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人都在经受一场灵魂拷问:侬斯撒垃西?(你是什么垃圾?)
据说灵魂拷问扩展包还包括:
人间六大灵魂拷问
食堂阿姨:要饭吗?
配钥匙的:你配吗?
算命先生:你算什么东西?
快递小哥:你是什么东西?
上海阿姨:你是什么垃圾?
滴滴司机: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
说到垃圾分类,记得从前在澳洲时也经历过,不过实话说,不很严格,居民区主要分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公园等公共区域则分了六种,包括玻璃、金属、塑料、食品等等。话又说回来,乱丢其实没人查。
上海应该是在向日本学习。不过上海搞的这种“四分类”,有害和可回收垃圾两个没啥说的,群众的主要问题在于干垃圾和湿垃圾,生生把人逼疯。网上段子里,猪骨头是干垃圾、鸡骨头是湿垃圾,说实话,真nm坑爹。
仔细观察了一下新闻里的垃圾桶,干垃圾的英文是Household food waste(家庭食物垃圾),湿垃圾的英文是Residual waste(剩余垃圾),我认为这英文如果按照本意恰当的翻译,可以避免中国居民很多的困惑。而“干”、“湿”垃圾这种学究气十足的命名方式,根本不适合中国普通居民。
再进一步,我认为四分类也不合理,应该六分类,将玻璃、金属、塑料、木材、电器从有害和可回收中独立出来。
还应进一步推广在售商品标记,除了“可回收”外,在其余商品上全部打上相关分类标记,减低居民的学习成本。
“侬斯撒垃西”的疑问,不应变成“人民战争”,而应采取更科学、更高效的执行方式,才能更好的在全国推广。
根本没必要像你说的那么细。我觉得只要分成“天然的、工业的、有毒的”即可。因为可回收的早都被拾荒的回收走了,剩下的都是不可回收的。
我们这里也是上边号召,但没那么多钱,到垃圾车那儿就不分了,却还要应付检查。某些小区比较绝,所有垃圾桶贴的都是“不可回收”。
@大致也是一种思路。不过天然的和工业的两种分类显得粗糙了点,比如破抹布等棉麻制品属于可降解的,放在工业的里面就有些不合适了?
我也觉得分都分类了,就分四类似乎有点敷衍了事的事
但你真说分四类了,我们小区里还只是干、湿两种,有害的没见到
@Betty主要槽点都在干、湿这俩名字
上海的问题是站在了垃圾处理厂的角度来分垃圾,而不是市民生活的角度。垃圾分类是应该的,我家好多年前厨房里就是两个垃圾桶,纸张空盒放一个,餐厨垃圾放另一个,书房里也有垃圾桶,但只扔纸张,不扔果皮,在书房吃完东西也要跑到楼下厨房去扔。上海的垃圾分类非要把什么果核和果皮果肉分干湿,什么蛤蜊壳和蛤蜊肉分干湿,不知道哪个脑残想的,都视作餐厨垃圾不是很正常。还有定时扔垃圾,定点能理解,但定时就有点奇葩了,就算是学国外,可人家房子都是别墅,自家垃圾桶容积本身就大,住户密度低,一共也没多少住户扔垃圾,上海大都是楼房,住户多,你还非要搞定时扔垃圾,中远两湾城这种集中营式的小区扔垃圾岂不是还要排队?哪个正常人不是上下班出门随手顺带扔一下的……
@JiaYin说得好!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