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提起顾宪成朗朗上口的千古楹联,可能所有人都会立刻想起东林党和东林书院。这对千古传颂的名联便是明朝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人最好的写照。此联原出自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后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无锡惠山听松坊顾端文公祠悬挂。现联由廖沫沙于1982年手书悬于书院的主体建筑东林书院依庸堂,也就是东林党举行讲学之所。
顾宪成(1550-1612年),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张泾镇元吉弄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明史》文载其生平: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居正卒,改吏部主事。请告归三年,补验封主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稍迁处州推官。丁母忧,服除,补泉州推官。举公廉第一。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会有诏三皇子并封王。宪成偕同官上疏曰:“皇上因《祖训》立嫡之条,欲暂令三皇子并封王,以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臣等伏而思之,‘待’之一言,有大不可者。太子,天下本。豫定太子,所以固本。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见在论是也,待将来则非也。我朝建储家法,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廷臣言甚详,皇上概弗省,岂皇上创见有加列圣之上乎?有天下者称天子,天子之元子称太子。天子系乎天,君与天一体也;太子系乎父,父子一体也。主鬯承祧,于是乎在,不可得而爵。今欲并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系乎?无所系,则难乎其为名;有所系,则难乎其为实。皇上以为权宜云耳。夫权宜者,不得已而行之也。元子为太子,诸子为藩王,于理顺,于分称,于情安,有何不得已而然乎?耦尊钧大,逼所由生。皇上以《祖训》为法,子孙以皇上为法。皇上不难创其所无,后世讵难袭其所有?自是而往,幸皆有嫡可也,不然,是无东宫也。又幸而如皇上之英明可也,不然,凡皇子皆东宫也,无乃启万世之大患乎?皇后与皇上共承宗祧,期于宗祧得人而已。皇上之元子诸子,即皇后之元子诸子。恭妃、皇贵妃不得而私之,统于尊也。岂必如辅臣王锡爵之请,须拜皇后为母,而后称子哉?况始者奉旨,少待二三年而已,俄改二十年,又改于二十一年,然犹可以岁月期也。今曰‘待嫡’,是未可以岁月期也。命方布而忽更,意屡迁而愈缓。自并封命下,叩阍上封事者不可胜数,至里巷小民亦聚族而窃议,是孰使之然哉?人心之公也。而皇上犹责辅臣以担当。锡爵夙夜趣召,乃排群议而顺上旨,岂所谓担当?必积诚感悟纳皇上于无过之地,乃真担当耳。不然,皇上且不能如天下何,而况锡爵哉!皇上神明天纵,非溺宠狎昵之比。而不谅者,见影而疑形,闻响而疑声,即臣等亦有不能为皇上解者。皇上盛德大业,比隆三五。而乃来此意外之纷纷,不亦惜乎!伏乞令皇元子早正储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庙之福,社稷之庆,悉在是矣。”宪成又遗书锡爵,反覆辨论。其后并封议遂寝。
二十一年京察。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事具有年传。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四十年,卒于家。天启初,赠太常卿。魏忠贤乱政,其党石三畏追论之,遂削夺。崇祯初,赠吏部右侍郎,谥端文。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争辛亥京察者,卫国本者,发韩敬科场弊者,请行勘熊廷弼者,抗论张差梃击者,最后争移宫、红丸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
张廷玉等. (1679-1739). 明史,顾宪成传.
