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神鬼事件考证之教一恋世之魂(上)
大家好!今天选修课老师有事,我回来和大家继续分享我们的考证第三部。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帖,有许多同学对我的帖子进行了攻击,认为这是传播封建迷信。嗯,怎么说呢?我觉得首先,写这篇文章也是介绍了一下各个地方对于鬼怪故事的来源,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作为有百年历史的交大连鬼故事都可以串联古今,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至于说封建迷信,我觉得读者都不是傻子,都经过了科学的教育,应该能够理解我通过鬼故事向传达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神话传说一样,你能认为它是一个封建迷信而阻止所有人学习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在我写的这些东西中间读者们还是能够体会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的。其次,相较于那些简单的将所谓交友或者莫名其妙的帖子通过关系顶上十大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这个有趣一点。同学,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好了,首先我向大家继续补充一下前两个部分的历史证据。
首先是虾蟆陵的位置。西安交通大学在修建浴室时,发现一处古墓遗址。从事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历史研究的孙民柱副研究员指着这个古墓遗址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研究和考察,此墓无疑为历史文献记载中的虾蟆陵遗址。
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七言诗《琵琶行》中
其次是宪梓堂以北西二以南秦王幕僚宦官群葬区的证据。1997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教二的鬼怪故事,然后实在是第四部关于中一二三区的鬼怪故事,在这之前,看过第一部鬼怪分区的同学们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前面的故事的鬼怪都是在很久以前,而教二中一二三的鬼故事是集中在近现代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我们交大的一项重大历史发现:唐代梵文咒语石碑!
1985
这个石碑的出现,验证了大唐时期对于玄奘法师从印度带来的正统佛法的赞同程度,然而也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此类梵文咒语在此前的发掘中没有发现,而且考虑到大唐兴庆宫的存在。我们知道,在武则天当政的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对于邪术和鬼怪之术是极度憎恨的。而兴庆宫乃是唐开元、天宝时期政治活动中心,在唐末也是有相当的政治地位,唐玄宗李隆基在这里听政,与杨贵妃在此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一块如此罕见的咒语石碑如果是平民百姓放置的,一旦有人诬陷其为利用邪术威胁帝王,必将是满门抄斩灭九族的罪。综合武则天此前的血腥镇压反叛活动的史实、安史之乱以及兴庆宫与原交大位置上的各个建筑群的位置,我大胆的提出了这种假设,这块黑色石碑的设立者正是负责皇帝安全的法师组织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镇住作为自汉代以来大量作为埋葬地的交大地下的邪魔。证据如下:
首先是基于唐朝自武后以来对于邪术的恐惧。《永乐大典》中记载:“永徽六年(655
其次,黑石咒语很可能是邪术的一部分,和帝王试图以毒攻毒的心理配合。我们参考北京的驱魔手法,北京使用了自王城起以红壁高墙为支撑,平行放置的汉白玉配合佛法咒语形成魔法屏障对抗邪术。这种避邪手法很符合我国的特点,自汉朝以来我国就沿用了玉石驱魔的习惯,帽子上衣袖里和腰间这些主要的避邪玉器使用了上千年,为什么在唐代出现了黑石咒语呢?注意看碑文上面的文字,在中间的三角形中是佛家法器。既不是逆方向的纳粹标志(“福”
第三,对家族的不信任,看建筑布局,兴庆宫为皇帝所在,其后是兵部尚书等皇帝近臣,在后是文人和少量与皇家关系密切的平民区,再向南才是公主王孙的住所(在我校化工学院以南为唐代公主住所)。唐王朝中后期的政治纷争过于激烈也促使了魔法研究的高潮。
好了,我的结论是,黑石魔法石作为镇魔石处于皇帝近臣的住所前,作为封住地下妖魔的保证,同时其威力呈十字态势作为预防邪术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武官官邸以其阳刚之气作为第二道防线,护持寺作为第三道屏障,兴庆宫的各门汉白玉咒语石作为第四道屏障。
由于黑石屏障是线性防御的,所以割裂了东三汉唐鬼怪区向南发展的势头。
好的,再下中我们在开始介绍教一的事情。大家在后面的回帖里面看到了关于虾蟆陵的质疑,这里我做一个解释。首先回答下马陵问题。
其实对于下马陵的问题我早有准备,主要是由于害怕大家看得太多历史资料可能会觉得厌烦,所以没有敢上传,既然您提出来了,那么先看一下我的考证资料。
论据其实是来源于这里:仲舒墓(下马陵)在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
那么好,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议。
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唐人韦述的《两京记》中对此也有记载:“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
只是到了明正德年间,下马陵才由胭脂坡迁到现在这里。正是这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延伸至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的虾蟆陵是所谓明太祖朱元璋反复改建后莫名向南移动的,可能的情况不满朱氏政权的人将坟墓表面迁移。所以在南门内发现的可以称为是迁移后的下马陵表面部分,而交大内的乃是其原本的真实位置。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我猜测乃是对当年安史叛军的侮辱行为的对策,详情见本人的地图详解。
在我校的校史馆里明确记载了虾蟆陵乃是以校医院为中心的地带,大量出土的汉代陪葬品证实了此处乃是真正的董仲舒之墓。而国家地理也没有错,因为此后的祭奠活动和各时代文人的凭发感想之处都集中在现在的下马陵地带,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说的下马陵乃是以唐代为标准的位置(我的关于安史之乱叛军屠杀唐代宫女的时间集中在唐朝,讨论方向主要也是以唐代为主)而您说的位置是以明代以后为标准的位置(您的讨论角度是从其现世影响的角度来的)。所以出现了这样的误会,这样的解释您满意吗?。
再次开始声明,尔后的文章由于史实不足,主要是对于我校谣言的分类整理,介绍其中的渊源和一些和平常人有关的鬼神故事,最后是一篇关于我校比较有意思的关于遭遇鬼的文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