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溪漫志 / 1983阅

忠义之邦忠义街

从太平兴国寺出来,驱车沿江阴南街过虹桥路至青果路右转前往南门。此地有一城楼,即江阴南城门,原称朝宗门,名自唐朝。据邑志记载,唐末江阴筑有城门四座,分别为延庆门、钦明门、通津门和朝宗门。

朝宗门
朝宗门

唐后有宋,有《朝宗门》诗曰:

朝宗门
[北宋] 杨蟠
百尺楼高四望中,云深一雁度长空。
人间砧杵催寒事,郭外笙箫逐土风。
天带江山元自好,地流河汉忽相通。
丹心直北看飞雪,往往随花入帝宫。

又有《重修朝宗门集句呈王宰》曰:

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
[北宋] 俞壹
兹城实佳丽,上与浮云齐。
回望川之阴,津途去不迷。
一旦起楼高百尺,城高跨楼满金碧。
朱门峨峨临九衢,一片彩霞迎晓日。

蒙古改元后,因攻城不易,极其痛恨南宋的城防,故拆毁南朝城廓,江阴城墙亦毁。元末朱元璋驱逐蒙人平定江南,建朝大明,改用砖石修筑江阴城墙,后又绕城拓浚护城河,在南门修建水关。嘉靖三十一年(1551年),江阴砖城续筑,周长九里十三步(约5205米)。坚固的新城修建后立刻发挥作用,于翌年倭寇来犯时保护乡民城中避难。

不仅如此,嘉靖年修复的城墙还被泽后世。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溃散,但满清的一纸“留发不留人”令让江阴军民愤然而起,在典史阎应元带领下英勇抗击,南门亦发生激战。据清代韩菼所著《江阴城守纪》载,清兵久攻江阴城不下,便移营南门外十方庵,阎应元派千名勇士,手执短刀或板斧,出南门冲入敌营,杀伤清兵千余。清军于城外抢掠得百姓家木箱千余只,在十方庵后搭起将台,高与南城门齐,清军十王坐将台上,用上将四人、亲军二百四十人护卫,指挥猛攻东南城角。阎应元见清将在高台指挥,命部下对准高台放炮,十王及左右当场毙命。后,义军坚持八十一天后城破屠城。此后,清朝统治者为笼络江阴百姓,采取一系列怀柔政策以安抚民心,如增加江阴的生员录取名额等。在整修城楼加固城墙完工后,驻节江阴的江苏学政姚文田书写了“忠義之邦”为南城门额,“仁讓古邑”为北城门额,于是南门对直的一条街便称为忠义街。姚文田所书“忠義之邦”四个大字,每字两尺见方,雄浑有力。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城时 ,知县金咸请邑人张锡龄临刻于石。

1937年冬,江阴南城门为日寇炮火击中,毁去中间“義之”两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县长方骥龄入城,命其秘书孙俊在补写了“義之”两字。后,国民党江阴县党部书记吴宗渊特赶赴南京,得到蒋介石题写的“忠義之邦”四字, 回来后便请工匠勒石换上。方骥龄只能将悬而未久的孙字,悄悄取下来毁去,并将残存的“忠”、“邦”两字置于中山公园南大门亭子内供人观赏,该亭便称为忠邦亭。“文革”期间,“忠邦”两字被毁掉,直到1986年按摹本重刻后补上。现亭中的“忠邦”两字是1986年按摹本重刻的。而南城门上蒋介石所书“忠义之邦”四字,早在上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时即已毁失。这次重建的南城门上“忠义之邦”匾额,从字体看,仍采用了当年蒋介石的题字。

平冠桥(曾名“平寇桥”)上看忠义之邦朝宗门。

朝宗门
朝宗门

朝宗门对面的忠义街,南北走向,北起平冠桥,南至八字桥,全长680米,曾是江阴城通往南部的主要道路之一。明代时,曾叫做南门街,清代时改名河西街,最初是土路,明清始铺蛋石子,民国年间又叫作南外大街,改用青石板。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县政府即议决将南城门定名为忠义门,南外大街定名为忠义路。1946年12月12日,《江声日报》以《“忠义之邦”万世流芳 南外大街更名忠义路》为题,报道了这条街正式更名的消息。报道中称,命名忠义路,一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孤城抗敌,博得忠义之邦不朽之光荣;二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的忠义战绩。

几十年前的忠义街一度是江阴繁华的区域之一,据老人回忆,近代忠义街短短不足千米的路上,还有六爿南货店、十六家肉铺、十二爿大饼店、四家旅馆、四家书场茶楼、八爿纸马香炷店、四家米厂、八家米行、十多爿布庄、最大的书场可容200人,可见其繁华。但随着新的高速公路修建,南门逐渐冷落,凋敝成如今的模样。陈旧的住宅,稀落的住客,无不诉说着以往光辉的历史和现实的无情。最近,江阴市政府有个振兴南街的计划,是把南门恢复成古街的样子。大概从2009年开始,政府将这里稍微整治了一下,在街口树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牌坊。“忠义之邦民性承传万代,澄江福地南门甲冠一方”,倒是很有点江阴人的自豪感。

忠义街牌坊
忠义街牌坊

竖了假古迹牌坊也就算了,周围却摆上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照搬照抄王府井的青铜雕塑,都是清代扎着辫子做苦力的劳动阶层,让人不禁想起“亡国奴”三字。这忠义之邦忠义街的名声,可是阎应元等江阴义民以“留发不留头”的代价换来的,现在雕塑上这些大辫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搞规划的人实在是太脑残了!