高攀龙(1562-1626年),初字云从,更字存之,别号景逸,南直隶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衣冠冢现在市郊青山公园内,儿时常去祭拜。
高攀龙衣冠冢 [2008-11-29]
《明史》文载其生平: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四川佥事张世则进所著《大学初义》,诋程、朱章句,请颁天下。攀龙抗疏力驳其谬,其书遂不行。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被讦去位,朝论多咎大学士王锡爵。攀龙上疏曰:“近见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大臣则孙鑨、李世达、赵用贤去矣,小臣则赵南星、陈泰来、顾允成、薛敷教、张纳陛、于孔兼、贾岩斥矣。迩者李祯、曾乾亨复不安其位而乞去矣,选郎孟化鲤又以推用言官张栋,空署而逐矣。夫天地生才甚难,国家需才甚亟,废斥如此,后将焉继。致使正人扼腕,曲士弹冠,世道人心何可胜慨!且今陛下朝讲久辍,廷臣不获望见颜色。天言传布,虽曰圣裁,隐伏之中,莫测所以。故中外群言,不曰:‘辅臣欲除不附己’,则曰‘近侍不利用正人’。陛下深居九重,亦曾有以诸臣贤否陈于左右;而陛下于诸臣,亦尝一思其得罪之故乎?果以为皆由圣怒,则诸臣自孟化鲤而外,未闻忤旨,何以皆罢斥?即使批鳞逆耳,如董基等,陛下已尝收录,何独于诸臣不然?臣恐陛下有祛邪之果断,而左右反借以行媢嫉之私;陛下有容言之盛心,而臣工反遗以拒谏诤之诮。传之四海,垂诸史册,为圣德累不小。辅臣王锡爵等,迹其自待,若愈于张居正、申时行,察其用心,何以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即如诸臣罢斥,果以为当然,则是非邪正,恒人能辨,何忍坐视至尊之过举,得毋内泄其私愤,而利于斥逐之尽乎?”末力诋郑材、杨应宿谗谄宜黜。应宿亦疏讦攀龙,语极妄诞。疏并下部院,议请薄罚两臣,稍示惩创。帝不许,镌应宿二秩,谪攀龙揭阳添注典史。御史吴弘济等论救,并获谴。攀龙之官七月,以事归。寻遭亲丧,遂不出,家居垂三十年。言者屡荐,帝悉不省。
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畹郑养性,言:“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至刘保谋逆,中官卢受主之,刘于简狱词具在。受本郑氏私人,而李如桢一家交关郑氏,计陷名将,失地丧师。于简原供,明言李永芳约如桢内应。若崔文升素为郑氏腹心,知先帝症虚,故用泄药,罪在不赦。陛下仅行斥逐,而文升犹潜住都城。宜勒养性还故里,急正如桢、文升典刑,用章国法。”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攀龙遗书切责之。寻改太常少卿,疏陈务学之要,因言:“从哲之罪非止红丸,其最大者在交结郑国泰。国泰父子所以谋危先帝者不一,始以张差之梃,继以美姝之进,终以文升之药,而从哲实左右之。力扶其为郑氏者,力锄其不为郑氏者;一时人心若狂,但知郑氏,不知东宫。此贼臣也,讨贼则为陛下之孝。而说者乃曰‘为先帝隐讳则为孝’,此大乱之道也。陛下念圣母则宣选侍之罪,念皇考则隆选侍之恩,仁之至义之尽也,而说者乃曰‘为圣母隐讳则为孝’。明如圣谕,目为假托;忠如杨涟,谤为居功。人臣避居功,甘居罪,君父有急,袖手旁观,此大乱之道也。惑于其说,孝也不知其为孝,不孝也以为大孝;忠也不知其为忠,不忠也以为大忠。忠孝皆可变乱,何事不可妄为?故从哲、养性不容不讨,奈何犹令居辇毂下!”时从哲辈奥援甚固,摘疏中“不孝”语激帝怒,将加严谴。叶向高力救,乃夺禄一年。旋改大理少卿。邹元标建书院,攀龙与焉。元标被攻,攀龙请与同罢,诏留之。进太仆卿,擢刑部右侍郎。
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杨涟等群击魏忠贤,势已不两立。及向高去国,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南星议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顷之,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为知府,讦攀龙挟私排挤。诏复凤翔故官,削攀龙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杀之,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晨谒宋儒杨龟山祠,以文告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闻周顺昌已就逮,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入与夫人语,如平时。出,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户。移时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遗表也,云:“臣虽削夺,旧为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谨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复别门人华允诚书云:“一生学问,至此亦少得力。”时年六十五。远近闻其死,莫不伤之。呈秀憾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初,海内学者率宗王守仁,攀龙心非之。与顾宪成同讲学东林书院,以静为主。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为一时儒者之宗。海内士大夫,识与不识,称高、顾无异词。攀龙削官之秋,诏毁东林书院。庄烈帝嗣位,学者更修复之。
张廷玉等. (1679-1739). 明史,高攀龙传.
东林书院的建成有着一段曲折的历史。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燮陪同著名理学家杨时(1053-1135年)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燮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并在此讲学18年之久。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送别时的那句感叹:“吾道南矣!”中的“道南”。
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元至正十年(1350年),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东林庵,学舍被辟为东林庵。百年后的明代,无锡人邵宝(1460-1527年,号“二泉先生”)因幼年时曾在此读书,出仕后曾力图在原址修复东林书院,但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仍为学舍。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因疏论辅臣王锡爵,被神宗帝贬谪、后还乡的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与同邑高攀龙、钱一本、于孔兼等人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的支持下,在无锡东门苏家弄内杨时的讲学遗址上再建了东林书院。
吴佳佳所著《无锡名胜》写道:
据欧阳东风撰、文震孟书的《重修东林书院记》载:始于甲辰(万历三十二年)四月十一日,九月九日告成,费一千二百缗有奇。
重建的东林书院,东临东林庵,西接苏家巷,南向七箭河,北至箬叶巷,占基地六亩,园地十亩。书院甬道起自七箭河码头,中置石碑坊,坊上正面题“观海来游”,背额“洛闽中枢”。头造为院门,上悬“东林书院”匾额,门联为“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
吴佳佳. (1999). 无锡名胜. 陕西旅游出版社.
