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之南 / 4699 浏览

新征程圣诞之城

眼看着就是圣诞节了,看看连中国日本韩国这样的非基督教国家也被商家扇了把阴风点了把阴火,就可以想象全世界这些基督教的国家有多热闹了。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嗯,老虎总是喜欢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出游,这也是为啥老虎的片子总是节奏明快吧。在阳光下会让老虎感觉很好,自由自在,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兴意盎然,等等等等。如果手头又“恰好”有相机,那么就更妙了,虽然很多时候很明显是故意为之。

走在墨城的大街上,感觉却和国内很相似。在现在这个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的世界,要想找出一座城市的特色,并不是那么容易。还好,毕竟墨城还留下了一点古典的建筑,要不然无论是谁都会以为这是中国某个东部的城市。因此,趁这个圣诞节阳光灿烂的夏日星期五,趁正好要去城里办事,手头“恰好”有相机,将一些墨城最著名古典现代建筑“顺便”摄入我的镜头,连带“顺便”写一篇网志骗一点人气,便成了我的目的。

从 Caulfield 坐火车到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的 Flinder Station,沿 Swanston St. 往北,右转 Collins St. 找到 Collins St. 80 号 Nauru House,一栋 52 层的写字楼。往 6 楼走的时候闹了个笑话儿:搭错电梯——高速电梯乘到 40 楼了。电梯里有一华人妇女,还有一白人男性推着婴儿车,俩人貌似夫妇,均操熟练汉语……电梯一开发现原来是台湾代办处……老虎情急之下用汉语问那俩人 6 楼该坐哪个电梯……三人皆汗。

Nauru House

办完事出来,手痒难忍,更主要想要充分试验前几日买的 512M 高速卡的性能,因此熟练的掏出相机,开始咔嚓之旅。

80 号对面的大厦便是 101 Collins 大厦和 Grand Hyattss Hotel。101 Collins 大厦有 50 层,建成于 1991 年,从各种角度来说都是一座崭新的摩天大厦。它大约高 195 米,算上尖顶的话就有 260 米。这多出来的 65 米是它的通信塔。这座大厦是澳洲首座采用花岗岩、钢材建造的写字楼。虽然参考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但其外观和曼哈顿及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当代建筑并无二致。设计者是:Denton Corker Marshall。

Grand Hyatt Hotel 建于 1986 年,是一座现代化的豪华酒店,高约 104 米,共有 35 层。它的特色在于 L 形弯曲的金色外部,小面垂直玻璃外墙。说实话,很像无锡大饭店。总的来说也属于特色不明显的现代建筑。设计者是:Peddle Thorp & Walker。

【左】101 Collins;【右】Grand Hyatt Hotel

沿着 Collins 街往回走,便能看到路边的小咖啡馆、小酒吧和小商店。这些建筑往往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在摩天大厦重压下看着并不起眼,却往往是人们上班累了后最爱休憩的地方。

Cento Venti Caffē

比起现代建筑,更让游人们着迷的是那些古典建筑,尤其是教堂。一般来说,国外的古典建筑以教堂为代表,尤其是基督教国家。在英国,除了封建割据的城堡外,乡村有每个 Town 的最高建筑不能高于 Town Hall 和教堂的规定。自然,作为英格兰殖民地的澳洲也不例外,而且由于现代化速度较慢,这一古老规定至今在大多数地区仍然是不二法则。

Collins 街 122-136 号便是这样的一座教堂。它全名是 St.Michaels Unit Church,是建造于 1866 到 1867 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罗马式建筑。特色为彩饰砖石尖顶塔。原本计划为哥特式。这座教堂自墨城建立以来就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设计者:Reed & Barnes。

St.Michaels Unit Church 东
St.Michaels Unit Church 尖塔
St.Michaels Unit Church 古与今
St.Michaels Unit Church 西门
St.Michaels Unit Church 和 101 Collins 大厦
St.Michaels Unit Church 古典街灯

