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溪漫志 / 2828 浏览

江苏学政衙署园

冒着酷暑绕江阴城半圈,来到城中的中山公园。这里本是江苏学政衙署,即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始创于北宋,时称万春园,由江阴澄江承氏始祖承允隆(名景,字长春,号长春公)“辟地为园”,名“北园”。有记载“宫室之美甲于吴中”,内建有暨阳书园,藏书万卷,然“经元季兵燹,无复存焉”。

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改建为吴侯官署。明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崇祯《江阴县志》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树碑坊,建头门、仪门、龙门、大堂、左考棚考场,于龙门左右立钟鼓亭,生员膳食宿舍等建筑。清扩建周边,授学政王先谦监建雪浪湖,湖上架荷叶桥,湖中设喷泉,湖坡植林带,湖旁建列轴亭,船亭,于万寿山引水上山建山泉,山下依湖建一水上茶楼。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 年)废除科举,学政衙署裁撤,前后共历时 292 年,有 124 任学政。

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建博雅亭,为政府驻所。1912 年 10 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受袁世凯之命,任全国铁路总办,视察江阴黄山炮台并在城内桐梓堂发表演说《让全国文明从江阴发起》。为缅怀中山先生,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

学政公园的天开文运仪门,上书“天开文运”,字体为康有为的北魏体。左右两边的横联“文章有神浩气贯长江南北,风雨不动欢颜开广厦万千”,乃光绪帝的老师林天龄在江阴任学政时缩写,现由中国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为汉简隶书。

天开文运仪门
天开文运仪门

衙署规制宏敞,屋宇众多,前后共七进。共三道大门:头门、仪门、龙门。现头门与龙门已不存,仅余仪门。仪门面阔五开间,粉墙黛瓦,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其名取自“有仪可象”。《明会典》规定,新官上任须在仪门下马,方可入室登堂。

江苏学政衙署仪门
江苏学政衙署仪门

两侧绿树成荫,前有玻璃影壁,原为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现影壁上刻有衙署历史。

江苏学政衙署仪道
江苏学政衙署仪道

大堂原有匾额若干,如沙乃桢题“端严正直之堂”,张能麟书“明镜止水”,开泰题“天日为昭”。原还有清康乾盛世时第一军机大臣张廷玉之弟,曾任九年江苏学政的张廷璐题楹联曰:

家训凛遵循,唯恐一念偏私,当检点于梦觉闻钟之际;
君恩难报称,纵矢寸心精白,更悚惕于公余退食之时。

仔细查看明清两朝江苏学政名单,发现好多名人,有忠有奸,如明代的毛一鹭(浙党人物,修魏忠贤生祠,为东林党不齿)、孙之益(《明史》:“太仆少卿孙之益……皆不附忠贤者也”)、骆骏(明代第二任学政,诗词俱佳),清代的田雯(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卿、江苏巡抚等)、张廷枢(刑部尚书)、佟法海(兵部侍郎,后因赞成八旗兵制为康熙所弃)、张廷璐(张廷玉之弟,官至礼部侍郎)、刘藻(乾隆朝坎坷人生,升降不定,后以湖广总督不谙军务遭办,自刎死)、庄有恭(治水能人,曾治水江苏浙江海塘、太湖、钱塘江等,因在江苏巡抚任上处置不当遭革职、赴军台效力甚至差点秋后问斩,后因治水之功为乾隆赦免)、刘墉(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民间昵称“刘罗锅”,以处决国泰的刘公案和处决和珅的和珅案闻名于世,官至内阁学士)、姚文田(嘉靖状元,礼部尚书,以耿直正气闻名)、林天龄(同治、光绪帝之师,逝于江苏学政任上,子林开谟,任河南学政)、黄体芳(南菁书院的创办者,曾任兵部侍郎,是左宗棠密友)等。

江苏学政衙署图
江苏学政衙署图

《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康熙年常州府同知韩俊杰书,邑人曹禾撰文。

《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
《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