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并称“高、顾”,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时全国各地遭打击排挤和不满朝政的士大夫闻风相附,学舍至不能容。顾还联络李三才等,反对贵族大地主集团,从而得到相当的支持,致东林名声大著,时人称“清流”。万历四十年,顾宪成卒于家中。天启初,赠爵位太常卿。顾宪成与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理学,但偏重经世致用,其遗著编成《顾端文公遗书》共十六种,允成著《小辨斋偶存》亦附其中。
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与之鲜明对立的便是以高攀龙、杨涟(1572-1625年)等人为首的东林党集团。天启四年(1624年),时任副都御史的杨涟因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高攀龙不屈逮捕而投水自尽。齐楚浙党又造天鉴诸录,加东林以恶名,并列党人榜于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名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朝中善类为之一空。天启五年(1625年)十二月,魏忠贤还指使党羽炮制三百零九人《东林点将录》,将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加以《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在全国实行公开通缉逮捕,更使一大批官员惨遭杀戮。魏忠贤还将已经死去的顾宪成赠号剥夺,将与他意见不合者全都诬陷为“东林党”,成就明末最著名的东林党冤案。高攀龙同顾宪成、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六年四月,除东林书院内道南祠外,其余书院建筑被强行拆毁。直到明崇祯帝即位(1628-1644年),阉党失势,崇祯才为东林冤案昭雪,下诏修复书院,并追赠顾宪成吏部右侍郎,谥端文。(喜欢野史的朋友,不妨读一下石悦(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六卷《东林党》)
清雍正和乾隆时,按旧制修复了东林牌坊和书院,实际上是清帝为笼络江南士大夫阶层以及为区别于昏聩的明帝而作出的一种姿态。1981-1982年,又进行了全面重修。2008年,将原本封闭的东部弓河向公众开放。
大门门匾“东林书院”由陆定一题写,门联“此日今还在 当年道果南”则是钱伟长引用杨时典故所写。
光绪二十八年,光绪帝下旨东林书院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此为门厅。从东林小学的意义上来说,因为它曾经与辅仁中学(建国后改称无锡市第二中学)一墙之隔,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与我父亲都曾是辅仁中学的学生,因此对于这所学校,是始终怀着敬意的。
东林书院石牌坊,始建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三间四柱五楼构架,为书院的标志。天启六年(1626年)阉党毁坏书院,砸毁牌坊。乾隆五年(1740年)恢复牌坊,坊额上题“東林舊跡”、“後學津梁”。
东林精舍,又称“仪门”,原为东林书院大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建,后遭阉党毁,崇祯二年(1629年)无锡人吴桂森重建,并题颜“东林精舍”。现存则为乾隆年间遗物。精舍门前有两座小池,称为“泮池”,始凿于万历三十二年,时称月河,黄石驳岸。后毁。明代的泮池如今仍然深埋地下,现在建成的泮池仅为原泮池的六分之一。
丽泽堂,始建于万历三十二年,“丽”指“连接”,“泽”指“水”,“丽泽”语出《易传·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取“两泽相丽,互相滋益”之意,此处以“丽泽”名堂,借喻讲学相互切磋。堂有联:“乐道人善,愿闻已过”。
依庸堂,指依乎中庸之道也,“庸义有二:庸,恒也,有久而不变之意;又,平也,有适中之意”。堂上有联:“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天启五年(1625年),该堂被强令拆毁。崇祯二年(1629年)下令修复,后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修复。现堂内仍存《依庸堂记》碑刻原石。堂匾乃1982年重修时按清嘉庆二年魏攀龙所书原字迹复制。
燕居庙,内有“中和堂”,是祭祀先圣孔子的庙堂。门额“燕居”,典出《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门联“得其门而入,不可阶而生。”中和堂内供有孔子排尾和礼器等。
正心亭上所记载的“一榜九进士”,说的是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叶茂才、周继昌、华士标、杨应文、陈幼学、高攀龙、何湛之、华国荣、堵维恒九人同榜录取为进士,可以说是科举史上非常难见的一景。
道南祠,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杨时当时在无锡讲学达18年之久(1111-1129年)。道南祠内有明清大量题字和对联。
宋杨龟山先生当政和后,为寓公于毗陵十八年,数往来梁溪,故毗陵梁溪皆有先生书院。在毗陵者曰“道南”;在梁溪者曰“东林”,道南废已久,东林则废而屡兴。
东林书院道南祠.