在 St. Michaels Unit Church 西面的十字路口南,T & G 大楼耸立着。这是一栋建造于 1928 到 1929 年间的具有浓郁二十世纪 20 年代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大檐和高塔,和墨城的总督府很像。它的具有浓厚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延伸建筑从 Collins 大街和 Russell 大街交汇的这个街角一直绵延到 Flinder Street,估计大约有 500 多米。不过这些延伸建筑是建造于 1960 年代的。而往 Collins 大街西面延伸的这些较为现代感的建筑则是 1990 年代建造的。

T & G 大厦高约 40 米,至尖顶 67 米,共 12 层,设计者是:A & K Henderson。

T & G Buildings,像不像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 :mrgreen:

T & G Buildings
T & G Buildings西面延伸建筑
T & G Buildings 西面延伸建筑

由于是多元文化的集中地,作为殖民地的墨城当然也少不了苏格兰教堂。Scots' Church 位于 St. Michaels Unit Church 西面,其高高的尖顶貌似要和 St.Michaels 比个高下似的。同样的,它建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 1873 年,仅比 St. Michaels 晚 6 年。但是它却是一栋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达 64 米的建筑全以沙岩和石灰岩建造(淋雨不会倒塌啊?)。设计者为:Reed & Barnes。

我很喜欢哥特式建筑,感觉很有点古代的摩天大厦的意思。比起中国的木头房子,哥特式建筑很让人有“更文明”的感觉。当然,其实房屋并不能代表文明发达程度,也许只能说明民族性而已。也许应该说古代中国人更环保,更贴近自然……

Scots' Church

Scots' Church 前的公告牌。乍一看挺古典的,仔细看最下面就太搞笑了——www.scotschurch.com。(网络时代……)

Scots' Church前的公告牌
Scots' Church 前的公告牌

下面这个碑可不是搞笑的。碑上刻着:

以上帝的荣誉纪念在一战中倒下的维多利亚苏格兰团将士 1914-1918。

褐色牌上金字刻着:

1939 年,军号再响,维多利亚苏格兰团五营响应号召,奋勇向前,战死疆场,以使吾等生。1939-1945。

以上帝的荣誉纪念在一战中倒下的维多利亚苏格兰团将士 1914-1918

教堂旁熙熙攘攘的 Collins 大街,有几人仍记老兵?

教堂旁熙熙攘攘的 Collins 大街

说过墨城的教堂会很多,果然,没几步又来一个教堂。这次是 Baptist Church,浸信会教堂。 它位于 Collins 大街 170-174 号,建于 1845 年,比 St. Michaels 和 Scots'都要早。古典主义风格,严格的古典门柱和三角形门廊,使它散发着里程碑式的光彩。设计者是:John Gill 和 Joseph Reed。

Collins St. Baptist Church
Collins St. Baptist Church
Collins St. Baptist Church
Collins St. Baptist Church
这不是教堂,这是古色古香的……公厕

说了这么多的建筑,该说说圣诞节啦(走题这么久,估计被臭鸡蛋砸死)。

沿路都可以看到彩旗飘飘,各大商店、展览会、博物馆都使出浑身解术招徕顾客。不过对我来说彩旗太高了,又都在迎风招展,往往啥都没瞧见。他们可真失败,失去我这么一个大主顾哈(其实咱也就看看,纯粹给人增添人气的类型)。

红旗不倒,彩旗飘飘

在市中心 Town Hall 附近还竖起了一颗巨大的“圣诞树”,覆以彩色的星星作为点缀。为了拍这棵“树”,我还专门从电车上下来往回走了好远的路的说,实在是精神可嘉毅力可嘉。但当回家看到片子,便又觉得值了。

彩树
彩蛋

不知道这个巨大的银色蛋,和圣诞的蛋有什么关联?发现外国人就是挺喜欢搞笑的,专搞一点让人发笑的东东出来玩,比如这个莫名其妙的“蛋”。更为搞笑的是这些玩意旁边的建筑里,便是好几个国家的领事馆、代办处。

彩树和彩蛋
彩树和彩蛋,草地上一坐,还真像到了海滩似的

天气这么美妙,拍过千遍万遍的 Town Hall 自然还是不能少一次露脸的机会。据说市政府正在谋求 budget,想把 Town Hall 弄成免费参观游览的地方,  里头搞成聚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广场,地理环境优越,投资环境宽松,坐落在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价廉物美,火车站乘坐 xx 路电车可达……(ft,成了国内的商场广告了)

