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上午,往彼得宫。
彼得宫([俄] Петердворец;[英] Petrodvorets),原名彼得霍夫([俄] Петергоф;[英] Peterhof),又称彼得夏宫(Summer Palace of Peter),曾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行宫。宫殿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畔,占地800公顷,可从圣彼得堡市区乘船前往。主要代表性建筑是1座双层楼的宫殿及170座喷泉。
彼得大帝曾游历西方诸国,钟情于西式园林,尤其是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园林,回国后大力推行法国规则性宫苑的建设。大尺度空间、规则性的园林风格由此得到推广,许多欧洲园林设计师、建筑师都参与了圣彼得堡皇家园林的设计。彼得宫是仿照法国凡尔赛宫设计与建造的,但刚开始仅仅是行军用的临时别墅,其建造最早载于1705年彼得大帝的《行军杂志》上——在北方大战中,彼得大帝决定把这里定为从圣彼得堡到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途中休息的地方,在此修建了一座花园和木屋,并起名为“彼得的院子”。1713年,圣彼得堡被确定为俄罗斯的新首都;1714年7月27日至8月7日,彼得一世率俄国舰队在甘谷特海战战胜瑞典舰队,这是俄国舰队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取得了对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彻底消除了新首都来自海上的威胁。随后,彼得大帝决定在“彼得的院子”的东面修建一座比欧洲任何一座宫殿都要气派和豪华的郊外行宫。经过近十年的修建,1723年8月18日,在彼得大帝的主持下,彼得宫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落成后,彼得大帝住一楼,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住二楼。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后,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后续历任沙皇断断续续的支持下,直到1885年彼得宫的建设才正式结束。
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1944年,因为苏德战争,将带有德语色彩的“霍夫”(ргоф)改为“宫”(рдворец)。后遭德国部队破坏,战后苏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其从废墟恢复。
彼得宫的豪华恢弘让它赢得了“俄罗斯的凡尔赛宫”之称号。有一句西方俗语是“不登长城不算到过中国”,而在俄罗斯则成了“不去夏宫不算到过圣彼得堡”。“夏宫”的名号也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夏宫——颐和园,两者都是豪华的代表,也因此获得了一致的称号和认可。
彼得宫外,与中国类似,沿途小摊小贩排成一行,贩售包括套娃、披肩、琥珀珠串、冰激凌、松子在内的热门商品。地陪警告说如果没有需要,千万不要去触摸,不然很容易遭遇强卖。
进门后,在上花园(Upper Garden)排成一行,由彼得宫大宫殿指定的俄国讲解员带领进入最著名的主建筑大宫殿(Grand Peterhof Palace)的门内。
与叶卡捷琳娜宫一样,寄存大的包和厚重外套是必须的,我穿着厚运动衫挎着摄影包所以躲过一劫,正暗自庆幸,不料某处躲着的俄国大妈忽然窜出,硬要我寄存挎包,见里面放的相机,就转而要寄存水壶……真是无聊透顶!
大宫殿入口处,粉刷成鹅蛋黄的墙体、深棕色的原木楼梯以及并不精致的大理石雕塑,让人感觉好像是中国某处高档房地产商的售楼处……😂
我们的俄国讲解员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听他用中文说着沙皇们的趣事,恍然觉得我们仿佛是1980年代经济腾飞时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只是换了一个国家。展板上,右下角便是长得不美却权霸朝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她左侧是建筑师尤里·马特维耶夫·费尔腾(Y.M.Velten,1730-1801年)。
上楼梯前讲解员告诫,此处严禁拍照,原因是这段楼梯特别滑,很多人因为拍照而摔倒。不过上楼梯前可以随便拍。
上了楼梯后,中国售楼处的感觉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暴发户既视感。
与叶卡捷琳娜宫一样,大舞厅(The Ball Room)是彼得宫最大的单体建筑,以金碧辉煌的贴金雕塑和巨大的天花板油画而闻名。一看这颜色和风格,跟叶卡捷琳娜宫何等相似,就晓得它的建造者即为叶卡捷琳娜女皇本人了。
