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提到:

等到一点半,对面的梅里遗址博物馆终于开门了——这里要吐槽下,一个村镇博物馆还什么11:30-13:30午休,真是日子太好过。

S. (2023-02-04). 梅里古镇建新吴. 旅行漫记. https://synyan.cn/79149

这个博物馆我事先没有做功课,属于意外收获。

梅里遗址博物馆于2022年9月23日开馆,总建筑面积1941平方米。

梅里遗址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为“泰伯奔吴”等历史记载提供了重要线索。梅里遗址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当地尚属首次发现。

共设置6个板块,分别为“序厅”“吉光片羽”“泰伯奔吴”“至德名邦”“沧海桑田”和“遗址现场”。

梅里遗址博物馆通过实物展览、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现了考古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学基本原理、遗址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区域考古文化的比较、运河与原始瓷、礼教文化的传播与泰伯对后世的影响。二层为临时展览展区,当前展区展示了与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虎头生威——虎头帽历史文化展”。

梅里遗址博物馆. (2022-11-17).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梅里遗址博物馆/62020875
梅里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需要扫码关注公众号后凭手机与身份证号预约才能进。像我这种博物馆专业户都把家人的号存在手机里了,也就花了一分钟搞定,但很多老乡在门口对着预约流程抓耳挠腮,真是一点也不人性化。哦对了,上面说的11:30-13:30午休是有原因的,虽然是“村上的”,但人家进入了“国有博物馆序列”哦,自然是按照国有博物馆的管理办法来午休了。

博物馆大门

进门,测体温的装置还在工作,“全阳”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还有这玩意儿,无语啊!

好在内容还算充实,不枉在咖啡店等了近一个小时。

开头部分讲述了2018年7月梅里古镇二期建设项目在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商周时代陶片和零星分布的灰坑、灰沟遗迹。

吉光片羽

从考古发掘区示意图来看,上一篇中提到的伯渎河两岸,特别是遗址博物馆所在区域,其实都是当年商周先民的活动区域。几千年来遗迹幸存至今,也是不容易。

考古发掘区示意图

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考古队对上述区域在伯渎河南北岸进行了第一次发掘,面积在1000平米;2019年1月至4月在南岸第一次发掘区北侧增加了500平米发掘面积。

遗址勘探及发掘照片
专家论证
马桥时期湖州毘山遗址

让我大感意外的是博物馆的设施竟如此先进,展示柜的玻璃居然是彩色触摸屏的!走南闯北看世界博物馆这么多年,竟然在一个村镇博物馆见识了!

鸭形壶,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鸭形壶

刻槽盆,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刻槽盆

三足盘,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三足盘是马桥文化先民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物,主要有三种形制:矮瓦足、矮圆足或椭圆形足、高足。在常熟紧邻虞山的钱底巷遗址中也发现了三足盘,相传泰伯弟弟仲雍墓就在虞山脚下。

三足盘

梯格纹陶盆,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陶盆上的梯格纹,较早见于扬州高邮周邶墩遗址和泰州兴化南荡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中,距今约3800-4300年。梯格纹在宁镇地区出现得比较早,在环太湖地区出现比较晚,在多数马桥文化早中期遗存中几乎不见,属于湖熟文化(距今3000-4000年)的特色纹饰。梅里遗址出土了较多商代晚期的梯格纹陶器的碎片。这是不是证明了泰伯奔吴的最早落脚点就在宁镇,而苏锡熟去得较晚呢?想起了在国博看到的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宜侯夨”青铜𣪘了。

“宜侯夨”青铜𣪘,周康王时期,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瓒、弓、箭、土地及庶人等。——没想到镇江那么早就有周侯了,改天确实要去镇江博物馆走走看看。这尊宜侯夨青铜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产生了太伯奔吴的“宁镇说”,也就是太伯之后虞侯夨在周康王时期建立句吴所在地为镇江——这“飞来横祸”可是要急坏了苏锡常啊!