Town Hall 的历史也是非常的悠久。从下面的奠基纪念铭文上就能管窥一番。铭文上面写着(翻译参考英联邦等级制度):

此墙金属板用以纪念 Town Hall 于 1867 年 11 月 29 日百年奠基。由维多利亚最优秀的地方长官揭幕。少校将军:洛汗·得拉康姆爵士(Sir Rohan Delacombe),(头衔)K.C.M.G.(最杰出二级爵士,Knight Commander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K.B.E.(最卓越二级爵士,Knight 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C.B.(最光荣二级爵士,Knight Commander of The Most Honourable)、D.S.O.(杰出服役共事,Companion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K.St.J.(司法与优雅骑士,Knights of Justice or Grace)于 1967 年 11 月 29 日。市长大人:R.T.A. Talbot. J.P.。此建筑由建筑师和测量员 Messrs Reed 和 Barnes 设计,1867-70 年承包人和建筑商 Messrs Lawrence 和 Cain 建造。

金属板下方没拍出来的还有石板上一行金字,上书:

此奠基石由爱丁堡公爵 H.R.H.1867 年 11 月 29 日铺设。James Steward Butters,市长。

Town Hall奠基纪念铭文
Town Hall 奠基纪念铭文
南望 Town Hall 北楼
南望 Town Hall

还是 Flinders 船长雕像,好几个人都在拍这只海鸥。

Flinders船长
Flinders 船长
北望 Town Hall 北楼
南望 Town Hall 南楼

下面允许我直接跳到蜿蜒宁静的 Yarra River(雅拉河)。节日的雅拉河显得这么的平和安详,和岸边狂热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Yarra River
Yarra River
Yarra River 岸边农产品市场(上城的农民卖东东的地方)

最后来一张雅拉河上 Princes Bridge 上的街灯。街灯上的字是“Vires Acquirit Eundo”。它是古罗马诗人 Virgil 的叙事诗 Aeneid(爱涅伊德)中的一句,意思即是“随行聚力(It gathers strength as it goes)”。这句座右铭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的有名。比如比利时海滨城市安特卫普的主城门上就有此铭文, 用以纪念在 1803 年 7 月 18 日拿破仑和约瑟芬的莅临。

本句其实乃是源于爱情,双方分别是 Dino(黛朵)和 Aeneas(伊尼厄斯)。Loeb 是这样翻译这句拉丁文的:“流言飞传利比亚各城——种种罪恶之谣。越传愈快,随行聚力;初始惊慌,迅及天堂,压向地面。”这俩人在罗马史上均赫赫有名。Dino 是迦太基女王,Aeneas 是特洛伊之战的英雄、幸存者,未来的罗马奠基人。Dino 醉心于 Aeneas,并曾说出过“Make me immortal with a kiss”这样不朽的经典名句来。然而由于奥林匹斯山最冷酷的神丘比特怨恨人类,从中破坏,因而造就了一段凄惨的悲剧。公元 146 年,迦太基为罗马所灭。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 Princes Bridge 上的街灯这张照片我已经想拍很久了,但不是没带相机就是时机不对,要不就是天气不好。今天天气这么好,刚好就是“by going forward it acquires vigour”,亦即“Vires Acquirit Eundo”。

Vires Acquirit Eundo

22

  1. Jojo的头像

    好漂亮啊!很有气势的PP!而且看起来你的拍摄技术也不错哦!~~~~

    1. S̆̈的头像

      @JojoRe 樱桃小 D:hoho,果酱果酱! 😀

  2. 鹏的头像

    的确翻译得很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认同的原因。感谢您如此精彩的作品!

    1. S̆̈的头像

      @鹏 Re Paul Deng:过奖了!呵呵。

  3. ECHO的头像

    随行聚力
    一个随字,无法超越:)
    要是我说,就只能是 " 边走边看 " 了:0
     

    1. S̆̈的头像

      @ECHO 哈哈,echo 幽默

  4. Betty的头像

    厕所……高大上了

    话说一直喜欢欧洲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

    1. S̆̈的头像

      @Betty 推荐你有机会去欧洲走走,大把建筑看到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