道南祠额,曾为明孙慎行所书,如今匾复制自清无锡知县廖纶手迹。门联是“伊洛渊源旧 梁溪俎豆新”。
竹林正是这些清流的写照。
未及参观西舍心鉴斋、寻乐处及湖塘,馆闭,只得泱泱离去。读清光绪七年重刊本《东林书院志》卷十五林宰所记《重建东林书院道南祠记》:
宋儒杨文靖龟山先生,故闽产。第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师事二程于伊洛。归,载道而南,至梁溪之滨,邑子除舍设皋比,于是先生止锡十八年,为阐人欲非性之旨,立儒释之防,而锡始知有程氏学。先生殁,书院废为僧区四百年,而邵二泉先生复之。后百年复废,今选部泾阳顾公偕诸同志请当道复焉。而侍御骧宇顾公实捐厥址,左为祠,祀先生。祠之右翼以讲堂、丙舍,集四方士问业其中。为规为约,亡怃亡慠,辨经析疑,昭若发复,而伊洛渊源不啻披雺雾而耀日月矣。先是讲堂成,则太府欧阳公记之。兹复属不佞宰记先生祠。谓宰长兹邑,且后先生而称其乡人也。
宰维吴地自让王筚路来,季子歌风,言游托乐,斌斌号文学之国矣。中庚六朝五季,剥蚀于谈尘,榛芜于戎马,悠悠圣脉,奄忽长夜,非先生正学南来,五百年坠绪何以昭兹来许。顾或谓南宋道学空谈无用。宰按先生策燕云之师,则云宜退守汴京,不可虚内事外。金虏内寇,则云宜坚壁清野,潜遣援兵追袭。至于三镇不可弃,和议不可从,责金人败盟,问肃王使必复而后已。种种硕画,皆熟情形,谙事变,深于兵家者之言,此真有用道学,岂与争机锋而渺功实者埒也。或又以其辟应蔡京为疑。不知先生鸿才钜识,行权济时,正善学二程而融之,使其志得行于靖康建炎间,则女直可无南窥,二帝可无北狩,一祖六宗之业可无偏安江左。而奈之何厄于权奸,不究其用以殁,此诸君子所为扼腕太息,而欲宰之论其世也与!宰于诸君子无能为役,第常读《东林会约》,谆谆以孟子性善之旨司南学者,正与先生人性上不添一物之说互相符券。至诸君子立朝大节,烺然炳然,今且幸际熙明,获展厥抱,他日表旗常而勒钟鼎,又不第如先生之偃蹇弱宋以老也。学者诸君子之言以求先生,由先生以溯河洛洙泗,是则所为羹墙先生矣。
是役也,后先台使监司守相若督抚中丞获鹿曹公嗣山、直指御史灵寿马公起莘、督学御史余姚杨公意白、备兵观察使余姚邹公龙望、同安蔡公虚台、太府潜江欧阳公宜,诸各捐俸钱以佐。畚锸费金三百七十有奇,其羡九十有奇,宰更足以金失及毁淫之直其四百金,营田二百亩,供春秋祀及其学者饩。经始于万历甲辰初夏,成于是年孟冬。而讲堂则诸君子输橐构焉。诸君子者顾选部公泾阳、仪部公泾凡、高大行公景逸安、封部公我素、刘职方公本孺、张孝廉公弦所、史太常公玉池及叶尚玺公园适、陈比部公筠塘、钱侍御公启新、王孝廉公俭斋也。经理其事者,则顾光禄公泾白,而诸生马希尹、王纯一、孙之贤,实始具呈以请,法得书。
万历丙午孟春,知无锡县事、后学金浦林宰记。
林宰. (1606). 东林书院志,卷十五:重建东林书院道南祠记.
又有康、梁诗两首:
游惠山山诗
[清] 康有为
少读明学案,倾仰在东林。
高顾抗崇节,千仞振芩岑。
敬题泾阳先生闱卷墨宝
[清] 梁启超
举业论才事已衰,行间正气尚崔巍。
亡明未是东林罪,为有书生作党魁。
至此乃叹:明毁东林清时复!
2018年2月25日
今日前往530大厦,从11楼窗户望见可俯瞰对面东林书院,仿若航拍,欣然以手机摄之。
看来无锡还是颇有些地方得去走走
@Fiona毗陵据说也有东林书院,是不是真的啊?这两天我还去了好几个地方,回头会有一系列更新的,记得来看哦。
这样的游记有看头,学习ing。
@Wenjun呵呵,谢谢。我其实很懒的,难得有耐心坐下来写那么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