S̆̈. (2018-12-10). 国博之上古青铜. 旅行漫记. https://synyan.cn/55546
梯格纹陶盆

其他一些相对普通的展品则放在玻璃柜中。让我再一次感慨的事——这些用于展览的玻璃柜使用了特殊的防反射、防手印、高透玻璃,无论观众怎么触碰都不会留下手印,也不反光,清晰度还很高,非常利于博物馆爱好者拍摄。一个村镇博物馆都做到这种程度,我觉得中国大部分省、市博物馆需要好好检讨。

陶罐,马桥文化,颈部饰弦纹,表面装饰绳纹。

陶罐

陶釜形器、陶支脚,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陶釜形器、陶支脚

陶钵,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陶钵

斧形鼎足、陶器盖,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带柄陶斧(复制品),马桥文化,海安博物馆收藏。

斧形鼎足、带柄陶斧(复制品)、陶器盖

陶碗,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灰胎,胎质不均匀,敞口,沿稍卷,束腰,斜腹稍内曲,平底。

陶碗

陶筒形器、陶纺轮,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陶筒形器、陶纺轮

三足盘、泥质陶钵,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三足盘为夹砂红陶胎,陶钵为褐色胎。

三足盘、泥质陶钵

石锛,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用于砍伐、刨土等。上面的带柄石锛为复制品,原件藏于溧阳博物馆,改天要去溧阳看看。

石锛

石镰,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石镰

石斧,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背部已崩缺。

石斧

石箭镞、骨匕、石刀,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

石箭镞、骨匕、石刀

石矛,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灰色,器形扁平,矛头崩缺,有扁平的长方形铤。

石矛

陶拍,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为先民制作陶器时,趁其未干,一手持卵石抵住内壁,另手持陶拍拍击外壁,以使胚体坚实并排除气泡的工具。

陶拍

草编、席纹图案陶碎片,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都是借助陶拍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加工留下的。

草编、席纹图案陶碎片

【上】陶豆,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豆一般用于盛放菜肉果品,马桥文化的豆一般较粗,其中矮足豆专家认为与后世的圈足碗有相近之处。【下】硬陶豆柄(未修复),其中一件的足部带有两个对称的三角形镂空,展板说是用于装饰或美观,但我觉得可能是用于所有权的记号。

陶豆、硬陶豆柄

在出土中,有各种各样的陶器纹样,反映了先人对美的追求。

陶器纹样

“泰伯奔吴”板块介绍了泰伯奔吴的故事。官方解说词中提到:

无锡梅里商周文化层的发现以及西周时期具有明显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出士,在无锡地区尚属首次。在泰伯庙和伯渎河这样关键的地点附近发现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为泰伯奔吴等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考古研究线索。透过无锡梅里遗址出士的器物,可以看到糜豹《泰伯墓碑记》中所描述的景象:“於是筑城以为籓卫;穿浍渎以备旱潦;尚端委以治周礼。数年之间,人民殿富,教化大治,东南礼乐,实始基焉。”

梅里遗址博物馆.
泰伯奔吴
出土器物

原始瓷盅,春秋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原始瓷盅

泥质陶钵,马桥文化,梅里遗址出土。原始瓷盏,春秋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泥质陶钵、原始瓷盏