大舞厅外,古典主义风格的切斯梅厅(The Chesme Hall)内,饰有12幅油画,描绘了俄土战争期间切什梅海战(The Battle of Chesme)俄军舰队深夜偷袭土耳其舰队的恢弘场面。想必叶卡捷琳娜大帝一定非常满意于此次海战的结果,因此让画家一气画了那么多相似风格的作品挂在墙上……
御座厅(The Throne Room),浅绿色与金色的装饰风格,又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杰作。厅内展示了罗曼诺夫王朝代表人物的画像,最著名的一张是居中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画像,由画家埃里克森所制,描绘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身着上校制服骑在马上走在近卫军团最前面”。画像前有女皇的御座和垫脚凳,左侧有画像的原作。这个厅之所以如此素雅,据讲解员说是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是靠政变上位,为了避免反对派的非议,将其设置成如此风格。
御座厅隔壁,宫殿中央部分,是正厅。浮夸的洛可可风格,将紫金贴满整个大厅。
天花板精致的巨幅诸神画作,让宫殿的客人于震撼之余,接受神的教诲。
白色餐厅(The White Dining Room),可供几十位皇亲国戚一起用餐。
餐厅往前,是两座中国内室之一。中国内室(Chinese Cabinets),乃法国建造师让·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Jean-Baptiste Vallin de la Mothe)在1766-1767年设计的,迎合了当时欧洲上流社会极度崇拜中国元素的心态。
因种种因素,中国内室不让拍照,只能在外面拍一张。其实小小的内室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稀奇,无非是装上了仿青瓷的壁炉,塞满成套的明清瓷器和家具,加上四壁的清代元素木板漆画,展示了法人从舶来品中学到和想象中天朝上国的生活场景。这种“崇洋媚外”的心态,仿佛与当今的中国人调了一个个儿,难怪当后来欧洲列强发现原来想象和向往百年的天朝并不是天堂,其实是个富有却没落的国度时,是何等的失望、贪婪和疯狂了。
内室一向前,是著名的画像厅(The Portrait Hall)。据说因为女皇喜欢画家,许诺每画一幅就给他一笔钱,于是这个画家就对着镜子里的自个儿和仅有的几个仆人拼命的画啊画,最后就堆满了整个大厅……
画像厅再往前,是中国内室二。同样不许拍照,内容与之前差不多。
极具特色的山鹑房(The Partridge Room),为女皇休息及幽会情人之所。正中放着一把竖琴,四周墙面装饰有象征情爱的蔷薇、鹌鹑花纹。
山鹑房正中,有一座女皇御用沙发。沙发后的屏风后面有出入口,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便是从这里入内与女皇幽会。
过山鹑房,又是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休息室——睡榻房(The Divan Room)。瞧这满墙胡乱画的高仿中国画围绕着几个西式大沙发,洋不洋中不中的,没文化的土皇帝简直笑死人了!😅
不过这座大沙发(divan)也不是俄国制造,是俄土战争时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公爵(Duke Grigory Alexandrovich Potemkin)从土耳其那里抢来献给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波将金原为沙皇禁卫军,叶卡捷琳娜女皇政变时受到女皇的关注,后成为女皇的情人、帝国公爵、克里米亚总督,为叶卡捷琳娜女皇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后代沙皇曾将其名用于战舰,即赫赫有名的“波将金”号无畏舰,1925年12月21日上映的著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即取材于此。大沙发上的布套和窗帘则是丝织品,符合中国元素的需要。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之与我十四年前拍的一张正宗乾清宫宝座图对比一下,到底哪个皇帝更土一些。😜
乾清宫宝座 [2005-07-09]
再往前是女皇更衣室(The Dressing Room),墙纸是深色玫瑰,老年的女皇画像挂在墙上。右侧的原木桌产自18世纪的英格兰,因其形似豆子,被称为“豆桌”(table-bean)。
女皇学习室(The Study of the Empress),用于政商活动,家具均由十八世纪西欧著名家具制造商打造,比如德国制造商戴维·伦琴(David Rentgen)。墙上人物的画像分别是保罗一世(Paul I)、他的皇后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Maria Feodorovna)和叶卡捷琳娜。另外因为叶卡捷琳娜女皇极度欣赏文学家伏尔泰(Voltaire)、思想家卢梭(Rousseau),他们的半身小塑像分别放在两个角落。
绿屋(The Green Room),整个墙面都用绿色。
绿屋墙上的镜子,挂得挺高。俄国迷信镜子会摄魂(跟中国一样),因此宫殿里的镜子并不着地,都是挂在半空用来显得空间更大。
