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原出发驱车一小时三十分钟后抵平遥北。先去换了通票,为节省时间未入城,直接向西继续前行,沿大运高速,下高速穿过S221,沿文昌街至静升镇,历时1小时。路况不能算好,但好在一切顺利。
静升镇位于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地处绵山脚下,有灵石县“小江南”的美称。春秋时,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彼时名为“旌善村”,隋开皇改为“灵瑞乡”。唐贞观后,日臻兴旺。清康乾,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间修庙宇,建民居,大兴土木。
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元仁宗皇庆年间由灵石沟营村迁到静升。王氏望族以商贾起家,货殖燕齐,后加官晋爵,步入官场。修建住宅不惜工本,豪华奢侈。康熙年间,在静升村老街首建“拥翠”、“锁瑞”两条巷和住宅区;乾隆年间建钟灵巷;雍正年间建崇宁堡;嘉庆年间兴修红门堡、拱极堡、东南堡(又称和义堡)等王氏住宅区。今之静升镇王家大院,先后经历了康、雍、乾、嘉的修建,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关于王氏家族记事,可参考此文。
11:30到达。所谓文昌街,破烂不堪,但两侧建筑惊人的美。未至大院便如此,给人留下了极大想象空间。车至文庙,再往山头上开,可停在王家大院门口免费停车场。
王家大院有数个建筑群,最著名的是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而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两个恢宏的建筑群,加起来仅是王家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家崖建筑群。它是静升王氏家族在实力达于鼎盛时修建的第五座、也是最后一处堡院,因此处处显现出精湛的工艺和雄厚的财力。
气派的门楼上刻有“寅賔”二字——“迎宾”是也!
白玉石狮子,活灵活现。
堡外小路,蜿蜒上山。
高家崖摩肩接踵的人群。
高家崖建筑群为一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主要由三套院落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敦厚宅、凝瑞居和桂馨书院、叠翠轩。紧紧相连的东、中两主院分别是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的宅院。
敦厚宅。王汝聪官拜正五品,故称奉政大夫。
东院敦厚宅外与宅门正冲的外影壁。
两套院只是在局部建筑、装饰细节上有些许差别,格局则近乎相同,皆为二进四合院——一进院由面南的过厅、北向的倒座房、及东西厢房组成;二进院由朝阳的正房、左右绣楼及南部的垂花门围合;正房的二楼为祭祖堂;除此之外,每院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西院为共用的书院、花院。此外,紧挨兄弟俩的后院,另有一处围院,是家丁住的地方,居高临下,以保卫主人的安全。
处处见龙纹,主人倒也胆大!
嘉庆乙丑相月,汉司马训,文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董诰题。
窑洞内,有对联“一时人物风华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定是吉祥的万年青才能招凤。
栏杆柱首——鲤鱼跳龙门。
木本水源,祀奉某位王姓。
上敦厚宅二楼俯瞰。大概是山西尽是荒地,上了楼顶也没啥好看的,因此望见尽是灰瓦,与我们江南水乡大院里上楼后望见满园春色、一池春水真是不能比。
管窥西绣楼。
造型繁复、雕梁画栋的木榫卯。
栏杆柱上摸得铮亮的石狮子。
屋檐下层层叠叠的木雕。
水缸中升起的铜龙。
鱼戏莲叶间。
天葩焕彩。
不知何物,猜测为墙边用来调节榫卯松紧的铁条。
精美的海东青浮雕。
过厅内景:诗礼传家匾额。
凝瑞,题于辛未仲夏。凝瑞居为弟弟王汝成一家人的宅第。王汝成是正四品的中宪大夫,故其宅的门楼没哥哥的高,但面阔较大。
两栋门楼前的道路。
西院的桂馨书院、叠翠轩内云桥。
静远,乙丑夏月,子馛书。上为瞻月亭。
台阶上也有很精致的石雕,比如这个多子南瓜。
墙上的箭口。
看完高家崖,去隔壁的红门堡建筑群。它位于高家崖建筑群的西部,两者之间隔着一条深沟,来往交通全靠一座石桥。据说,这座桥是阎锡山修的。望着桥下深沟,不得不感慨,这王家,真有钱啊!
