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青山寺位于无锡城西惠山脚下的青山湾,北靠惠山二茅峰,东邻惠山头茅峰,西接惠山与嶂山相连的山梁,南对产山。出乎人们意外的是,不起眼的青山寺也曾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呢——根据《吴地记》载,青山寺始建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 年),梁武帝重浚梁溪河,故名梁溪。青山面对梁溪,乡人在此建庙供奉两位治水功臣,因此《无锡县志》载:“青山寺旧祀水帝。”香火旺盛不衰。此后青山庙规模逐渐扩大,至南宋时已成寺院。清乾隆年间增建 500 罗汉堂。清咸丰年间(1860 年左右)因太平天国战乱全寺俱毁。民国期间由地方乡绅和实业家捐资重建,并在附近建一亭,供香客游人休息观景。1940 年代,著名国产电影《火烧红莲寺》曾在此拍摄,因此有心看青山寺旧貌的大概要去找那部黑白片子了。1950 年代,青山寺还有 38 间房屋。1960 年代,革命电影《锡北峰火》摄制组也曾到此拍摄。1970 年代起因文革青山寺逐渐被废。到了 1980 年代青山寺已经只有很破落的几间禅房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还见过一两次。1988 年经无锡市政府和原郊区人民政府投资 300 多万元,在青山寺周围兴建了青山公园,在青山寺遗址修建了九龙山庄,并于 1996 年在九龙山庄东侧重建青山寺一部。2003 年起青山寺大规模重建,在原青山寺的坡下兴建了三间主殿两间偏殿,我出国时还在修建,如今已经全部建成了。
青山寺山脚下是依山而建的华晶新村,也就是 80 年代响遍全国的原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原电子工业部 742 厂)的职工聚居地,我在此居住过 18 年。如果说寄畅园是康乾的精神家园,那青山寺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因为从出生到离乡上大学,这 18 年里,去青山寺散步和游玩的次数真的是不计其数。那漫山几十处可以逃票的小径,都曾留下我的足迹;那公园里每一棵树每一面坡,每一处池塘每一块岩石,都承载着我童年和少年的无尽记忆。这些记忆里,有与家人的,有与小朋友的,有与同学的,有与老师的,有与邻居的,有与父母同事的……都太多,太多了。甚至高考前两天,我还与小学同学一起清早背书上山,讨论题目。最后一次去,是 2003 年 11 月,出国前夕与老爷子一起从新家的后山抄近路,翻山越岭进的公园。
虽然现在已经不住在青山寺附近了,但偶尔的还是会想起那曾经的点点滴滴,因此今天趁着两个月来难得的好天气,把笨重的 D80 和轻巧的 LX3 相机都揣上,从家出发沿路步行 20 分钟来到青山公园,人生第一次买票进门上山,重游青山寺。

要说青山公园正门,作为华晶子弟最骄傲的莫过于门口的两对汉白玉石狮子。这两对石狮子当时(80 年代末)来说要 2 万人民币呢,作为对华晶公司支援的回报,职工得以免费进公园一年(事实上后来也从来没付过)。入口处两壁镶嵌紫砂陶瓷“擒珠乌龙”浮雕,气势雄伟,在宜兴定制,当时来说在紫砂工艺中可是首创。
父亲对青山公园的感情比我更深,有五律一首为证:
题青山公园
拾级进园门,池边草色新。
深林藏古寺,叠嶂吐烟云。
露润山花艳,风和鸟语轻。
吟哦觅佳句,空谷响钟声。








玉佛殿与大雄宝殿上下垒起来的结构佛寺中倒是很少见。建筑很雄伟,但是内部罗汉不多。


















寺后是九龙山庄,原青山寺所在地。


旧寺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三古树——三百年银杏、二百年榉树、香樟。







明大学士、东林党人高攀龙墓(衣冠冢)就重建在九龙山庄后面,小时候常去祭奠。

纪念 1996 年坂神大地震中受难同胞的恋山亭,在高攀龙墓的西侧。


终于被我拍到了:摊饼最佳调料——“韭地蒜”(方言),一种奇香无比的野葱,我家祖传摊饼绝技都靠它!

回忆完青山寺,便向惠山的二茅峰进发。

无锡去过一次, 停留 24 小时, 草览了太湖. 南方还是暖和, 仍郁郁葱葱的. 北方都成光杆司令了.
@时光 RE 时光:上周末是寒潮前的最后回暖……今天寒潮,零下三度了。当然,北方已经零下十好几了。
本来想更新一下的,因为 msn 夜间升级,用不了 writer,只好先挂起。明天再说吧…… -_-
@S̆̈最近 msn 总晚上升级,搞得夜猫子很麻烦啊
我的名字。。。。汗。。。
@鸟你的名字很正常啊, 只要不在英文 locale 下看的话, 呵呵
参加过两次训练,一个感觉就是小儿科应该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的话,国力会强些。
@TY 什么训练?
这是不是 尤袤所写的诗《青山寺》那个青山寺呢。除古树苍苍,山上筑宇皆新物矣,物非人非,可惜可叹。
@ken 不是。尤袤所写青山寺,原名华藏寺,位于他的出生地十八湾华藏山下。
很多年没有回去了,随手搜了下青山寺就找到了你的博客。我整个童年也都是在青山公园附近度过的,从华晶幼儿园(分部?)到华晶小学,楼主的文字和我产生了很多共鸣,谢谢楼主记录下这一切。
@XX 校友。 🤝
人在异乡为异客,有空多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