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曾说:
冒着初春微微凛冽的寒风走到古运河畔,真真是一幅
S. (2024-02-19). 茂新面粉厂旧址. 旅行漫记. https://synyan.cn/84155/3“春日上河图”!沿着古运河走了一下,还顺道拍了心念已久的迎龙古桥。篇幅所限,待下篇详叙。
实际拍了不止一座桥,而是三桥环绕、三水相依之胜景……
首先是茂新面粉厂厂区北侧的西水廊桥,一座



对面西水墩上的建筑如今冠名是无锡中共组织开办的第一所工人夜校旧址,其实原来是西水仙庙的一部分。关于西水仙,即

从西水廊桥南堍西侧墩上向三桥环绕、三水相依之处望去,上文中说的



然后是荣氏兄弟及乡绅等一起出资改建的西新桥。
西新桥位于无锡市西门迎龙桥附近,水泥拱型桥梁,过去是通往西水墩和第一面粉厂的必经要道。民国时期,由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邑绅陆培之、薛南溟、祝兰舫等组建的
朱晓光,“千桥会” 集资将原木桥改建为水泥桥。 赵梓吟. (2019-11-12). 无锡老桥视觉档案. 无锡史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TQ34FNA0514R1NK.html

沿着河岸走到西新桥东堍。桥拱很高,有张力。虽是民国的水泥桥,距今却也有百年了!