红门堡建筑群较高家崖规模更大、年代更早,雕刻的纤巧繁复虽不及高家崖,但质朴内敛。建筑群依山而建,规划严谨,布局方正;街巷相交,暗合王家姓氏;双亭点睛,隐含“龙”的造型;一条南北向的主街将建筑群划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三条东西向的横巷将堡内88座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的院落分为四排,从低到高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
红门堡石桥入口,牌匾“荷天休”。
进红门堡东门后,是底甲、二甲之间的横巷。横巷紧挨门口右手侧是德馨轩。
狮子戏球。
园内竟有桃花烂漫。
雄伟的北城楼。
德国小帅哥成功的把自己“嵌入”了城墙排水沟内。
爬上北城墙巡道。
北城墙巡道南望。
北城墙巡道北望。
宏伟气派的王家大院尽收眼底。
大院下方,仍然有贫穷的人家住在窑洞里。
大院西侧,是崇宁堡,现已辟为五星级酒店。
与崇宁堡之间的深沟处,有好几户居民的窑洞。
从北城墙巡道转到西城墙巡道。这个坡度大概会让进攻者更加忌惮吧!
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王家大院。 顶甲、三甲的屋顶连成一片。
诉说着全盛时期晋商的辉煌。
一个王姓家族,竟然敢建造如此宏伟的城楼,这是同时期江南氏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南北向主街将红门堡建筑群分成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红门堡南门外有的巨大影壁,此为北面。
此为影壁的南面。
出红门堡,沿路民居皆有堡内之风。
如这般破旧的老屋,从前也定是住着家产万两白银的大户人家。
回静升镇,路过静升镇政府大院。
王氏宗祠,前面为十五座王氏宗祠中唯一幸存的孝义石牌坊。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左右长短四根石柱上的前后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
静升镇,旌表诰赠朝议大夫王辅廷妻马恭人之坊,大清雍正四年,相月吉日创始,雍正七年,桂月谷旦落成。
一只狗儿无聊的趴着。
已过中午,随意进了路边的伊轩居饭庄。
许是饿极了,点了个王家豆腐,感觉香气扑鼻,非常好吃。
当然还有莜面。
刀削面,味道偏淡。
猪肉白菜水饺必不可少。
对面是静升文庙。
文庙东墙。
有道是“王家归来不看院”,王家大院以其恢宏的气势撼动了我。如果不是后面还有精彩的张壁堡、双林寺,想让我挪步,确实比较难……
乖乖熊 福建
介个山西行的文章,人气灰常低啊。看来比较冷门
十年前 MIUI Browser 2 · Android 4.4.4S 福建 *
@乖乖熊 确实啊,文化行可不是很大众的旅行……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41 · Mac OS X 10.10Betty 福建
突然……我想到的是……总觉得……古人房子的采光不好……
似乎除了正面口这边,其他三侧都不会再有窗啊什么的感觉
十年前 Safari 8 · Mac OS X 10.10S 福建 *
@Betty 嗯古人的房子都挺阴的,主要是窗户问题无法解决,纸糊的,容易被吹破,直到清朝后期,大宅才开始装进口玻璃,才逐渐更明亮了。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41 · Mac OS X 10.10S 福建 *
@Betty 话说,不知你是否有印象,甚至到80年代中期,我记得别说私房,就是公房采光也都素不太好的,直到九十年代时,大块的铝合金门窗大规模开始流行……才逐渐改善了。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41 · Mac OS X 10.10乖乖熊 福建
@S 话说我家当年百年前留下的老房子,采光挺好啊。
十年前 MIUI Browser 2 · Android 4.4.4S 福建 *
@乖乖熊 这么厉害,现在还在吗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41 · Mac OS X 10.10乖乖熊 福建
@S 请注意当年这个说法,也就是,被四化了
十年前 MIUI Browser 2 · Android 4.4.4S 福建 *
@乖乖熊 哦,了解了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41 · Mac OS X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