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钱钟书私人书信遭拍卖,舆论哗然,钱钟书遗孀杨绛先生愤而公开声明,反对拍卖,终将拍卖阻挡。私人物件,本不宜作为“研究”使用,尤其是相关当事人在世的情况下。不过有些情况例外,例如无锡钱钟书故居内的一些文物,便向公众开放。回忆起去年十一月一个工作日的午后,拿着相机信步走到健康路新街巷的钱钟书故居参观,当时拍了不少片子,一直拖拉不成文,今日将之稍稍编纂以飨读者。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
……
苏小姐道:“鲍小姐行为太不像妇学生,打扮也够丢人——”
那小孩子忽然向她们背后伸了双手,大笑大跳。两人回头看,正是鲍小姐走向这儿来,手里拿一块糖,远远地逗着那孩子。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话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 (1947). 围城.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叫《写〈围城〉的钱钟书》,是杨绛写的钱钟书生平,在林林总总各类人物传记中可谓相当的出色。我一直以来对钱钟书式《围城》风格的幽默不太感冒,感觉《围城》就是钱钟书三十多岁时候的戏笔;也不哈民国,民国的历史太让人感到乏善可陈,而民国的知识分子所写的作品有太多的局限性,除了革命作品外,其他的文艺作品,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有一种熟透了的杨梅的感觉。因此虽然早就读过这位辅仁中学大校友的《围城》大作,但却反而只喜欢杨绛写钱钟书生平的这篇小文。钱钟书调皮捣蛋,与我的性格也实在不太一样,而且除却小时候的顽劣外,还有写《围城》出名后的“懊恼”也有些作,总觉得世上逢钱钟书必说《围城》,自己后五十年谈文艺的一大堆好作品就全都给淹没了。而杨绛对此事却显得相当的淡然,文笔也不逊钟书,《写〈围城〉的钱钟书》更是痴心一片,这样一比,便显得钱钟书仿佛一直是个小孩子一样。不是说小孩子就不好,只是杨绛更有知性罢了。
钟书自小在大家庭长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输亲兄弟。亲的、堂的兄弟共十人,钟书居长。众兄弟间,他比较稚纯,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八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我们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意义:疯、傻、憨、稚气、马矣气、淘气等等。他父母有时说他“痴癫不拉”、“痴舞作法”、“呒着呒落”(“着三不着两”的意思——我不知正确的文字,只按乡音写)。他确也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他母亲常抱怨他父亲“憨”。也许钟书的“痴气”和他父亲的憨厚正是一脉相承的。我曾看过他们家的旧照片,他的弟弟都精精壮壮,唯他瘦弱,善眉善眼的一副忠厚可怜相。想来那时候的“痴气”只是稚气、马矣气,还不会淘气呢。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他出世那天,恰有人进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已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可是周岁有了“钟书”这个学名,“仰先”就成为小名,叫做“阿先”。但“先儿”、“先哥”好像“亡儿”、“亡兄”,“先”字又改“宣”,他父亲仍叫他“阿先”。伯父去世后,他父亲因钟书爱胡说乱道,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说话的意思。钟书对我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我觉得他确是又哲义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克制作用。
杨绛. (1986-05). 写<围城>的钱钟书. 记钱钟书与<围城>. 湖南人民出版社.
钱钟书的顽皮,根据杨绛所述,大约是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据无锡方志记载: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中心健康路新街巷30号和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系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如今,除小部分被拆毁外,大部分尚保存基本完好,是无锡不多的书香宅第。宅第系钱钟书的祖父钱福炯于1923年筹建,是一组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1926年钱钟书的叔父钱孙卿先生因子女较多,在征得其父同意后,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故居大门东侧的三间房,除最东一间是家祠外,其余两间为先生的父亲钱基博教授寒暑假回家期间课子讲学之所,名为“后东塾”。钱钟书少年时期常和几位堂兄弟在此读书、听讲、习字、作文,所著的一本散文集,就是以此塾为书名的,叫作《后东塾读书记》。

如今的钱钟书故居已被辟为钱钟书纪念馆,全天免费开放。

深秋的午后,阳光均匀的洒在绳武堂外。

绳武堂的布局,跟其他的晚清房子没有太大区别。在这里碰到一位从北方来无锡独自游玩的哥们,请我为他拍照。这个季节一个人游走江南,到无锡找到钱老的屋子瞻仰,也算是文化中人了。



绳武堂背后的小桌椅。想必纪念馆工作人员常坐在这里喝茶聊天。我喜欢这种闲适的感觉。

纪念馆内有关钱钟书和杨绛的资料。

《谈艺录》和《七缀集》都是钱老的潜心之作。

《宋诗选注》和《默存》(钱钟书字)。

《默存》、《人·兽·鬼》。

传说中钱钟书最得意的《管锥编》。

院中的大枇杷树。

钱钟书卧室。钱钟书大伯无子,便过继钱钟书为嗣子。伯父早逝,这里变成了小钱钟书和伯母毛夫人的卧室,也是钱钟书的小书房。

江南大户人家门上常见的雕花。大多数是戏曲故事。

钱钟书文史馆,搜集了钱钟书生前不少文史资料。

《新无锡》报道钱钟书、钱钟韩录取无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东林小学),与声名显赫的东林书院有一脉之承。

知性之美杨绛。

三十年代时钱钟书所用文具。

生前所用印钤复制品。

曾用笔和砚台,以及书籍。

1998年12月21日,我们的大校友钱钟书在北京逝世。

社会名流纪念钱钟书的剪报。

钱钟书手迹,书法很不错。


钱家老祖宗钱武肃王钱镠。


堂内斑驳的青砖,显出钱家一百年基业。

虽然钱钟书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作品还在,他的文风还在,他的家人也在。我建议那些想要拍卖书信的,你们的父辈能与钱老通书信,想必也是知识分子出身,因此请别玷污了你家的书香门第!如果还有些什么书信,请捐赠到钱钟书故居来吧!所谓良禽择木,让这些珍贵的史料,有个好的归宿!

h 安徽
唉,我要说我粉钱先生你又要说我了吧。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S 江苏 *
@h 不会说你神马的,不过作为了解过他不少逸事的小校友我要泼你一瓢冷水——他最讨厌别人粉他了。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Betty 上海
无锡有一次是去看樱花
后来还去了一个什么公园的,就是把世界各地那种标志性建筑山寨在这公园里,什么凯旋门之类的
不过印象最深的貌似还是那个太湖水好脏了,国人对生态这块的态度实在不敢恭维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S 江苏 *
@Betty 你去的是不是很早了,欧洲城什么的早就关掉了,现在是免费公园了。太湖水整治过了,现在好多了。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Betty 上海
话说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至少我觉得基本每个古人的画像都好像,顶多就是发型和胡子的差别,哈哈……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S 江苏 *
@Betty 好吧~
十二年前 Unknown · Un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