如果说前面两座桥是清淡的啤酒和舶来的红酒,那最后出场的迎龙桥,则像醇厚浓香的陈年白酒。

从西新桥走到迎龙桥需要穿过生活气息浓厚的棚下街。这么多年了这片老街还在,让人怀念过去的时光。


关于迎龙桥的传说,有喜爱拍桥写桥的诸多前辈珠玉在前。
江南地区河道纵横,桥梁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村落营建过程中的重要工程。过去的古石桥以地方乡绅修建为主,大多建在村落边缘的水口位置,是维系乡村的交通要道。桥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又以单孔或多孔的拱式桥、平铺的梁式石板桥比较常见。
迎龙桥,一座横跨无锡梁溪区棚下街南端外城河的单拱石桥,桥身长
23.5 米,宽 2.9 米,高约 7 米,拱跨 4.8 米。此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 年),晚清邑人邹文锦重建时,换用花岗石,砌入部分原有青石,是无锡老城厢通往外城的重要通道。 迎龙桥虽然不大,却是江南古桥中罕见的三孔单拱石桥。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外城河与梁溪河的交汇处,这里水流湍急,每至汛期河水暴涨,附近居民常遭水患。为解决汛期积水问题,能工巧匠在桥墩两边各开有一个方形泄水孔,结构十分巧妙。这在江南地区现存古桥中也是独此一例。
迎龙桥桥身现残留桥联两幅,但字迹已经磨损难认。关于
“迎龙桥” 桥名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端午节龙舟竞渡到此为终点,故名 “迎龙”;一说此桥是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得名。对此,地方史志并未有确切记载。不过,当年乾隆下江南时,确实到过迎龙桥。 据《乾隆实录》对乾隆六下江南南巡线路的记载,乾隆十六年(1715
年)、二十二年(1721 年),乾隆皇帝离京 36 天之后驾幸无锡县界,船行 14 里至迎龙桥驻跸(途中暂停之意)。御舟之后十余里,是皇太后及皇后、妃嫔的船只。放眼望去,随驾之舟,前后相接,一眼望不到尽头。当晚,护驾的羽林军和其他人等住在岸上,皇帝和皇室人员住在船上。第二天一早,乾隆皇帝开始在无锡城游览。这恐怕是近 300 年来迎龙桥历史上最风光的时候了。 棚下老街南端头即为迎龙桥,是酱油浜至梁溪河的交汇处,若是小船,可过迎龙桥经酱油浜到锡惠桥、兴隆桥直至江尖等处。此处河道纵横,几座桥梁串联,故过去在无锡民间,每年
“八月半” 吃罢中秋团圆夜饭,就有到此处走三桥、观月亮的习俗。中秋佳节,迎龙桥畔粉墙黛瓦,星空月朗、古桥倒影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情致。天长日久,“迎龙观月” 遂成一景。 不过,龙舟竞渡也好,乾隆南巡也好,对于锡邑百姓和无锡城厢来说,通达交通才是迎龙桥最重要的功能。
清末民初,伴随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无锡商贸极为发达,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段形成了前街后河的水巷市井。现在所说的
“江南水弄堂”,是由 “运河水街” 演变而来的。 运河水街沿岸十分闹猛,“芋头沿河”
以经营芋头等地货为主;“桃枣沿河” 以经营桃枣等南北货而出名;“茅篷沿河” 自然是以经营竹篙、船篷为特色;“水产沿河” 因鱼行街、棚下街一带得名;南尖河则是木行、油米厂、面粉、石粉厂的集聚地;而身处交通要塞的迎龙桥,则成了商市和水运装卸的集散地,为此开有兴仁、德新、宏仁、义昌、民益等堆栈。 说到民族工商业,迎龙桥也是一个与无锡荣氏家族挺有缘份的地方。
1914
年,荣德生倡议出资,修建了无锡西郊第一条大马路——开原路。这条通往梅园的马路的起点就在迎龙桥,经荣巷至终点梅园。10 年后,荣氏兄弟又与郑松亭、徐瀚如、荣棣辉等倡议集资创办了开原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总配电所又设迎龙桥,极大地方便了西门外的居民、商店和小工厂作坊的需要。 1928
年正月,无锡荣氏发起创办开原公共汽车公司。公司拥有公共汽车 4 辆,行驶开原路,自迎龙桥起,经关庙、河埒口、前桥头、荣巷、杨巷,终点梅园。票价每站 5 分,全线 3 角,其中纯益 15%,缴纳给区公所,作为修理开原路之用。 中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在其所著《感伤的旅行》中亦提到了迎龙桥:“黄包车拖我到了迎龙桥。从迎龙桥起,前面是宽广的汽车道了,两公司的驶往梅园的公共汽车,隔十分就有一乘开行,并且就是不坐汽车,从迎龙桥起再坐小照会的黄包车去,也是十分舒适的。”
1932
年 9 月 1 日,荣宗敬夫妇六十双寿,在荣巷、梅园、锦园分设寿堂,盛况空前。荣第寿事筹备处在无锡城内各处设有十个招待处,其中之一就设在西门的迎龙桥。寿宴当天上午,外地宾客一批批抵锡,由十个招待处分别负责安排车船径赴梅园寿堂,其中火车站和迎龙桥两处来宾最为拥挤,汽车轮船已不够乘坐,有些来宾只得步行或雇乘黄包车前往梅园。 由此可见,清末民初,迎龙桥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塞。迎龙桥北堍原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茶楼酒肆、民居枇次。无锡城厢的一对
“仙童仙女” 经常来此卖唱。他们是谁呢?就是无锡著名的民间艺人阿炳和他的妻子董翠娣。董翠娣牵着阿炳的长衫衣角,在前边引路。阿炳拉场子时,董翠娣就托着阿炳戴的铜盆帽向听众凑钱。 今天的迎龙桥,因为外城河水运功能的丧失,早已不见了舟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加之周围被高楼所包围,最大的功能也仅是满足附近居民出行而已,“迎龙观月”
无锡学习平台. (2020-08-11). 无锡迎龙桥,亦成过往。不过,若是你有兴趣,不妨循着巷子寻访一番。春秋荣枯,历 280 余年风雨的古桥,散发着被时光打磨的光泽。一树花枝,寂寞开无主;桥锁旧梦,时光了无痕,却不知为何,还是会在你内心搅起一痕涟漪。 究竟有没有迎过龙?. 无锡新传媒. https://www.wxrb.com/doc/2020/08/11/29803.shtml
读完文章,在看桥、拍桥与过桥时,就更小心翼翼了,生怕惊扰了那不醒的









石桌椅给住在这里的老人提供了绝佳的休憩场所。


古桥依旧承担着不应属于它的重担。

拍摄迎龙桥南

下桥后回走,正有些伤感,忽向旁一瞅,不禁的笑了——
棚下街路霸,看我偷拍,互相对望一眼,像是在说:
这无毛怪拍我!你同意了?
狗才同意了……

天一生水
天很蓝,但是河水似乎不够清澈。
一年前 Google Chrome 109 · Windows 10S
@ 天一生水 城市水系流速缓慢,加上富营养,只能说经过治理后比几十年前已好多了。
一年前 Microsoft Edge 121 · Windows 10小雪
畫風突然 90s...
一年前 Google Chrome 122 · Android 10S
@ 小雪 你是说狗子的对话吗?
一年前 Firefox 121 · GNU/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