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首刹”、“吴会名胜”
崇安寺最初名兴宁寺,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年),由右军王羲之将部分家舍捐出建寺。南朝梁武帝时,改名静慧寺,贵为梁溪首刹,亦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6年),改崇安寺。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安寺两次大火,部分建筑被焚毁,留下大片空旷,逐渐成了民间杂耍和风味小吃集中地。光绪元年(1875年),无锡知县廖纶为恭维皇帝,在大雄宝殿前建“圣谕亭”,内供牌位,上书“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无锡崇安寺“皇亭”的地名由此而来。清末民初,崇安寺(含佛寺及道观)规模东起盛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南起观前街(今人民路),北至县下塘,曾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南京夫子庙一道被誉为沪宁线四大庙。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传说中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行宫所在地的崇安旧地诞生了我国近代最早由民众集资修建、具备现代公园意义、功能和特征的无锡公花园,孙中山亲定为“华夏第一公园”(难怪无锡在民国时嘉为“模范县”),后改名“城中公园”。百年来,历经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现公园东南角有城中最大水面——白水荡,只是已经没有20年前那么大那么漂亮了。绿树丛中,九老阁、多寿楼、兰移、西社、池上草堂等古老建筑掩映其间。通过民间投资和政府拨款,园中曾建24景,现存10景:绣衣拜石、芍槛敲棋、松崖挹翠、多寿春楔、草堂话旧、方塘引鱼、兰移听琴、西社观鱼、天绘秋容。
关于崇安寺佛、道各古代建筑令人遗憾的结局,罗列如下:
- 山门,上有贴金砖刻“梁溪首刹”、“吴会名胜”等题字,两旁塑有哼哈二将。解放后拆除,并在原址建国营无锡市(第一)副食品商店,现已搬迁,原址重建牌楼。
- 金刚殿,塑有四大金刚,辛亥革命后改为商店,今为某超市。
- 大雄宝殿,是崇安寺主体建筑群,左右筑长廊,东殿为钟楼,西殿为观音阁。1927年,秦起领导的无锡总工会所在地即在大雄宝殿。抗日战争中遭日军焚毁。
- 大悲楼,有五间楼房,明万历年间造,楼上为藏经阁,阁前为王右军(王羲之)涤砚池,今为崇安寺小学。1963年因属危房改为平房,1969年填没涤砚池。1983年改为市老干部活动室。涤砚池内王羲之提碑已被无锡文物局收藏。
- 西方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由裘廷梁、俞复、吴稚晖等举人仿照日本办学体制,在此创办此新式学堂——三等公学堂,早于清廷废止科举七年。当年即由俞复、吴稚晖、丁宝书、杜嗣程编辑《蒙学读本全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上海创办文明书局,将《蒙学读本全书》重付印刷出版,并在清廷立案,定为寻常小学堂课本,风光一时,类似现在的国家教委法定小学教材。
- 皇亭,因肉麻的歌颂皇帝,在辛亥革命后拆毁,改为四面开通的瓦楞敞厅。上午为菜市,下午为杂耍和皇亭小吃摊。皇亭小吃集聚了无锡几十种点心。还开设有拱北楼、新万兴、金阿胖等面饭馆。1975年皇亭所在地改造为4层5000多平方米的人民路菜场,2005年拆并重建皇亭。
- 南院、北院、万松院、中隐院等,都已被拆除或改建。
- 道院洞虚宫,位于崇安寺东,曾是无锡道教最大的庙观。主要建筑有:三清殿,1915年拆除后改建为(旧)无锡市图书馆。
- 三清殿改建后,当家道士在旁另建小三清殿,包括雷尊殿、火神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在此居住近40年,即今图书馆路30号,现为阿炳故居。
- 玉皇殿,解放前曾是无锡县参议会会址,解放后曾为市少年之家。后设园林商场。今为“公花园土特产商店”。
- 三官殿,已拆。
古崇安寺不在已然久矣,2005年无锡政府在此地重建一亭——皇亭、一阁——崇安阁,是为新崇安(寺)。城中公园部分地区则改为很具有争议性的商业街,强化了无锡的商业气氛,但却也弱化了无锡的文化氛围,实在是比较可惜的一件事情。
皇亭对联书:“泰伯曾三讓高義文身辟吴會 康乾皆六巡多情鑾駕過梁峪”。
