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航母也资本化运作了。以后罗布泊核弹制造有限公司是不是也可以打包上市?

中国重工或注航母资产 编队造价达220亿美元 
13-6-17 9:00:57.000

筹划“境内无先例”重大事项,停牌中的中国重工吊足了市场胃口。

5月30日,在中国重工股东大会上,公司董秘郭同军表示:“此次计划注入的军工资产为大连、武汉地区军品的总装,包括国内装备、军贸装备。同时强化能源交通装备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同步考虑能源类的资产注入,包括石油开采、钻探、开发应用、煤炭开发装备应用等。”

有分析人士对拟注入资产分析称,极有可能是为海军航母编队提供建造以及后续配套服务的资产。由于国家海洋防御策略的转变,军工资产注入一旦实现,中国重工将有望获得持续稳定的高利润率订单。

按照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下称“重工集团”)的解释,重组涉及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属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须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咨询论证,因此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在股东大会上,列席高管对注入预期前景信心满满,在业绩泥潭中苦苦挣扎的中国重工果真能开A股资本市场先河变身军工第一股吗?

神秘的“无先例事项”

军工概念股历来是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但与境外武器巨头类上市公司相比,A股所谓军企业的产品范畴仅仅为边缘化的配套产品。中国重工的重组消息一经传出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在股东大会上,中国重工公司董事长李长印表态:“此次把为海军重大总装业务服务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超过预期的,但是涉及到审批,所以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上市之初,国家对军工重大装备制造注入上市公司有一些严格的规定。但现在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开放,具备了一些条件,只要具备条件,我们就要实现当初的承诺。”李长印在股东大会上透露说,为中国海军服务的重大总装资产都会调整到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就是重工集团的资本平台。

军工资产的注入无疑是此次重组的最大亮点。同时,公司高管披露拟注入资产位于大连,也引起了市场广泛推测。

据了解,大股东重工集团位于大连的资产主要包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船集团”)、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连造船”)、大连船舶工业公司(下称“大连船舶”)、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船舶重工”)、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等。

实际上,除了大船集团、大连造船、船舶重工三家企业未注入上市公司外,其余4家企业已陆续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

其中,大连造船厂更是以改建了已交付海军使用的航母“辽宁舰”而著名。

一位熟悉中船重工的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从注入资产的未知区域来看,极有可能是为海军航母编队提供建造以及后续配套服务的相关资产。

此外,中国重工大股东位于武汉且仍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则包括:武汉船舶工业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国营武昌造船厂、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等。

“中船重工是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占据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市场约80%以上的份额。”前述分析师称,预计未来与辽宁号航母配套的舰艇大约在10艘左右。我国进口俄罗斯7000吨级驱逐舰造价达6亿美元,以此为参照,加上造价数亿美元的核动力潜艇等,估计我国的舰艇编队造价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个航母编队造价150亿~220亿美元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旗下的大船重工业务包括驱逐舰、布雷艇;船舶重工主要业务为核潜艇、常规潜艇和海监船。

业内人士预计,航母编队后续舰艇建造的需求将使中船重工获益,上市公司将承接其中部分业务。

变身中国唯一航母制造商?

上市之初,中船重工以民营船舶为主业,随后经历了两次资产重组,陆续注入了能源交通、军工等资产,逐步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2011年2月,公司完成首批次资产注入,收购了大连重工、渤海重工、北海重工和山船重工等四家船厂的相关股权。

2011年11月,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公司完成了第二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80.5亿元的债券募集资金购买集团公司其下属7家子公司所拥有的股权,同时投资海洋工程及大型舰船等11个项目建设。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目前,上市公司在筹划第三次资产注入。此前政策上对军工资产证券化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本次中国重工资产注入一旦顺利完成,不排除政策面开口,其他上市军工企业跟进效仿的可能。”

郭同军认为:“通过军工、能源资产的注入,在较短时间内,民船总装业务包括配套比例将继续下降。2011年,中国重工民用船舶业务占营收80%,2012年下降到57%。而从今年新增订单看,军工、海洋工程、能源装备订单达到65%,民船包括配套仅占30%。”

“2013年~2014年产业结构转型将更加显著,届时中国重工将形成军工、海工、能源交通装备为主导,民船装备为辅业的产业结构。”郭同军说。

军工资产的注入能为上市公司创造多少利润?中国重工以处于重组静默期为由,拒绝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透露相关数字。

光大证券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不论是拥有庞大航母数量的美国还是已经解体的前苏联,航母制造商都只有一家。原因一方面是航母难造,另一方面是出于保密要求。因此,大连造船厂将是中国未来航母的主要制造商和维保服务商,也很有可能是唯一的航母制造商。”

此外,航母不仅建造费用耗资巨大,其维护费用也相当惊人。

以美国的“肯尼迪”级常规动力航母比较,其设计建造费用为20.5亿美元,而40年服役期内的改装维护费用超过50亿美元,是设计制造成本的两倍多。

“如果未来海军再建两艘航母,中国重工将来的航母建设收入将增加400亿元,其每年的维保收入将达到36亿元。因此,对于像中国重工这样的航母建造公司来说航母收入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判断。

公司董事长李长印对军工业务的增长也颇有信心,他说:“过去海军发展战略是从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现在由近海防御调整到中远海防御相结合,所以装备的需求是肯定要增长的。根据国防部的国防白皮书,中国海军的装备订单肯定会持续稳定增长,利润率肯定是比较好的,但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来源:慧聪网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