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般的看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地陪带我们去了附近的购物店。中国人的套路嘛,习惯了。虽然我毫无兴趣,但老阿姨们可是买买买的节奏。
纪念品店是一座苏式公寓的底楼,楼上住着当地居民。一个父亲出门溜娃归来,母亲推开六楼窗户打招呼,让人想起儿时中国的筒子楼。
一推门,普京大帝像正挂当中。
家母执意要买一个套娃带回去。
因为今天是在圣彼得堡最后一天了,于是我买了两张明信片和一个冰箱贴作为纪念。
买完无事可做,与表弟出门在草坪长椅上坐着吹风。门口附近的墙上贴着瓷砖画,很是精美。
一个衣衫污浊的流浪汉向我们走来。我两手一摊。他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初到澳洲时碰到的乞丐,贫富差距是到处都存在的。
花园对面,有一个景点,实在懒得过去了。回家一查,是彼得大帝小屋(Cabin of Peter the Great)。彼得大帝的小屋可真是到处都有啊。
西侧有托甫斯托诺戈夫纪念碑([俄] Памятник Товстоногову;[英] Tovstonogov Monument)。格奥尔基·阿列克桑德罗维奇·托甫斯托诺戈夫([俄] Георг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овстоногову;[英] Georgi Aleksandrovich Tovstonogov)(1915-1989年),著名导演。其子小托甫斯托诺戈夫子承父业,依旧活跃在俄罗斯影坛。
一个小时浪费之后,出发去圣彼得堡倒数第二处景点。黄昏时分的涅瓦河风光旖旎。
这处著名景点,便是有名的圣彼得堡基督复活滴血大教堂([俄] Храм Воскресения Христова на Крови;[英] 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on Blood),俗称圣彼得堡滴血教堂、基督复活教堂。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堂,位于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博伊多夫运河([俄] Канал Грибое́дов;[英] Griboedov Canal)旁,以其“洋葱头”顶而闻名。
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乘坐马车,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马车经过格里博伊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暗杀,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死亡。1883年9月14日,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亲,在其父遇刺地点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即著名的“红场洋葱头”)为蓝本修建这座基督复活滴血大教堂,历经二十四年直至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并由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
车停基督复活滴血大教堂前沙里琴斯基道([俄] Царицынский проезд;[英] Tsaritsynsky Passage)。街的对面是大教堂,另一面对的是石头博物馆([俄] Музей камня;[英] Museum of Stone)。这座石头博物馆的俄文全名是“Музей камня в резнице Спаса на крови”,意为“血温泉大屠杀石头博物馆”。查了一下资料,博物馆主要展出建造和装饰血温泉的岩石样本、彩色工艺品石,以及血温泉的外门——是用真的珠宝制成的。
对面的主角基督复活滴血大教堂很不巧最近在装修。几年前参观巴伐利亚新天鹅堡、镇江金山寺、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都受过这种打击,每次碰到就会感到特别无奈,只能怪运气不好。
走到格里博伊多夫运河桥上,侧面的角度更佳,能看到其镶嵌有复杂艳丽的彩色图案瓷砖和搪瓷青铜板装饰。
如果多走几步,沿着格里博伊多夫运河向南走到小桥上,用长焦镜头拍摄滴血大教堂,会是明信片般的最佳角度。不过今天确实走不动了,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扛着大炮两腿一直在走的几位老阿姨,你们劲头真是足啊。
因为教堂没有开放,因此网上找了一张教堂内照片,供读者欣赏。
倒数第二张照片怎么拍的?广角还是手机的全景模式?
@从良未遂就是相机随便一拍,鼠标移到照片上exif里有写参数。为何对这张特别有兴趣?
相片拍的很有调儿
对俄罗斯这个国家最大的印象就是:普京;他们勇猛的飞行员;和这个民族对孩子的“无底线溺爱”。。。
@Sherry印象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