配作业线。
走出相机博物馆,终于了却一桩心愿。


你也给你的相机来个全家福呗,让我们嚎一下啦
@Betty 好啊。其实有页面啦。色影
@S̆̈我不要全文字的,我要有图片的,所以说我写的是全家福,而不是物品明细……
你是故意发页面气我的吗
@Betty 有图片的,在这个页面有。不过没有全部的相机罢了。我现在主要用的相机也就那三个了呵呵,加上果 6。
@S̆̈原来是摄影爱好者
@从良未遂是。 😎
好,下次回上海也去瞅瞅。
@护法就在田子坊隔壁,看完了还能大吃一顿呵呵 😆
有些东西 越是久远 越是有韵味
@异同博客是的
哈哈,应该把你的摆成一溜让大家看看气势!第一次知道还有太湖牌相机倒是!
@淘米米一直有的呀。我的没什么的,现在只有五六个了。
回复评论的邮件里面有图片,不能显示了。
@从良未遂是个表情符号呵呵,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