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三楼二号中央大厅的西侧厅,常年展出另一部分青铜器。其实我觉得这部分完全可以和B1楼的合并一下,特意放到顶楼的意义不大。

国博青铜器特展
国博青铜器特展

饕餮纹尊,商后期,河南新乡出土。

饕餮纹尊
饕餮纹尊

饕餮纹觥,商王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饕餮纹觥
饕餮纹觥

象纹铙,商后期。

象纹铙
象纹铙

子龙鼎,商末周初,传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2006年4月花费巨资从海外回购。

子龙鼎
子龙鼎

后母戊鼎,商王武丁时期,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后母戊鼎便是小时候历史书上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32.84公斤,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

伯吴(),西周中期。此器盖内铭文:“鲁司徒伯吴敢肇作旅𣪘(guǐ),万年永保用。”

伯吴盨
伯吴盨

龙纹(),西周晚期。

龙纹

饕餮纹方鼎,西周早期。

饕餮纹方鼎
饕餮纹方鼎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商后期。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

饕餮纹鬲,商后期。

饕餮纹鬲
饕餮纹鬲

乳丁纹𣪘,商后期。此器内底铸铭文“竞”,器壶部装饰乳丁纹。

乳丁纹簋
乳丁纹𣪘

乳丁纹方鼎,商后期。此器内壁铸铭文:“小子父己。”

乳丁纹方鼎
乳丁纹方鼎

饕餮纹鬲鼎,商后期。此器内壁铸铭文:“亚fú(huàn(huàn)知光之()”,又铸图形,上部状如二人相向面食,是“飨”字的初文;下部可隶定为“宁”,是“贮”字的雏形。

饕餮纹鬲鼎
饕餮纹鬲鼎

钺,商后期,1965年山东益都(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

钺

玉援青铜内戈,商王武丁时期,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玉援青铜内戈
玉援青铜内戈

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初年陕西郿县礼村出土(此处与上博的介绍不符)。曾历经当地县令周广胜、左宗棠、潘祖荫等人,1951年潘达于赠予上海博物馆。看到这段介绍,我忽然想起了2014年曾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关于大克鼎的介绍,今天看到大盂鼎,算是完满了。

上博大克鼎 [2014-09-13]

大克鼎等一批文物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出土后被天津金石收藏家柯劭忞购得,后转送予潘祖荫。潘死后,其后人将大克鼎连同其他宝物如大盂鼎等南迁苏州。潘氏家藏丰富,有“滂喜斋”专藏珍本书籍和“攀古楼”专藏青铜器。 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后被起义新军所杀)、国民政府和日军的索取,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捐献者潘达于原本姓丁,1923年嫁到苏州望族潘家。抗战爆发前夕,潘达于将所有铜器逐一拍照存档,并将大盂鼎、大克鼎等珍贵器物深埋地下,书画及部分古董则安放在隐蔽的隔间中。由于安排周密,虽然日军多次到潘家翻查搜寻,这批珍宝始终安然无恙。1951年,潘达于向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捐献了大盂鼎和大克鼎及其他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同时谢绝了政府给予的奖金。作为上海博物馆镇馆重宝之一的大克鼎已是游客参观必看的文物。

大盂鼎
大盂鼎

蔡侯申戈,蔡昭侯时期,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此器胡部铸铭文:“蔡侯申之用戈。”

蔡侯申戈
蔡侯申戈

编钟,蔡昭侯时期,蔡昭侯墓出土。

蔡昭侯墓编钟
蔡昭侯墓编钟

蔡侯申𣪘与蔡侯申鼎,蔡昭侯时期,蔡昭侯墓出土。

蔡侯申簋
蔡侯申𣪘
蔡侯申鼎
蔡侯申鼎

嵌铜鸟兽纹壶,战国中期,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嵌铜鸟兽纹壶
嵌铜鸟兽纹壶

嵌绿松石勾连云纹钫,战国晚期,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嵌绿松石勾连云纹钫
嵌绿松石勾连云纹钫

嵌铜兽纹豆,战国早期·燕,1952年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

嵌铜兽纹豆
嵌铜兽纹豆

龙虎纹盘,战国早期·燕,贾各庄出土。

龙虎纹盘
龙虎纹盘

鼎,战国早期·燕,贾各庄出土。

鼎

卷云纹鼎,战国晚期·魏,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卷云纹鼎
卷云纹鼎

绹纹敦,战国晚期·魏,1951年河南辉县赵固村出土。

绹纹敦
绹纹敦

玉具剑,战国晚期·魏,赵固村出土。

玉具剑
玉具剑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

这个馆也只用了五分钟就看完了。更多详细介绍可以参见@muguayuan文《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