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这么一个稍稍耸人听闻的标题还是冒着被本地政府和谐的危险的。说它稍稍耸人听闻,是因为古镇本身并没有消失,它还是存在在那里,而且正在被修缮中,但消失的是古镇的韵味、古镇的人。根据无锡古镇开发办的命令,所有在惠山古镇上的人都将被强制拆迁,导致民怨沸天。试想一个古镇,里面住的不是原住民,那这个古镇还是它本来的范儿吗?我不知道对所有居民强制拆迁这个一刀切的馊主意是哪个昏君想出来的。据街上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爷说,拆迁后,进行招商引资,以后来开商号的,可能都是什么河南人啊浙江人啊……我不反对招商引资,也赞同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旧,但我反对以开发为名,行强制剥夺本地居民居住权和经营权的实质。正确的做法是修旧如旧的同时让本地居民有机会选择继续住在原地或选择异地补偿性房置,正如无锡南长区在南禅寺改造时给与居民的正确做法一样。这样原居民可以在享受到古镇修缮好处的同时,继续经营旧时的商号,让外地游客体会到无锡的古老风情。反之,难道游客们愿意相信操着一口非无锡本地方言的人在叫卖正宗无锡惠山泥人或者紫砂陶壶吗?强制剥夺经营权这种实质最赤裸裸的表现在拆迁费之低可能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例如某网友家一套200平方的古屋才评估18万元!要知道,撇开惠山镇得天独厚的市口位置和从古至今商业的繁荣不谈,就算在小桃源这样的偏僻地儿,如今每平方米商品房市价都要6000元啦!200平米18万元,那是10年前的价格,我真的很佩服拆迁公司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直接证明了强行剥夺居住权是以开发为名,行损害本地居民利益之实,而之中利益的蹊跷大概就“不为人所道也”了。另外根据方月亮的描述,在拆迁整治过程中做法比较差劲,比如把老井填没用自来水龙头接上、比如用一些粗糙的花岗石代替古色古香的人字形青砖路等等自欺欺人、打着保护历史建筑的旗号、口口声声尊重历史而实为篡改历史破坏文物的行为(见《惠山古镇印象》)。我曾经在2005年回国时特意去了一趟惠山下河塘(见《无锡夏之初体验》),看着古镇衰败的模样,不禁发出了“无锡人的无锡,要靠无锡人来保护!”这样的感慨。但如今的“保护”,是无锡人不能接受的!

很可惜,因为当顺民当惯了,从民国开始便是“模范县”的高帽子让无锡人除了花钱的时候(无锡450万人口却是全国人均第三高的消费市,仅次于上海广州,高于北京深圳)还记得要回忆一下曾经的荣光外,对于某些的割裂历史的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人愿意站出来高喊。悲哀啊,悲哀!

这次之所以拿着相机走了两次,就是想尽可能把我记忆中的古镇留住在最后的时刻。今后那个开发成类似风景区一样的江南古镇也许很宏伟很漂亮,但已经没有它本来的味道了。


无锡惠山古镇,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20万平方米,聚集了100多处以明清祠堂花园、会馆会所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落,区域内有各类祠堂、庭院、会馆、书院、庙宇。古镇所存的祠堂建筑以19496月苏南军区参谋处测绘资料为依据,核心部分的范围从玉皇殿(即昭忠祠)、惠山寺向南,沿黄公涧、锡山脚(锡山北麓)到直街口,再顺小桃源、通惠路一线以南为界,东西长842米,南北宽428米,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其中祠堂总用地约12.5万平方米,占古镇总面积的56.8%。今存比较完整和可以修整的祠堂及其重要的建筑遗址118处,年代自唐至民国。祠堂的建筑总面积共470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500余间。此密度极高的祠堂建筑群为国内外所罕见。惠山古镇祠堂中的姓氏占到百家姓中的70余家。据记载,祠堂涉及的历史名人达80多人,其中宰相、尚书、御史25人,儒家学者17人,忠节之士30多人。惠山古镇横街片区含惠山寺门、龙头下、寄畅园门三个重要历史点。直街片区分布着东岳庙、春申君祠、陶公祠、陈文范祠、浦孝祠、袁龙图祠等祠堂。中心祠群位于古镇祠群中心,烧香浜和横街之间,有许多重点保护祠堂如王武愍公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陆宣公祠、顾可久祠、虞徽山祠、杨藕芳祠、周子祠、高忠宪公祠等。上下河塘片区从龙头上至宝善桥,是清初皇家南巡要道,一度是繁华之地。惠山浜片区位于宝善桥与锡惠桥之间,两侧有唐祠、祝祠等祠堂群。

