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年,无锡荣氏始祖荣清迁无锡,定居于梁溪河下游北岸,督率子孙辟草荒、筑河坝、建家宅,逐渐使之成为田地平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粮田、鱼池、桑竹等的安身立命之所,初步建立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1860年-1863年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战火焚毁了大半荣巷,荣氏家族被迫出外避战乱从事商业活动,在民国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镇子。几经风雨沧桑,荣巷渐渐的没落。如今的荣巷,已在开发的前夜,不少的旧宅已在整修。
在荣毅仁纪念馆东侧,有一些古宅已经修缮完毕。修缮后的古街干净漂亮。按照这一片的旧时规划,沿纪念馆东侧小路一路向南走,有荣坤生宅、荣和甫宅,以及荣鄂生祠堂等。
一侧仍为军事管理区,但是比起以前的军事管理区已经小很多了。荣家在建国后的策略是非常英明的,部队明为进驻,实则管理自家宅院,实在是高啊。
继续向南,应该是哪位荣家祖上的大宅。
而未经整修的旧式老宅,路边也比比皆是。
这路西的一处大宅,豪华气派,如今已成为某个酒馆的栖息所。
最南边原来的荣巷中心小学,如今在附近建了一个酒店。
向北边望去,老街静谧安详,偶尔有骑车的大爷按着铃一路骑过。
前方为荣光世进士第。
荣巷基督教堂(新建),此处原为无锡荣巷基督教活动点。
这栋大宅是荣梅春故居。
早已荒废的宅院。
走进大宅,后院有一个很漂亮的门楣,上书小篆“龢(和)气致祥”。和气致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墙上贴满斑驳的旧报纸。
慢慢的沿着分隔荣巷东西浜的小路向北回走。已是周五下午,人却不多,一位老阿姨在做萝卜丝饼,两个街坊在一旁与她聊天。虽然没有食客,但街坊们却怡然自得,想必回家的上班族马上就会来到。
荣巷西浜,居民自搭的房屋之间,不时能看到一两间古宅。
每家的门口或窗口,也会有一个小院儿。
有些人家的古宅,维护的非常好。这户人家的门楣中央有一个八卦图。两侧是象征吉祥的花卉虫鸟。
小巷子里,还能看到最早的弹石路。
一处很有特色的院落,门口用玄色涂成漆黑,还种了一棵棕榈树,不知这户人家有什么来历。
20世纪初,荣氏兄弟开厂办业,认识到交通对地方和企业的重要性,于1914年开始修建迎龙桥至梅园的汽车道,即开原路(今梁溪路),初修的开原路长约9里,宽只有5米多,到了1917年,才拓宽到了9米。据说,为了协助荣氏兄弟拓宽道路,当时的乡董荣鄂生还自立榜样,带头将自己在荣巷老街街面上的五间平房拆去,以感动乡邻能自觉让路三尺。如今已改为水泥路。老街青石板路也没有废弃,被改成了弹石路。
荣巷老街为东西走向,横向的S型,本地人多说是“龙”形。原为青石板路。
看到了活化石——荣巷友才箍桶店。箍桶这个生活器具估计大多数九〇后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它是用十几片木片一片片竖着插,最后用两道铁丝围起来做成的一个木桶,旧时用来做夜壶或水桶用。
想不到还能看到活生生的箍桶,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只是经过改造后,大概会这门手艺的师傅也会改行了吧,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荣巷95号,门上贴着红双喜,门口斑驳褪色的白柱子上隐约写着“上海□□家电修理部”和“……洗烫店”。
荣巷93号,顾客盈门的荣巷老理发店。
荣巷85号,水电安装维修,门内小黑板上几个小字写着“液化气代换”。这是一家什么都做的小店。离开了这条老街,真不知道怎么生存下去。
老街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他们生于斯长于此,大多数人也想在此终老。
原荣巷生产资料商店的牌匾已经褪色。“生产资料”这个鲜明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专有名词,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
荣巷40号,普通的民居。
靠近荣毅仁纪念馆的荣巷街西段,大多数店铺都关门谢客。
曾经,荣巷老街伴随着荣氏家族的巨大辉煌与成就,一直走到现在,沿着新旧建筑交替的街道与巷陌,150多幢清末民初的近现代建筑散落分布成为蔚为壮观的“近代建筑群”。如今,在现代化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条老街也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新的城市化的未来。也许,荣德生一定没想到当年想要以旅游和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最终正应验在自己家族后人的屋企上。
请再多看一眼荣巷古镇,这些老式的居住方式,因为再过数十年,我们将看不到这样的景致。
11少 福建
當生活成為某種習慣時,簡陋恬淡也是一種美好 ...
十三年前 Internet Explorer 8 · Windows XPS 江苏 *
@11少 好有哲理……
十三年前 Google Chrome 19 · Windows 7h 北京
打算换Nex7不?
十三年前 Firefox 14 · Windows XPS 江苏 *
@h 已然换了…… 😀
下期你就能看到7的片子了 😎
十三年前 Google Chrome 19 · Windows 7好玩 福建
看这些古宅图片有清凉感,就是喜欢,也不知为什么。
十三年前 Internet Explorer 9 · Windows 7S 江苏 *
@好玩 因为古宅比较清凉吧……
十三年前 Google Chrome 19 · Windows 7Pingback: 2012年回顾 | 竹炉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