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部雪浪镇之南,有古村南方泉,曾名南坊前,因镇内有一方泉(井)而于建国后改名为南方泉、南泉等。现南方泉已并入滨湖镇。
去年驱车往雪浪山时曾留意过此地,网上有文介绍说南方泉沿河仍保留有明、清的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数百间,有塔门行灶、米行匠铺、小桥流水,心向往之……
老街上有米行、茧行、鱼行、桐油麻丝行、绸布店、南货店、糖食店、裁缝店、鞋店、纸扎店、盐店;沿河还有酿酒糟坊、酱园、染坊、油作、铁铺、石铺、竹匠铺;书场、澡堂、茶馆、箍桶店、豆腐店、饭店、点心店、剃头店;东街还有“卖拳头”、“小肉昏”、撑大伞、猢狲出把戏、揉糖人、钉秤、磨剪刀、修缸、补碗、爆糙米、修洋伞等等,三十六行一应俱全,好似清明上河图再现。
南方泉还是太湖北岸的重要鱼码头,因过去太湖里捕鱼全靠帆船,如起南风,渔船都在南方泉靠岸,大批鲜鱼活虾全在南方泉上市,渔民们用小舢板送来鱼虾,带回柴米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这也给南方泉带来了繁荣。因此,旧时南方泉素有小无锡之称,亦是无锡乡下四大重镇之一。如今依稀可见当年景象,只是老街只留宁静安详,远去了喧闹繁华。
今日秋高气爽,起意携友前往。从雪浪山再往缘溪道向南,至南方泉镇上兴隆路,沿途皆为八九十年代建筑。后自育才路绕行锡南路,开至锡南路与兴隆街交汇,便有“开化方泉”古井一方,而从长广溪湿地公园蜿蜒而来的长广溪与南横河在市口交汇穿镇而过。
开化方泉。碑文刻:
南方泉界位于开化旧邑,无锡极南西部,群峰簇拥,与锡惠中独脉络联通。山黛黛而摊翠,树翛翛而送碧。东部沃野千亩,民殷物阜;南部太湖浩瀚,万顷漭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深契恢宏。南方泉得名于古井开化方泉,古井置于许神桥北西堍,黑石为壁,水质甘冽,千年不涸。相传东晋葛洪于中取水炼丹济世,唐名士李绅留下诗句:“依烯古井邑,嘹唳回鹅鸛。”蓝天碧水,鹅浮鸛翔,鸣声起落,情景撩人。明代邑人何汝健中举进士后,重葺桥井桥名许神井,围石栏后。何氏子孙三人均高中,一门四进士,光照汗青。千百年来,泉水惠人,
乡民爱井,天道有序,绵绵不替。
只是,这如此美妙的碑文,却见着这“千年不涸”的古井已经干涸。而所谓“乡民爱井”,更有杂物堆积于底,让人嗟叹。
南横河及长广溪上有拱桥若干。站在拱桥上,追忆在全靠水路交通的明清,南方泉曾有过辉煌。那两班来往于无锡南门和太湖的手摇客货班船,曾是这里的记忆。过往两岸商店林立,如今只见市井萧条。
两个可爱的小姑娘站在墙边好奇的望着我们。
斑驳的树荫秋日的阳光透过枝头。曾经有过规划想把这里也建成旅游古镇之一,如今的现实是,资金的匮乏和名气的缺失让这种规划成为不切实际的梦想。
鸡冠花曾是幼年时四处可见之物,如今洋气的各色花等早已替代了你们。只有在这古老的街上,还能一堵骄傲的芳姿。
手摇船的船夫在河里清除垃圾。
秋色在河道边的树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村民仍然在利用着将工地废料拆解后的木条作柴火,颇为环保经济。
狭小的河道完全难不倒老艄公。
沿长广溪一路往南,有店铺,据说曾是镇上最大的茶馆。
如今大门紧闭,而木板门上贴着的“忠”字诉说着文革年代永不磨灭的记忆。
“毛主席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字痕尤在,可是心却都变了。
这里的人们仍然不富裕,曾经赖以生存的河道经济自从被高速公路超车后更是如此。
留下了老桥、老人……
西大桥以东,许仁桥头东望。
南横河之南,老旧的南泉旅社仍然开门迎客,只是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气派,来租住的大约都是困窘的打工者。
河之北兴隆街旁,各色古屋屹立。
一老妇清洗罐子,另一老妇升起煤炉。
薪柴冒起滚滚浓烟。
这柴禾的气味,是不可磨灭的儿时记忆。
静悄悄在街边盛开的粉红色鲜花,仿佛在哪里见过她,却怎么也想不起名字。回来后反复查证,才记得这是木芙蓉。
靠近村口的三角地也不被浪费种上了家常菜。
三位老人指着树上不知在谈论些什么。
胜利桥,一座颇具时代感的老桥。
村上狗儿众多,但都非常乖巧,不是在打盹,便是晒太阳。
只可惜如此可爱的一个乡村,在这美妙的秋日,绝大多数乡民们却都躲在屋子里搓麻将,也许甚至在“小来来”(方言“小赌”之意)。这真的很好吗?当然不是,可作为一个享受着城里便利生活条件的城里人,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也没有资格评论什么。然而除却搓麻将(小赌),又能让或清贫或富有,但精神无比空虚又没有什么活动的他们在日光下做什么呢?社区活动?外出旅游?这些问题应该是当地乡镇干部们好好思考的,至少在城里的社区里,除却搓麻将,更有锻炼身体、旅游活动、文化书法等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在等着老年人。
离开了南方泉镇,很随意的向南开,转到兴隆路一直到底,一不小心便开到太湖大堤上。想不到又发现了一个新大陆,有着连绵芦花的大堤真的美极了!
当地政府在此设立了香樟园,种植了各色树木花草。来此钓鱼者不少。
百亩荷塘,盛夏时应是壮观景象。
骑着自行车的乡民或自行车爱好者沿着太湖大堤享受自由健康时光。我想这样的设施做成生态公园开放给乡民,的确是一个挺好的举措,唯一缺乏的是对健康生活的宣传。
边走边拍。
渔船靠岸,一些开着车的郊游者忍不住下堤买鱼。
芦花伴着车子一路向西。
每过几百米便有一个小港口,不过有些已经废弃了。然而堤岸后还是被利用起来成为湿地公园,桥下的沼泽起着调节汛期洪水的作用。
壮观的湿地。
到尽头,有小山唤作“沙渚”。
竟然不少游人开着好车带着家人来此取景摄影,看来此地亦算有名。
驱车上沙渚之巅,望云淡风轻。
如此这般结束了南方泉之行。
过先生 新西兰
看了挺亲切的, 故乡有变化但你反映出来的味道是对的。谢谢发表。 小时候, 我们下芦苇里采芦苇叶包粽子, 也采了拿去街市上卖。
三年前 Safari 14 · Mac OS X 10.14S 江苏 *
@过先生 不客气。这些都是2014年即八年前的景致了,听说现在变化更大。
三年前 Safari 15 · Mac OS X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