也难怪儿童将他们的脸画成了青面。

人力车夫像
人力车夫像

跨过让人哭笑不得的忠义牌坊,迎面而来的古街似乎有那么点现代风味。几座酒楼饭庄,铺平的砖石,一个小停车场……

忠义街
忠义街

没走几步路,便看到了真实的老屋街坊。这些老江阴,有的开着花圈店,有的卖着冷饮,都是些薄利小本生意。

忠义街
忠义街
狗儿
狗儿

不少老屋正在翻新。

忠义街
忠义街
古屋内的青砖石
古屋内的青砖石

路过“忠义会馆”,可别误会名字,这里可不是练拳之所,大约是个有钱人小斟别饮的会所罢了。

忠义会馆
忠义会馆

会馆内工人正在挖土,天热难耐,两个工人坐地闲聊。

忠义会馆
忠义会馆

会馆临水,有南北方向东转河沿侧而过。

忠义街临河
忠义街临河
忠义街156号
忠义街156号

左拐进此园门,身后有一小桥。

忠义街
忠义街

南门的字样倒是别致。

南门
南门

过石桥,有十方庵路。十方庵即为满清十王葬生之所。

石桥
石桥

桥侧,有一些新修的台阶通向浑浊的河岸。在这里开发商放了一些妇女儿童的青铜雕像。雕像犹新,却已污渍斑斑。

忠义街河边
忠义街河边

挖掘机疯狂的扫平一切。

忠义街基建
忠义街基建

站在桥上,一丝风也没有。忠义街南段的屋子被推得差不多了。

忠义街河边
忠义街河边

桥对岸为河东街。此街房屋大部已拆毁。

河东街
河东街
河东街望忠义街
河东街望忠义街

河东街的惨状。

河东街
河东街

包括这样的老屋。

古屋
古屋

想起小时候用的那些木头器皿。

河东街木脚盆
河东街木脚盆
一双绣花布鞋
一双绣花布鞋
墙头草
墙头草
野梅子
野梅子

仅剩的几栋屋子外,三两村民坐在街旁谈天。

河东街
河东街

这几栋屋外,完好的保留着原来的风貌。

河东街
河东街

对岸忠义街上一栋挺拔漂亮的大屋,逃过了被拆毁的命运。这里大概要被改作餐馆了吧?

忠义街大屋
忠义街大屋
河东街52号,五好家庭
河东街52号,五好家庭
河东街毁坏的老物
河东街毁坏的老物

谁家的菜地,菜头已长得这么高了,却不知有没有人来收割?

菜地
菜地

河东街45号,老人在洗衣。

河东街45号
河东街45号

河东街紧邻忠义桥处,两个漂亮的小女孩在玩耍。

河东街
河东街

忠义桥本为解元桥,相传为一解元为了便利其母和乡邻去十方庵烧香拜佛而造。吴家桥旧为一石板桥,桥坡石阶由石条建造,桥面则有三条6米长左右大青石梁板构成。在1971年拓宽东转河时被拆除,在跨原吴家桥南50米处由原红卫印染厂造了一座水泥桥,时名红卫桥,2001年改名忠义桥。站在忠义桥上看南边,能拆的都已拆。

忠义桥
忠义桥

忠义桥西侧,修车摊师傅无聊的在跟人聊天。

修车摊
修车摊

重回忠义街,沿着南忠义街慢慢的踱回去。

忠义街
忠义街

有两个老人坐在椅子上拣菜,见我拿起相机,作阻止状。事实上我的镜头是广角,拍不了这么远。

忠义街
忠义街

走进时,我拍他家淘气的狗,也引起了警惕误以为要拍他家,说不让拍,大概把我当成了记者了。看来,这里拆迁还是有很大矛盾的。

狗儿
狗儿

忠义街79号,(乐)记副食杂货商店的最后留影。店名书写字体古朴别致,想来小店开业已经很有年头了。

忠义街79号
忠义街79号

再往前走,一对老夫妻在“南门”的破旗幡下吃完饭。这飘啊飘的旗幡,仿佛在为这里曾经的雄心规划招魂。

忠义街南门旗幡
忠义街南门旗幡

祁家弄(忠义街127弄),井旁打水的老妇。

祁家弄
祁家弄
江阴市基督教活动点
江阴市基督教活动点

还有让人无语的大辫子师爷和苦力,埋没在疯长的荒草中,看似已经有一年没人打理了。

忠义街苦力雕塑
忠义街苦力雕塑
忠义街师爷铜雕
忠义街师爷铜雕

不知今古的青瓦。

青瓦
青瓦
忠义街牌坊背面
忠义街牌坊背面

忠义街,这条曾经声名远扬的古街已成现代化的牺牲品,展示给人只有:可笑可叹的雕塑,有心无力的重建,拍脑袋决定方向的开发,不尊重历史文化的改造。

当被奴役的历史也成光耀,忠义街的美名又从何谈起?

# 写于十二年前,改于六个月前
           

2

  1. Alvin

    好相机、好镜头

    好朴素的记录,感情丰富 😯

    Internet Explorer 9 · Windows 7
    1. S

      @Alvin感谢美誉!

      Google Chrome 23 · Windows 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