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当铺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明清当铺建筑群,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年间,余爱山携家族从安徽休宁始迁居于千灯花溪乡经商。第二代传人余尚德在明末至顺治初于干灯沿街建房,经营茶杂山货,并创办典当。同时,课子儒学,其子余国柱考中进士后,连续五代金榜中举,从此既仕官又经商,遂跻身于千灯顾、徐、李、余四大士族。余氏典当古建筑原是沿河向西八间,七进明清徽派建筑群。现存双排五进。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第一进为四开间典当铺。

典当铺的柜台特别高大,柜高1.5-2米,出于谨慎和安全需要,柜台上方装木栅。柜台里面设1到2层踏板。柜内朝奉(营业人员)盛气凌人,柜外主顾满脸愁云,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进为明厅“立三堂”。硬山顶,梁架圆扁结合,面阔三间,进深八界。内四界前连海棠轩,后连后双步。轩宽3.5米,前廊柱间设有挂落栏杆,前步柱装有冰裂纹落地长窗,后步柱设有落地罩精美雕花。廊轩西侧山墙开有石库门,正间后开石库门。正厅悬挂“立三堂”匾额,即“立德、立信、立义”,是余家经商的宗旨。同样的匾额在安徽宏村等地也有出现,暗示了余家安徽籍贯的历史。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 (前540-前400年). 论语·述而第七.

第三进是大堂楼。是主人与亲友交往处,楼上是主人的二室套房,东西厢房是书房和琴棋室。这里有副楹联:“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是清代江苏巡抚、嘉庆进士、诗人梁章矩(1775-1849年)撰书,赠与同为嘉庆进士的好友、诗人、三防主簿、桂林知府余小霞的。


第四进小堂楼,楼上是小主的住房,楼厅为餐厅。厅堂上联:“黄米饭香青菜熟”,相传儒学老教师吃饭前出题,要诸秀才应对,余氏先祖余饩,年方十四,应声而答下楹:“白头人老赤心存”,博得一堂喝彩,后高中进士,官至尚书。



第五进是典当库房,即“当库”,砖木结构建筑,硬山顶,由五厅六楼成亚字形二层走马楼,大小房屋100多间,四面有高大的马头风火墙,楼后连接三层“更楼”,乃为打更防盗防火之功能建筑。
现当库辟为奇石馆、昆石馆。

“中国”文字石,三峡卵石;天台灵露,大化石;中华龙,彩灵璧石。



昆石,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产于昆山市区的玉峰山中,是五亿年前寒武纪海相环境的产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硅量达99.46%,摩氏6-7度。如将杂质清理干净,留下的骨架是白色网络石英,即成为各具特色的昆石。如今,玉峰山已经禁挖,昆石资源几近枯竭。

当库前假山,注意长廊上的镂空窗雕成银锭样。






没想到秦望山就在当铺花园的隔壁。

秦望山,江浙地区重名率最高的山名之一,皆因相传与秦始皇东巡有着各种关系。但千灯古镇的秦望山不能算作“山”,最多就是个小土坡。据传,春秋吴王寿梦时,海寇常来骚扰,吴国就在千灯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楼,“秦柱山高不过二寻广不满一亩”屯兵守卫。吴灭后,传说秦始皇曾登此山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村民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此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当地政府恢复部分旧貌,如今已被打造成一个小园子。
嗐,这不就跟无锡市中心的金匮山一个意思?只不过金匮山已经彻底消失,而千灯秦望山则恢复原貌了。










秦望山脚下有一幢二层楼硬山顶房屋,现为徐福纪念馆。

沿着陡峭的石头登上秦望台,俯瞰四周,两千多年前的烽火台一定比这高大得多。




山脚下这处“圣碑揽古亭”就很有意思,实际应该是“秦驻山碑亭”,而秦驻山碑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驻山(秦望山),属于是张冠李戴、跨省抄袭了。

以我不多的才学,“翻译”碑上小篆如下:
秦柱山碑
前贤灼灼,后圣茂哉。
始皇承天,越受帝命。
业超上古,歼周灭郑。
七雄靡余,六国是并。
功深太古,道迈前王。
埒炎均吴,美冠颛黄。
通灵七伐,敬构斯堂。
纵圣凝贤,荷兹休祉。
庵蔼余辉,蜚声万祀。
臣李斯撰
但问题是这篇碑文有很多的问题,因为很多字跟史书对不上,撰写者也不必然是李斯。
我找了明代董谷所著《碧里杂存》,其中如是写:
秦驻山碑
按《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号始皇帝。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峄山,并海以东,登之罘,又作琅琊台。二十九年登之罘。三十年之碣石。三十七年上会稽。并刻石颂德,凡七处。史载其词者五,东南惟会稽秦望山者尚存。今按《武原志》载,吾邑秦驻山碑,赵宋时已破碎。所可考者,有云:
前贤灼灼,后圣茂哉。
始皇承天,越受帝命。
业超上古,歼周灭郑,
七雄靡馀,六国是并。
功深太古,道迈前王。
埒炎均吴,美冠颛黄。
通灵七代,敬构斯堂。
纵圣凝贤,荷兹休祉。
庵蔼馀辉,蜚声万祀。凡六十八言。其词甚古,真先秦文,《史记》所不载者。盖遵海而南,先登秦驻,而后登秦望也。今碑不存而庙在,不知创于何时。庙前有飘松一方,拆而复生,不由栽种,亦往往显兵戈光怪之异,海上人皆见之。
董谷. (1505-1567). 碧里杂存下卷.
很明显秦望山碑亭抄的《碧里杂存》。
然后我又找了更早的元代徐硕所著《至元嘉禾志·卷二十四》,关于碑文的记载有显著不同,感觉徐硕当时抄碑估计是碑破得太厉害了有些字只能杜撰,也说明董谷当年在徐硕文基础上做了很大的修订,但修订过程中有些改错了,比如“功齐太古,道深前王”明显比“功深太古,道迈前王”通顺,又比如“将炎均昊,美冠颛黄”比“埒炎均吴,美冠颛黄”正确,“敬构商堂”比“敬构斯堂”达意,等等。
秦住山碑
梁天监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树,今破碎失字,不知何人作。其可考者有云:
前览灼灼,后圣茂哉。
徐硕. (1289). 至元嘉禾志·卷二十四.
始皇乘天,越授帝命。
业超上古,歼周灭郑。
七雄靡余,六国是并。
功齐太古,道深前王。
将炎均昊,美冠颛黄。
通灵七伐,敬构商堂。
纵圣凝神,将纪百几。
庵蔼余辉,飞声万祀。
真实的碑文是什么样子已不可考……


回到余氏典当铺,一些细节让我忍不住记录。



出当铺,走完余下的路程。
网友小宋 河南
这篇文章内容是真的多。
两周前 Microsoft Edge 134 · Windows 10S 江苏 *
@网友小宋 难得出去一趟,多写点了。
两周前 Safari 16 · Mac OS X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