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八年回国后的十月某日,带着相机去过一次无锡博物院,但人懒机差,当日所拍皆不欲付诸文字,一拖就是六年。今日因无锡博物院有
本展览中除了西汉石枕和珍珠枕,大部分是瓷枕,造型有方形、长方形、腰圆、元宝、如意等形状,还有孩童、卧女、瑞兽等式样。展品均来自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大多数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夫妇捐赠。其中的绿釉绞胎印花如意枕、“大郭”

现代人已经习惯睡柔软的枕头,其实是西方生活习惯影响的结果,“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

陶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实物多发现于唐宋,在中国南北均有烧制,其中尤以河南、山西两地烧制数量最多,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之一的陶瓷枕,集各种技艺于一身,三彩、剔、刻、划、画、印花等,把陶瓷枕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瓷枕类型丰富,其中定窑、磁州窑、当阳峪窑、景德镇窑烧制的瓷枕最具特色。
唐代陶瓷枕多为小的矩形、倒梯形三彩或绞胎枕,也有少量仿生形枕和素面枕,均为贵族使用。小型枕的出现可能与唐代崇尚高大蓬松的发式有直接关系,是为了休息时保持美丽的发式而做的项枕,也便于随身携带。



从宋代开始,陶瓷枕进入寻常百姓家,装饰纹样多来源于自然景物和民间生活场景。由于发式简化,不必为了发型而枕颈枕,枕形变大,样式逐渐多样化,更适合头部形状,可长时间枕睡。宋辽金元时代,陶瓷枕迎来大发展,除了陶瓷手工业在宋代以后蓬勃发展外,还有诸如陶瓷枕表面冰凉适合夏日枕睡、有吉祥如意镇邪避魅清凉名目的功用。“黄粱美梦”











元青白釉划花莲叶形枕。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橱”


明清开始陶瓷枕瓷质更致密、硬度更高,但整个陶瓷枕的生产进入没落期,多见木枕、丝织枕及布枕。




清粉彩花鸟纹方枕(鸦片枕)。所谓


除了绘画,还有一类瓷枕上刻满了诗词。最早的诗文枕出现在唐代,宋代十分流行,内容高雅与浅俗并存。
宋山西窑口白釉刻题句腰圆枕。字体依稀有













“辟邪”



辽金三彩是在唐三彩基础上发展而来,烧制温度和瓷化程度较唐三彩高,釉色厚重雅致。

古代最有名的陶瓷枕还是磁州窑最为有名。因窑场众多,因此枕底往往有压印戳记。

唐三彩详解:三彩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因烧造时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熔融于铅釉中,自然扩散,使唐三彩具有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灿烂的特征。




宋金三彩继承了唐三彩工艺,采用刻划为主的装饰技法,釉色除黄、绿、白、褐四种主色外,色泽青翠明艳。与唐三彩比较,宋三彩填色规整,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清代的枕头色彩缤纷,非常漂亮。




“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不是形容柴窑么,薄是指釉汁,非瓷胎。 汗
南越王那里我还没有去看过,⊙﹏⊙b
@ 语之受教了。薄的确是指釉。南越王那里很近呀,随便哪天看了汇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