《增修江阴考棚所记》碑,道光十九年冬督学使者寿阳祁隽藻撰文。

《增修江阴考棚所记》碑
《增修江阴考棚所记》碑

《增建江阴考棚记》,光绪元年(1875 年)所刻,落款漫灭,仅能辨“常州府”、“江阴县”、“昆山县”等几字。

《增建江阴考棚记》
《增建江阴考棚记》

刘墉与其侄刘环之塑像。叔侄二人曾四任江苏学政。

刘墉与刘环之塑像
刘墉与刘环之塑像
清代青砖
清代青砖

广场旁有仿明代列岫亭,《列岫亭》是宋朝嘉兴诗人张尧同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其诗集《嘉禾百咏》。

仿明代列岫亭
仿明代列岫亭

此时倾盆大雨而下,邑人皆躲于廊檐下观雨。

衙署廊檐
衙署廊檐

桐梓堂,孙中山曾于此发表演说。

桐梓堂
桐梓堂
桐梓堂
桐梓堂

荷花一塘,邻水绽放。

衙署荷花塘
荷花塘
荷花厅
荷花厅
荷花塘
荷花塘
荷花厅
荷花厅

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南菁、励实两中学学生会于民国二十五年秋捐献。

孙中山先生纪念塔
孙中山先生纪念塔

雨渐大,躲雨于长廊,远处有忠邦亭、紫藤长廊、二侯祠书场、墨华榭碑廊等各屋,便舍去。其中墨华榭碑廊建于光绪十一年,长沙籍王先谦到江阴任学政,大修后花园。其亲自挖掘出数十块前任学政诗文碑记,包括骆郡曾、李因培、王先谦等学政所题诗文“步原韵”。王先谦将石刻重新嵌砌在墙壁间,供人赡仰,称之为墨华榭碑廊。

学政衙署屋舍
学政衙署屋舍
六角船亭
六角船亭

小径铺路石有方纹,应为原学政大堂所用。

小径铺路石
小径铺路石

一弯曲曲折折的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

能在此望着满塘青莲而读圣贤书,大约是古时学子的理想吧!

荷花厅
荷花厅
荷花厅
荷花厅

2

  1. 勺子的头像

    你为什么不写写苏杭大运河呢?那在江浙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1. S̆̈的头像

      @勺子勺子真是深得我心。我也早有此计划,怎奈工程实在是太浩大!

      首先我要纠正一点,没有“苏杭大运河”一说,只有京杭大运河。虽然,苏州到杭州的人工运河可以叫做苏杭大运河,但它仅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其次,京杭大运河是个巨大的时空概念:历史上有过两条京杭大运河,春秋时吴王夫差修的那条邗沟就不说了,史上首条京杭大运河始自隋朝,从洛阳向北至河北涿州,以及洛阳向南至镇江达杭州。第二条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大运河,从天津修至江苏清江,再经苏南运河连到杭州。明清两代则在元大运河基础上赠添修补。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又在元明清运河基础上开挖了苏北和苏南的新航道以供大型内河运输船只通过,早已不是当年的龙舟泛波了。

      如果我专门开帖写京杭大运河,那就势必要从北京写起,大体沿着京沪高铁一路南行,北京、天津、廊坊、邢台、德州、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等等二十多个市都得写上,那可是《话说长江》纪录片剧组的活儿!所以我最多只能写“京杭大运河无锡段”。而就这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江南自古多河流湖泊,因此古人在修京杭大运河的时候,在无锡段就是个运河网。加上建国后的 1950 年-1951 年,无锡城外又发动群众修建了宽达几十米的新京杭大运河,可供千吨内河船航行,因此想要把“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写清楚,就得从北(江阴)到南(湖州)(古运河),或从西(常州)到东(苏州)(新运河)走一遍不可。工程太过庞大!

      所以你看,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如果想看有关苏南大运河的文章和照片,目前零零碎碎写有如下几篇可供一读:

      1、清名桥与伯渎桥古运河区,见:《清名桥畔伴伯渎》、《秋风霓虹伴清名》。

      2、无锡市北江尖渚古运河区,见:《吴风楚韵江尖渚》。

      3、无锡市南西水墩古运河区,见:《梁溪地轴西水墩》。

      4、建国后新修京杭大运河无锡段,见:《锡惠龙光金莲池》的最后几张俯瞰图。

      5、曾拍过几张扬州东关古渡隋代古运河,见:《盛世岩关东关街》。

      ^_^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