三足盘、陶纺轮,春秋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三足盘、陶纺轮

陶瓿,春秋时期,梅里遗址出土。硬陶尊,西周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陶瓿、硬陶尊

中国古代器物的文化系统分布。

器物的文化系统分布

陶鬲,西周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陶鬲

原始瓷碗,春秋时期,梅里遗址出土。

原始瓷碗

二楼,有全景LED展示泰伯的事迹。

全景展示厅

梅里遗址发掘区出现在眼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考古发掘区示意图中的核心区域。

商周时期灰坑
商周时期灰坑

刚才还暗着,忽然之间,高级的自动天幕打开了,博物馆真是下血本儿。

商周时期灰坑

窗外便是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伯渎河……现在已是相当繁华。

伯渎河
商周时期灰坑
商周时期灰坑
宋元时期灰坑
宋元时期灰坑
泰伯塑像

三楼是临展区,展示了与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虎头生威——虎头帽历史文化展”。

首先是一些本土惠山泥人的背景介绍,因为许多惠山泥人的头顶有传统虎头帽饰。

下面这张1980年代锡惠公园游览图可谓珍贵,标出了儿时耳熟能详的地点。图上山坳里标着“博物馆”,看来当年惠山寺还没恢复呢。

1980年代锡惠公园游览图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老先生早年论文《“扁”与“圆”——惠山泥人传统造型特征随笔》。

喻湘涟论文

还有1948年的乡人在惠山前的留影,照片上印着“卅七年二月廿九日”(民国37年2月29日)。建国前的惠山是光秃秃的这一点,我终于找到照片实锤了。

1948年惠山留影

无锡惠山泥人厂明信片,也很珍贵。照片中的老先生与后面的年轻人,不知姓甚名谁?

无锡惠山泥人明信片

到这里开始展示中国古代的虎形青铜器,这可能就是虎头帽的由来。最有名的可能是这座商代虎食人卣,很可惜原件都在国外,国内就只有仿制品了。

虎食人卣仿制品
虎食人卣,日本泉屋博物馆藏
虎食人卣,法国巴黎色努施奇博物馆藏

除了青铜器,在中国西北石窟中也有大量罗汉戴虎头帽的形象。

麦积山、森木赛姆、克孜尔石窟造像

镇墓武士俑,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徐显秀墓出士,太原市博物馆藏。徐显秀墓挖掘记好像在《探索·发现》中见过。

镇墓武士俑

三彩武士俑,唐(618-907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原韦思谦墓出士,西安博物院藏;石刻天王像,唐(618-907年),上海博物馆藏。第二尊石刻天王像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名是“天王石像”,我曾在2014年参观过。

上博天王石像 [2014-09-13]
三彩武士俑、石刻天王像

彩绘红陶襁褓俑,唐(618-907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士,西安博物院藏。

彩绘红陶襁褓俑

三彩武士俑,唐(618-907年),1961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河南博物院藏;陶武士俑(残),唐(618-907年),河北省内丘县邢窑采集,中国邢窑博物馆藏。第一尊三彩武士俑在河南博物院的大名是“三彩天王俑”,我也在2014年参观过。

豫博三彩天王俑 [2014-04-26]
三彩武士俑、陶武士俑(残)

彩绘武士俑,唐代(618-907年),1971年河北邢台内丘县新城唐墓出士,中国邢窑博物馆藏。

彩绘武士俑

彩绘虎头帽武士俑,唐(618-907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烟霞新村尉迟敬德墓出士,昭陵博物馆藏。

彩绘虎头帽武士俑

绢本绘画残片,(8-9世纪),长约6.6厘米、宽约6.6厘米,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 Grünwedel) 探险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发掘。

绢本绘画残片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壁画 (局部),唐(618-907年),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壁画 (局部)

榆林窟第15窟前室北壁壁画(局部),唐(618-907年),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榆林窟第15窟前室北壁壁画(局部)

大圣毗沙门天王佛画,后晋开运四年(947年),雕版印刷,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士,大英博物馆藏。

大圣毗沙门天王佛画

柳本尊十炼窟图,南宋(1127-1279年),金处士绘,《十王图》之一,绢本设色,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柳本尊十炼窟图

柳本尊十炼窟,北宋(960-1127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毗卢洞。

柳本尊十炼窟

清代虎头帽,憨态可掬。

清代虎头帽

《兵技指掌图说》,清(1636-1912年),彩绘册页,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中国衣冠风俗图解》(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ers of the Chinese),1814年,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

《兵技指掌图说》、《中国衣冠风俗图解》

虎皮棉步兵帽,清(1636-1912年),山西博物馆藏。

虎皮棉步兵帽

内府刊本《皇朝礼器图式》内页,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内府刊本《皇朝礼器图式》内页

