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了上海博物馆绘画馆,以为能看到镇馆之宝之一的宋徽宗千字文,但没发现,正郁闷中,转眼就看到中国历代书法馆。

清,吴昌硕,行书自书诗轴。吴昌硕(1844-1927年),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

清吴昌硕行书自书诗轴

清,翁同龢,行书七言联。翁同龢(1830-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工书法,取法颜真卿、董其昌。

清翁同龢行书七言联

明,文徵明,草书咏文信国事卷。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号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工书擅画,行草学二王,兼得赵孟頫神韵。此卷署名“长洲文壁”,为早年之作。

明文徵明草书咏文信国事卷
明文徵明草书咏文信国事卷

清,刘墉,行书苏轼游汤泉诗轴。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清刘墉行书苏轼游汤泉诗轴

清,朱耷,行书题画诗轴。朱耷(1626-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南昌人。明宁王后裔,出家为僧,后还俗。

清朱耷行书题画诗轴

明,米万锺,行书王勃诗轴。米万锺(1570-1628年),字仲诏,号友石,陕西人,北宋米芾后裔。行草得米芾之家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称。

明米万锺行书王勃诗轴

明,董其昌,行书苏轼词轴。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法出入晋唐而自成一家。此图作于天启元年(1621年),作者时年六十六岁。

明董其昌行书苏轼词轴

明,邢侗,行书节临兰亭序轴。邢侗(1551-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山东临青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七岁能书,法晋唐书家而尤得王羲之之神,与董其昌、米万锺、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

明邢侗行书节临兰亭序轴

明,祝允明,小楷一江赋卷。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此小楷书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作者时年四十三岁。

明祝允明小楷一江赋卷

署名为:“有明弘治十五年岁在壬戌(qiū)八月一日乡贡进士吴郡祝允明撰并书”。

明祝允明小楷一江赋卷

文末附有昧庵老人题字。昧庵老人,为明代画家邹之麟之号。邹之麟,生卒年不详,字臣虎,号衣白,自号逸老,又号昧庵,江苏武进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南京乡试第一,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弘光时官至都宪,博极群书,文辞歌诗追古作者。兼蓄晋、唐墨迹,商、周彝鼎。乙酉(1645)后,杜门肆力于翰墨。山水法元代黄公望和王蒙,用笔圆劲古秀,勾勒点拂,纵横恣肆,自写其胸中磈垒。晚年应酬之作,皆出捉刀,惟有阿谁章者,为其得意笔。顺治八年(1651)为吴伟业作山水图。

明祝允明小楷一江赋卷

元,赵孟頫,行书光福寺重建塔记卷。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此卷书于至治元年(1321年),作者时年六十八岁。巧合的是,前一个月刚去过光福镇,读此卷很有戚戚!

元赵孟頫行书光福寺重建塔记卷

南宋,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卷。赵构(1107-1187年),即宋高宗,赵佶第九子,河北涿县人。擅书。本卷书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作者时年四十一岁。看完这本养生论卷,不难明白为何赵构直到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了。

南宋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卷

南宋,张孝祥,行书泾川贴页。张孝祥(1132-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工翰墨,有唐颜真卿风格。

南宋张孝祥行书泾川贴页

北宋,黄庭坚,行书小子相贴页。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本帖书与其子黄相,书风近于晚年萧散笔意。

北宋黄庭坚行书小子相贴页

北宋,米芾,行书章侯贴页。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迁居湖北襄阳,定居江苏镇江。崇宁三年(1104年)为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北宋米芾行书章侯贴页

镇馆之宝宋徽宗千字文——北宋,赵佶,楷书千字文卷。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号宣和主人。能画擅书,楷书独创一体,自名“瘦金体”。(看着很像是公文系统里的仿宋体吧!)此卷书于崇宁三年(1104年),作者时年二十三岁,已然是一代名家!

宋徽宗千字文

本书赏赐给大臣童贯。纵30.9厘米,横322.1厘米,朱丝界栏,其宇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评论此作:“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全文见:《宋徽宗赵佶千字文》。

宋徽宗千字文

隋,常丑奴墓志铭册。此碑全称《隋都督荥泽令常丑奴墓志》,刻于隋大业三年(607年),传世拓本甚罕。本册为明代出土后拓本。

隋常丑奴墓志铭册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山东临沂人,移居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本页二贴仅见于南宋摹刻的《兰亭续贴》残本中,为其它刻贴所未载。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晋王羲之草书月相贴酷旱贴页

东汉,熹平石经。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3年),洛阳市太学遗迹出土。熹平四年,汉灵帝命蔡(yōng)等人订正七经文字,并由蔡邕书隶,刻石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为我国最早的官定石刻儒家经本,史称“熹平石经”。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庙,石经被毁。

东汉熹平石经

怎么这块熹平石经看着这么眼熟?哦想起来四月在河南博物院两汉展厅看到熹平石经的另一部分!太巧了。

东汉熹平石经

东汉,史晨碑前碑册。此碑两面刻,正面为《史晨前碑》,也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或《鲁相史晨孔庙碑》。此册为明代拓本。

东汉史晨碑前碑册

【左】始皇诏方升,秦代。【右】美阳铁权,秦代。

始皇诏方升、美阳铁权

方升和铁权上的铭文。

始皇诏方升、美阳铁权

保卣,西周成王(前十一世纪上半叶)。

保卣

商,(dǎo)禾刻辞卜骨,祖庚时期。该骨为牛肩胛骨,现存甲骨文63字,分属11条卜辞,主要卜问对先祖举行祭祷的方式——是从时王的五世祖“祖乙”向上祭祀,还是从时王的祖父“小乙”向下祭祀,是在甲日、乙日还是丁日举行酒祭,等等。“”字同“祷”,“禾”意为“祈祷收成”。

禾刻辞卜骨

其实精品都在宋元,再往前我看大约实在是没什么好展出了,所以这些骨头也被展出了吧……

共有 4 条评论

  1. Me.稀奇

    重庆

    好像知道那是什么骨头?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36 · Windows 7

    回复

    • S

      江苏

      @Me.稀奇 目测是猪的

      十年前 Google Chrome 37 · Windows 7

      回复

      • 木瓜园

        上海

        @S 猪骨可能性极小,甲骨文的骨头只要是龟和牛肩胛骨,只要用来占卜或记述重要事件的,在封建礼制中牲畜里牛的地位最高,大于羊,再后才是猪

        八年前 Safari 10 · iPhone iOS 10.2

        回复

        • S

          江苏

          @木瓜园 受教! 😎

          八年前 WordPress App 6 · iPhone iOS 10.2

          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