红屋(Red Room),就在绿屋的隔壁。墙上挂着的都是战争作品,说明红色在皇室眼中是流血的象征。
蓝色起居室(The Blue Drawing Room),原为亚历山大一世用于招待客人的餐厅。墙上挂着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女皇、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的画像。
对面的门通向唱诗班前厅(The Choir Anteroom)。
往前有四个闲余居室(Spare Apartment),其功用随着不同主人而经常变化。从1830年开始成了女眷客房,墙上挂了英国和苏格兰画家的绘画。第一间居室的墙上挂着尼古拉斯一世画像;第二间居室有尼古拉斯一世的二女儿、大女公爵奥尔加·尼古拉耶芙娜(Olga Nicholaevna)的画像;第三间居室的墙上挂着尼古拉斯一世的小女儿阿列克桑德拉·尼古拉耶芙娜(Alexandra Nicholaevna)的画像;第四间起居室的墙上有一幅无名画家所作的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女王玛莉亚·特蕾莎(Maria Theresia)画像。
女皇卧室(The Crown Room),为女皇所有。床很有俄国特色,非常小。墙上铺满了中国元素的丝绸画。床前有一把意大利金色靠背椅,打开坐垫就是女皇的夜壶😅。正中是一张意大利拼色蓝玻璃和宝石桌。
彼得一世橡木书房(The Oak Study of Peter I),为彼得大帝遗物。墙面全部采用橡木板装饰,板上雕刻着彼得一世的肖像和颂扬俄国科学、艺术、贸易和军力的画面。
走出书房,下楼便回到一楼的通道里。通道很有意思,窗边放了不少仙人掌。
出彼得宫,参观宫外独具特色的喷泉和雕塑。
彼得大帝在1720年时,就提出要建立一座喷泉花园,以中央大瀑布、金山大瀑布和棋盘山大瀑布的雕塑和装饰,歌颂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并亲自设计和督造。后经150年的发展和完善,花园的喷泉不论在规模、造型和数量上,都超过了法国的凡尔赛宫。
可惜由于正在搞什么晚会,整个宫殿搞得像个工地一般,拍照效果打折90%。
下花园(Lower Park)大瀑布(The Grand Cascade),是下花园最大的喷泉组。它从七级宽的台阶逐级下降,每级台阶西边都有喷泉和镀金的古典神祇及英雄塑像。中间是参孙喷泉(The Samson Fountain),《旧约》中的英雄参孙,正以神力将一头狮子的嘴撑开,狮子口中,一水柱喷入空中。此为纪念1709年的波尔塔瓦圣参孙日,也是俄国全歼瑞典军队的日子。而中间的白色石膏像,是什么晚会的主题,挺煞风景的。
莫尔斯科伊运河(Morskoy Kanal),从宫城一直延伸到出海口。有了这条运河,彼得大帝可以直接从宫殿坐船,上到他的风帆战舰上。
出海口风大浪急,将冲锋衣领口系紧了也不顶事……
因为集合时间临近,附近的几个著名宫殿,比如马利宫、埃尔米塔什馆、蒙普列济尔宫、海军博物馆什么的……实在没时间去了,只好往回走。😭
走出宫殿后,挤出十分钟集合时间,抽空去了宫殿南侧的免费的上花园拍了几张。
上花园的喷泉非常规整。入口处有方形池塘喷泉(The Fountains of the Square Ponds)。
橡树喷泉(The Oak Fountains)。看了半天没看出“橡树”来……
海神喷泉(The Neptune Fountain),中央青铜雕塑是海神。
海神喷泉远处,白色建筑物那儿有座名字很有意思的模棱两可喷泉(The Fountain Mezheumny),太远了就没去。
道路两旁的雕塑,也已久经风霜,显得有些破旧了。
导游在群里催促赶紧上车了,于是匆匆忙忙出了园子。
心中可惜,宫殿太恢弘,花园太壮观,实在没有腿跑去看……
午饭照例吃中餐,客气的说,乏善可陈。
很奇怪,这里的中餐除了像是东北人乱做的饭菜,唯一的区别便是餐前会端上来一盘切好的橙子。
也算是一点亮色吧……(叹气)
夏天 北京
俄罗斯这些建筑。虽然看着超级豪华,不过总感觉有点儿土炫土炫的.....
五年前 Microsoft Edge 79 · Windows 10S 江苏 *
@夏天 本来,俄国财主便是欧洲最土的财主,然后还学了法国波旁王朝的奢侈风,就土上加圡了……
五年前 Google Chrome 77 · Mac OS X 10.14夏天 北京
@S 看到你这个 Summer Palace of Peter,说起来我的博客2009年刚成立的时候,叫 Summer Palace,后来觉得实在很装逼,就改了。哈哈哈。
五年前 Microsoft Edge 79 · Windows 10S 江苏 *
@夏天 怎么不叫Summer Dynasty,x格岂非更高?
五年前 Internet Explorer 11 · Windows 7夏天 北京
@S 干脆叫BC2070吧,装得隐晦一点
五年前 Microsoft Edge 79 · Windows 10S 江苏 *
@夏天 确切断代时间还不一定……😝
五年前 WordPress App 13 · iPhone iOS 13.1.2牧羊人 重庆
我看到乾清宫那儿还愣了一下,,,都是富丽堂皇,中华明清宫殿更暗沉庄严一些,细节繁复 更为考究
五年前 Google Chrome 77 · Windows 10S 江苏 *
@牧羊人 中国宫殿明显更有文化些……
五年前 WordPress App 13 · iPhone iOS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