由于惠山古镇自5000年前始便有先民居住,因此西从惠山寺、东至京杭大运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以通惠西路为界,广至整个惠山东麓和北麓都可以称作惠山古镇。如今我们说的惠山古镇,是狭义上的惠山古镇,即惠山横街片到惠山直街片的区域。

从西门到惠山寺,曾经有一条“五里香塍”,旧称五里街,又称绮塍街,是旧时无锡城到惠山去必走的一条大道。清咸丰六年(1856年),邑贡生窦承焯重修绮塍街,废坊补书坊额,曰“五里香塍”——香指花香,塍指田间。此处自元始便“一株杨柳夹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明初浦长源有诗云:“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又有民谣云:“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惠山五里街,雨后着新鞋”。

五里香塍遗碑
五里香塍遗碑

荣贞孝节烈坊,是为一位姓荣的寡妇守节一生所立。

荣贞孝节烈坊
荣贞孝节烈坊

还没有“整治”的惠山直街。这些商号即将消失。

还没有“整治”的惠山直街
还没有“整治”的惠山直街
唐张中丞庙
唐张中丞庙
唐张中丞庙
唐张中丞庙
惠山古街弄堂,充满生活化气息
惠山古街弄堂,充满生活化气息
惠山古街弄堂
惠山古街弄堂

其实我不是完全反对整治,因为一路走过,个别地方住了很多乱搭乱建的外地人,整半条街都听不到说无锡本地话的人,到处搞脏乱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还是支持对这些人拆迁的。

国家保护建筑外脏乱的场景
国家保护建筑外脏乱的场景

但是又回到最上面的论点,虽然要拆,但对本地居民的合法诉求应该予以偏向性保护,而不能一刀切。

古镇拆迁办宣传标语
古镇拆迁办宣传标语

该拆迁办所在地就是一个祠堂——陆宣公祠。陆宣公是唐大历年间宰相,其祠在宋初建、清代重建。公然在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外墙就这样乱张贴拆迁公告是不是也有自扇耳光的嫌疑?

陆宣公祠
陆宣公祠
古镇拆迁办
古镇拆迁办

这就是我一直提及的无锡惠山直街那家装修一般但味道最好的王兴记,也要被迁了。

古镇王兴记
古镇王兴记
古镇王兴记
古镇王兴记
以后也许就看不到了的古物酒坛子
以后也许就看不到了的古物酒坛子

残破的塔,应是文物,但拆迁后再也没见到
残破的塔,应是文物,但拆迁后再也没见到

下面是整修完毕的区域。很公平的说,的确漂亮美观,适合旅游,但是我还是希望政府能考虑文化因素,考虑居民因素,考虑商业因素。按照我在塔斯马尼亚旅游时的感受,一座空荡荡没有原住民的镇子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惠山山门金刚殿前有一对唐宋石经幢,左侧的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右侧的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是江苏全省最古老的石经幢。

惠山古镇山门
惠山古镇山门
古华山门,背刻“圣地名泉”,两侧砖额都是清代原物
古华山门,背刻“圣地名泉”,两侧砖额都是清代原物

古华山门下地面的一块砖上书“钱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五位王的钱武肃王祠,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怎么可以用这个文物铺砖?应该放到钱王祠的门口!于是通过市长信箱向政府反映,结果真的得到了正面的反馈,过一周去看,已然不在地上了。

钱王祠
钱王祠
左侧古建为钱武肃王祠
左侧古建为钱武肃王祠

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祖先南宋逍遥郡马过孟玉,《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

过郡马祠
过郡马祠

爱恨交加——修缮后的横街,整齐干净,但却冷冷清清。儿时印象中这里是惠山泥人、糖葫芦、面人儿、搅稀糖、紫砂陶瓷等“白相倌事”的天堂。

修缮后的横街,牵狗的大叔看我认真的拍照,过来假装很懂的说“这样拍不行”
修缮后的横街,牵狗的大叔看我认真的拍照,过来假装很懂的说“这样拍不行”
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孝友传家”坊
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孝友传家”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