清代藤牌营,兵士着虎头帽与虎皮衣。

清代藤牌营

一名义和团员照片(A Chinese "Boxer"),1900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藏(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义和团员照片

三个小孩玩骑马游戏(Three Children Playing Horse)(1918-1919年)、着老虎服的小孩(Child in Tiger Costume)(1918-1919年)、带虎头帽的婴儿和保姆(Tiger Baby and Nurse)(1924-1927年)照片,北京,西德尼·戴维·甘博摄,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藏。

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业余摄影师。1908年,少年甘博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他一下子就被这个东方古老神秘的国度迷住了。正是出于这种魂牵梦绕,使甘博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又三度寻访中国。1917年至1932年期间,西德尼·甘博曾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为当时头戴虎头帽的儿童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档案。

梅里遗址博物馆.
西德尼·戴维·甘博摄影

怀抱手拿糖葫芦的小孩(Baby & Tang Hulu - in Arms)(1919年),河北省保定府,西德尼·戴维·甘博摄,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藏。

西德尼·戴维·甘博摄影

“我的小孩几岁呀?”(How Old Is My Baby?)(1901年),艾萨克·泰勒·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摄。

艾萨克·泰勒·何德兰摄

出口处展示了一些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藏品。

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藏品照片

在博物馆出口,有云礼咖啡馆。如今喝咖啡都要跟文化搞在一起才有噱头。

云礼咖啡馆
老物件
老物件
老物件
诗书女子
云礼咖啡馆
云礼咖啡馆
云礼咖啡馆
云礼咖啡馆
云礼咖啡馆门头

门外,一片平台,可以眺望美丽的梅里镇。

平台
三让桥

看完梅里遗址博物馆,我不由得嘿嘿嘿笑了——古代文化的一个制高点,就这样被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村镇博物馆占领了。从今往后啊,苏常镇博哟,你们呢都不要想抢泰伯奔吴的“所有权”,因为哦,你们拉得下身段跟村上的博物馆争吗……

共有 37 条评论

  1. 夜枫

    青海

    博物馆馆藏文物还是挺多的呀~

    两年前 Google Chrome 86 · Windows 10

    回复

    • S

      江苏

      @夜枫 还行

      两年前 Microsoft Edge 109 · Windows 10

      回复

  2. Andy烧麦

    陕西

    能将博物馆,逛得这么透的,也是不容易啊,大多人都是走马观花

    两年前 Firefox 109 · Windows 10

    回复

    • S

      江苏

      @Andy烧麦 其实逛多几个以后就会觉得展品还挺关联的,然后就历史与地理都很有连贯性,能写好多有意思的东西。

      两年前 Microsoft Edge 109 · Windows 10

      回复

  3. 大路

    广东

    照片拍的不错,建议最好用图集,把图片聚在一起,缩小图预览,这样看起来舒服一点,不然这样图片太大了,哈哈哈。PS:我之前在昆明参观过云南省博物馆,真的对历史充满感叹。

    两年前 Google Chrome 110 · Windows 10

    回复

    • S

      江苏

      @大路 感谢。曾有这个想法,不过为了让读者聚焦于文章本身,还是没有施行。云南省博物馆确实很好,我前年也写过,搜一下关键字就有。

      两年前 Safari 16 · Mac OS X 10.15

      回复

  4. 木瓜园

    江苏

    非常值得去看一看啊

    两年前 Safari 13 · iPhone iOS 13.6

    回复

    • S

      江苏

      @木瓜园 有时间可以去一趟。不过东西不多。

      两年前 Microsoft Edge 110 · Windows 10

      回复

  5. 姜辰Jcs.Moe

    新疆

    有没有考虑弄一个图库功能?233

    两年前 Google Chrome 102 · Windows 10

    回复

    • S

      江苏

      @姜辰Jcs.Moe 暂时没想,不过如果有推荐的好的代码可以考虑。

      两年前 Microsoft Edge 110 · Windows 10

      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