此处要解释一下泰伯三让高义、纹身辟吴的典故: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后季历生子(姬)昌(周文王),自幼聪慧过人,深得太王宠爱,“昌有圣瑞”,“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欲传位季历再让昌。泰伯、仲雍体念父意,托名为父采药衡山,避往江南,断发纹身,与民同耕。泰伯居梅里(古称蕃篱,今无锡梅村),仲雍居常熟,“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遂“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泰伯无子,崩后仲雍继位,是为吴仲雍。仲雍崩,传及子孙(春秋霸主吴王夫差乃二十六世孙)。周武王追封泰伯于吴,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君。后世尊泰伯为“让王”。《论语·泰伯》云:“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将泰伯列为《帝王世家》之首。唐诗人皮日休七绝诗云:“一庙争祀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氛;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崇安阁前有邑人袁宗翰撰、辛济仁书碑《崇安寺记》:
昔王右军舍邸建寺,额曰兴宁,梁武初年更名静慧,至宋兴国二年乃易今名,遂以崇安传。寺称梁溪首刹,规制恢宏,香火鼎盛,绵延叠纪。复因地处城中,市以寺兴,市肆列张,商贾云集,人烟辐辏,举袂蔽日。尤以佳肴名点,望隆三吴,奇玩巧艺,腾欢乡邑。乃与沪之城隍庙、苏之玄妙观、宁之夫子庙,比肩并称,驰誉遐迩。此四胜者,皆以寺庙道观名世,盖以儒释道三教混元文化为根柢,推衍商业文明、市井文化之繁昌也,然崇安尤胜。盖始以书圣捐宅,见其高致;继以乾隆临幸,耀其宠荣。秦起伟岸独立,彪炳青史;阿炳琴弦二索,氤氲苍穹。公花园号华夏第一,中山亲定;图书馆称江南无双,邑人共赏。革故鼎新,锡城每领风气之先;人杰地灵,崇安夙承文明之光。故崇安寺非祗以名园胜迹闻于世,亦复赖先圣时贤传于今。文气沛渥,文情蓊郁。文脉乃民心之精髓,民风之灵魂也。胸襟宽阔,兼收并蓄,故能成其大;目光深远,与时俱进,故能趁其时。锡邑之为工商业重镇,良有以也。或以观名园兴废可知天下盛衰,然则治世盛年再造胜域,不亦宜乎?
崇安寺还是小吃圣地。根据历史记载,1935年崇安寺的小吃品种已有八宝糖粥、挂粉汤团、冰屑红枣白果汤、海棠糕、牛肉线粉汤、鱿鱼、荤素豆腐花、重油拖炉饼、小笼馒头、牛肉包子、糖烧荸荠、煎油豆腐干、大肉馄饨、手推馄饨、鳝丝面、烧卖、三鲜汤包、玉米饼、春卷等,摊担29个,其中名气较大的有王阿梅的糖粥和糖芋头、陈士根的汤团和丁阿六的鸭血汤。抗战胜利以后又增加了梅花糕、萝卜丝饼、鸡子大饼、八宝饭、莲子羹、方糕、绿豆糕、千张包子、千层糕、湖州棕子、双酿团子等品种。至1949年,皇亭风味小吃摊担共146个。现在的皇亭美食城,供应丰收糕团店和素斋馆的各种方糕、汤团、青团、蜜糕、素面、素包子,以及牛肉线粉汤、小笼包子、糖芋头、豆腐花、蟹壳黄、素斋等风味小吃。
我一贯喜欢的王兴记馄饨也在其中,以三鲜馄饨闻名。1913年,无锡人王庭安创办王兴记于无锡崇安寺升泉浴室旁。在民国时期因三鲜馄饨和小笼馒头在沪宁线上名闻遐迩。王兴记的三鲜馄饨精选猪腿心肉、淡水虾米、鸡蛋等为原料,配以定制的黄豆干丝、蛋皮丝等辅料,馅中加入洪泽湖本年开洋、鸡蛋、榨菜,号“三鲜”。
虽然我对王兴记馄饨一直狂热,但是我很公平的说一句,现在要20元一碗的馄饨的口感,跟四五年前那时3元一碗的简直不能比了!小笼肉馒头也做得很不像样,服务员貌似外地的也偏多。我理解物价近两年涨了很多,但还是希望百年老店王兴记能够重视起来,不要砸了自己的牌子。
王兴记的旁边是功德林,另外一家很有名的百年老店。
无锡政府把整个地区改造了一番,在这些商号的顶上建了个空中花园。
顺着亭台轩榭走下去,看得到悠闲的市民在喝茶、打牌、跳舞、唱歌,一派自娱自乐的祥和气氛。
瞎子阿炳(华彦钧)故居原址就在此地,因此在前面竖了他的铜像。
无锡图书馆附近我并不陌生。十五年前,我四、五年级的时候在老图书馆后经常有两个摆摊的老太,专卖拼装模型,我基本上每几星期就会来一趟。现在当然是物非人非了……
其实,如今的无锡崇安寺已经和儒释道哪家都没任何关系了……
我怎么觉得功德林是北京的老字号啊~
不过还是得说一句,中国的城市规划真不好,看着那么不协调~
@刺猬RE cece:一定!
RE 刺猬:我也觉得功德林有那个嫌疑,呵呵。不过我更多的怀疑北京的才是从江南抄的成分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两碗馄饨?
``````
RE 异乡:我跟我妈两人
``````
都是高人啊````
@Don倒
我中午吃的馄饨
我中午吃的馄饨
我中午吃的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