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 1585阅

谈论 即将消失的古建群——前后北岸

按:这是我姐扛着D90在春节期间走访常州古建后的随拍随感,与我写的《惠山古镇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转载在此,感谢老姐,并衷心祝愿故意破坏或使用不恰当方式修复古建的官员和城建遗臭万年。

耻辱啊!

引用

即将消失的古建群——前后北岸

常州有一片明清古建群,讲起这里曾经的辉煌,老常州都津津乐道。我并不能将这里的历史一一道尽,然而仅我所知,已足以使我对这里充满仰慕。一直寄望政府能好好保护这片留存不易的古建群,然而不好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我知道,要是再不去看看的话,恐怕我将永远都看不到真实的前后北岸了。于是,年初六,趁天终于放晴回暖,赶紧拉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看。

从文化宫往西走不远,就是前后北岸了。看到路边竖起的房产广告,心已凉了半截。映入眼帘的竟已是这些新造的“老房子”,有些已经开起商店来,心就快凉透了。不死心,爸爸说往里走走看吧,于是还算熟悉这里的爸爸带我们往小弄堂里走去。

DSC_2175_0

总算看到了还没拆掉的老房子,不过已经被新的围墙围起来,看不到里面。

DSC_2172_0

穿行在仅容一人的小弄堂里,猛一抬头,哇!终于不枉此行了。一块破破的牌子,上书小篆“赵翼故居——西馨苑”。这里应该不是赵翼故居正门了,相传赵宅十分宏大,如今,可能只剩这一小块未被拆迁了。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乾隆进士。说到赵翼的这首七言,怕是无人不晓:“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SC_2179_0

从这个小门走进院子,看到“赵翼故居——宗议堂”。里面还有人住着。房子已经破败不堪,这些花窗也不像清朝留下来的东西了。

DSC_2181_0

这就是走进来的那个小门,典型的江南建筑。小时候住的地方跟这也很像。

DSC_2180_0

从院子里看这个过道

DSC_2186_0

院子里的景象。我不能想象,常州市政府就是如此保护名人故居的。

DSC_2184_0

小门的对面又是一个院落,门口的牌子写着“赵翼故居——花厅”。走进去,有一位男士迎出来,自称赵氏后人。爸爸妈妈上前攀谈,常州毕竟就那么点地方,老常州们几句话都能沾点亲带点故。他看到我扛着的相机,说进来拍吧。毕竟有人住,我不好意思进去里面,就在院子里拍了一张。花厅的格局依然如故,只是也破败得让人唏嘘不已。这位赵氏后人话里透着无奈,多年的祖居,终于还是要交出来。原来说是要拆,官司打到省高院,我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但无论如何努力,终于挡不住城市建设的疯狂脚步,要不了多久,这里也会变成假古董了。

DSC_2188_0

这是绕到花厅后面拍的,这面已经被修成假古董了,我只能透过花窗看看里面的老房子了。

DSC_2190_0

新修的墙下面的石基倒像是旧的,难道最后就留下这些了么?还是连这些都剩不下,作价卖给苏州无锡去修古建?

DSC_2176_1

前北岸28号,管干贞故居,清代建筑。管干贞,亦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工画,花鸟山水得恽南田真髓。故居内最有名的是阴沉木柱础,为市内罕有。可惜门关着,我无缘得见。

DSC_2192_0
DSC_2194_0
DSC_2196_0

这座看起来很不错的老房子外面挂着“后北岸社区居委会”的牌子。

DSC_2202_0

走到西头,终于看到了我最想看的地方——“藤花旧馆”。石刻的门楣已经涣漫不清,几乎认不出来了。要不是爸爸熟知这个地方,我大概要错过了。只见厅里坐了两位制服,后面的门用木板挡着。爸爸妈妈见状,说拍一张就走吧。

这里原为孙氏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自流放地海南岛来常州寓居,此间人幕东坡之名,将家里楠木厅腾出,予其居住。爸爸说这里原有紫藤、海棠,传为东坡亲植,他年轻时还见过。紫藤下原有一白石洗砚池,后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被移置于舣舟亭(见我的另一篇日志国庆60·龙城巨变(二))。苏东坡于此终老,后孙氏馆毁于元代,明代中期旧址重建,遂名“藤花旧馆”。

DSC_2206_0

拍完,已经走出了几步,我想想还是不甘心,说我回去问问他们,能不能让我进去看看。没想到我一开口,两位制服就同意了。拿开木板,我终于见到了这座楠木厅。可是院子里已是一片废墟。远远的拍了几张,我跟制服打个商量,说去里面看看吧。他很热情的跟我走过这片废墟,帮我打开了门。

DSC_2208_0

屋子里面虽然脏乱,但是楠木的梁,椽子,柱子,都十分精美,经历好几百年的风雨,看起来仍然如此坚固。

DSC_2213_0

我得以近距离的观看这座因为东坡之名而保留了好几百年的明代建筑,实在深感荣幸。

DSC_2218_0

当90多岁的吴老先生为保护这座建筑而努力时,所有的信念都来自于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的仰慕吧。对于快要消失的古建,老常州们,包括这两位制服,无不惋惜。然而眼睛只盯着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黄金地块的政府和官员们,看到的大概只是这里的破败不堪吧。既然破了,那就拆了吧,要维修,那得多少钱啊!不要说修旧如旧了,就算修成新的,也是既浪费钱又占地方啊!于是,常州的古建筑很多就这样消失了。常州破坏古建文物的事情上过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也做过专题报道。可是这些,都不能阻挡拆的步伐。

DSC_2219_0

古老的井栏,也该是文物了吧,制服给我打了一杯井水上来,水很清澈,我用手蘸了一下,这么冷的天,水温温的,一点都不冰手,闻一闻,并无一点异味。可是,这井,也快消失了吧。

DSC_2220_0

走的时候,制服说了很多惋惜的话,话里的意思竟是希望有人能留住这地方。可是,有能力保护这里的人们对这里一点都不感兴趣。老百姓们,又有什么力量来保护它们呢?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碑被扔在角落里。以后,当这里的古建都变成假古董的时候,常州市政府还有何脸面把这块碑再立在这里呢?

DSC_2205_0

位于离前后北岸不远的马山埠的黄仲则故居,已经被修成了假文物。看过之后真是失望不已。

DSC_2222_0

见过这样的江南民居么?假也假的有点离谱了

DSC_2228_0

那个我向往已久的“两当轩”是再也见不到了

DSC_2229_0

也许凭这一扇似乎是古董的窗户想象一下吧,想象一下在乾嘉盛世啼饥号寒的贫穷诗人会住着什么样的房子,想象一下黄仲则和洪亮吉的友谊,在这里一条已被填平的河岸两边隔河相望的生活场景。

DSC_2231_0

一片原本常州人引以为傲的传奇河岸,“半湾都是诗人屋”的名流世家宅院,变成了一片假文物,真是常州的耻辱!

DSC_2197_1
# 写于十五年前,改于五年前
           

6

  1. S̆̈

    多谢夸奖 希望再接再厉 呵呵

    Unknown · Unknow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