“人杰地灵”坊,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49年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

“人杰地灵”坊
“人杰地灵”
“人杰地灵”坊
“人杰地灵”
“人杰地灵”坊背面
“人杰地灵”坊背面

穿过“人杰地灵”坊,便是龙头河。

龙头河
龙头河

龙头河的源头是龙头,龙头的源头是“水沟河”——一个承水井。上游惠山的泉水(见《寺庙无锡惠山寺》)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最后流入京杭大运河。

“水沟河”井
“水沟河”
高忠宪公祠,高忠宪公即明末东林党人高攀龙
高忠宪公祠,高忠宪公即明末东林党人高攀龙

地上人字形青砖——乾隆南巡时,地方官将砖砌成“人”字形,以象征圣驾莅临,身在万人之上。

人字形青砖
人字形青砖

一条复古的龙船,当年乾隆就是从京杭大运河乘坐这样的船来到惠山。

一条复古的龙船
一条复古的龙船
建于民国十四年的张文贞公祠,奉祀唐朝宰相张柬之
建于民国十四年的张文贞公祠,奉祀唐朝宰相张柬之
杨藕芳祠,民国元年(1911年)建,奉祀开设无锡近代第一家工厂的工商楷模杨宗瀚
杨藕芳祠,民国元年(1911年)建,奉祀开设无锡近代第一家工厂的工商楷模杨宗瀚

张柬之生平:生年不可考,卒于706年,唐襄阳人,字孟将。以贤良招用,对策第一。中进士,合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因狄仁杰、姚崇荐弓,授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武后招为司刑少卿。神龙元年(705年),武后病,柬之逼后归政, 杀张易之兄弟,复中宗帝位,因功升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因诬陷贬新州司马,流放泷州,忧愤而死,追谥文贞。

杨宗瀚生平:生于1839年,卒于1910年,无锡人,字藕芳。早年入李鸿章幕,任章奏;任河南道候补;授三品衔。18851889年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任台北道员。政绩斐然,总办台湾水陆商务、洋务,兼办台湾开埠,开办台湾第一条铁路,创办台北邮政和电报。1890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回锡后,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其兄杨宗濂创办业勤纱厂,为无锡近代首家纺织厂。

建于道光年间的永宁桥。多少朝依河畅谈的闲适,是否就在此刻中止?

永宁桥
永宁桥
茶座
茶座
静谧的古街
静谧的古街
建于民国十年的王家桥
建于民国十年的王家桥
烧香浜西口,远处是临津桥
烧香浜西口,远处是临津桥
王家桥附近
王家桥附近
王家桥附近
王家桥附近
王家桥附近
王家桥附近
赵公祠辕门
赵公祠辕门
赵公祠辕门
赵公祠辕门

惠山园,曾是无锡第二个公园,建于19298月,内有李公祠,是奉祀李鸿章的兄弟李鹤章的祠堂。

惠山园
惠山园
惠山园内
惠山园内
宝善桥
宝善桥

美丽的古镇晚霞……

古镇晚霞
古镇晚霞

掩盖不了一个时代的缩影——骑二八车穿解放鞋、工装服的货郎师傅,你大概还未明白,曾经熙攘的古镇,已经死去……

货郎师傅
货郎师傅

更新《惠山古镇的结局》。

共有 60 条评论

  1. 勿飞

    对于古镇来说  原住民是血液 
    可惜了  有权的人没有文化意识  想的就是钱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 S

      @勿飞 没错,你说的话一针见血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2. chen

    反对反对!古镇吸引人的本来就是古老的原味,招商引资,那就空剩一个皮囊了...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 S

      @chen RE 希希:是啊,就是这样的。可惜啊……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3. 。。

    我来看你啦~~~~
    又去了好玩的地方拉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4. 不是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吗?应该让官员们去学学唐山是如何招商引资的。
    惠山古镇没去过,只记得惠山泥人。我对古镇非常钟爱。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 S

      @ RE 行吟:是政府部门学习实践活动?我不清楚。就算我嚷,也没用啊。我又不管行政……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5. Carl

    可以开发旅游,或建影视外景地,有经济价值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 S

      @Carl 政府也正是这么想的。但是无锡已经有太多影视基地了,我们需要的是有机的旅游点。

      十七年前 Unknown · Unknown

      回复

       

回复 S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