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漫游 / 3940浏览

京口瓜洲一水间

文章目录

镇江古称润州、京口,隔江而望扬州(瓜洲),历来为金陵古渡江北之口。距离上一次去镇江已悠悠十九年了,翻开老照片当年懵懂的学生如今已而立之年,而镇江的小伙伴也早已为人之父。脑海中的镇江依旧是一个小县城的模样,然而绿树成荫却宏伟的金山寺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虽然不太远,却也不太近,于是重回镇江的冲动远没有那么强烈,但回忆总应更新,文友语之当年《过镇江(一)、(二)》亦早已拜读几遍,就在这夹杂着追忆往昔与不如宅着的矛盾中,趁着美妙的秋光毅然拖朋友一起走京口。


金山

无锡至镇江动车仅40分钟,当然自己开车也可以,于是又是两难:动车毕竟轻松,开车自然方便。想着放松一下一周劳累的右脚,便定了早上8时18分的G7036次。倏忽便至。出站的人并不多,暗忖在这十月末的大清早去一个小城的人应该也比较有限吧!出租车开十多分钟便到金山寺门口,牌楼上蓝底金漆“金山”二字格外显眼。

金山
金山

下车买门票入园,抬头一望心便凉了一大截:金山寺慈寿塔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包围着正在整修。这让装备满满打算好好拍一张的我情何以堪!难怪门可罗雀,原来如此!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收拾心情向前。大约是受打击太过沉重,一路都不太愿意说话,因见“花洲泠泉”廊桥,便径直穿过廊桥向“天下第一泉”而去。所谓天下第一泉即中泠泉,在金山以西石弹山下,茶圣陆羽原将之排为天下第七泉,后来刘伯刍根据此泉特有的优点,定为“天下第一泉”。

花洲泠泉
花洲泠泉

花洲便是这几亩荷塘了。

花洲荷塘
花洲荷塘

然而走了一段路才发现,欲往中泠泉须在门口坐摆渡,悻悻而归。一早便遭两次打击,不由叹口气重回江天禅寺了。江天禅寺即金山寺,为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始称金山寺。至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江天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亲笔题写,而香炉则为镇江健力宝林裕敏捐赠。新旧共存,竟也和谐。

江天禅寺
江天禅寺

过匾额、四大金刚门楼,为大雄宝殿。古大雄宝殿1948年毁于大火,今之宝殿为1988年重建。殿额大字自然为赵朴初题写。殿内外香客云集。右有一过道,通向藏经楼。过道一侧有象征佛家的竹林、罗汉松、尖石等,阳光下叶片熠熠生辉。藏经楼正在装修,难看的脚手架布满全身,只得绕行至一侧。妙高台却也大门紧闭,看来今儿真不是一个游览的好时间啊!有一过道通向后方法海洞和慈寿塔,过道门上“紫金浮玉”四字惹人联想——康、乾二帝数下江南后选取金山寺而建承德避暑山庄之紫金浮玉,并题为“金山”。上山石阶上方又有“止于至善”,为金山寺方丈心澄所题。

金山寺止于至善

五方五佛殿门口之乾隆御碑不见踪影,许是寺方担心修缮期间御碑遭毁而藏。只是苦了我等专程前来的游客。过观音阁,有一平台可一览镇江的“西方世界”。说到向西,据说一般寺庙开门均为向南,唯独金山寺向西,原因为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也便了然匠心。

金山寺
金山寺

古法海洞,不见法海,也没见洞,原因当然是因为封闭维修。说到法海,一直没想明白为何许仙和白娘子相识在杭州断桥,水漫金山发生在镇江,而白娘子最后却又被雷峰塔压在了杭州?找了一圈后的答案是盗宝案后许仙被发配到镇江,为法海所困,白娘子为斗法海,故发大水淹金山。法海洞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与《白娘子传》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法海是位有德行的高僧,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父亲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信仰佛教送子出家江西庐山,取名法海。后到镇江,住在山洞里参禅打坐,传说蟒蛇因此避走。法海的最大愿望是修复山寺,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某日率众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上报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寺。

继续上山至顶。慈寿塔建于1900年,是当年的主持隐儒“托鉢修建”的。今天所见,已被绿色塑料布和脚手架包裹得如同粽子一般,不堪入镜。平台墙壁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题款为“光绪丙午十月朔”,落款为“湘乡八龄童李远安”,竟然是湖南一个八岁的孩子所写,为大臣为贺慈禧六十寿辰而献。另一侧有篆书题刻“千古雄观”,出自于李健辅之手。

天地同庚
天地同庚

从平台眺望北固山,远山如龙。

金山寺眺望北固山
眺望北固山

望金山湖,有西湖之意,亦有玄武之风。

眺望金山湖
眺望金山湖

“江天一览”亭,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复建。四字为康熙二十六年御笔,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说到御笔,传康熙当年俯瞰长江美景,不由得自吟道:“真可谓江天一览”。随行大臣立即奉上笔砚,康熙信笔写下“江天一”三字后,一时忘却“览”字写法,正尴尬时,一大臣灵机一动跪拜说:“臣来见驾”。康熙恍然,以“臣、来、见”三字写下了繁体“覽”字。这当然是文人墨客胡诌的,因为康熙的“覽”字写得非常标准。与此类似的还有说康熙去杭州灵隐,题写灵隐寺天王殿匾额“雲林禅寺”,不懂事的文人们又意淫说康熙写“靈”的时候把“雨”写得太大下面写不下,只好改成了“雲”。

“江天一览”亭

此地原本应有江天一览之景,可惜无处不在的脚手架实在限制了广角的范围,败兴而归。

江天一览
江天一览

郁郁下山。

金山寺

只怪来时不攻略,日照七窍生紫烟。

金山寺
金山寺

中泠泉

原路而返,过游船处时小有犹豫,最终仍然掏出四十元船资,就为一睹天下第一泉之风采。船工倒也诙谐,在船上各种扯老空,只是寡人心境不佳,不愿搭理。船过一小桥,可见半亩荷花,有一瀛楼居水间,三面依湖临水,直出水面。楼上有白匾黑字“襟山带江”。此楼即为芙蓉楼,为镇江名楼,因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而闻名。始建于东晋,与湖南洪江芙蓉楼并称神州二大芙蓉楼。今芙蓉楼为新修。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荷花塘
荷花塘
芙蓉楼瀛楼居水间
芙蓉楼瀛楼居水间
芙蓉楼
芙蓉楼

芙蓉楼上有江泽民题词“芙蓉楼”,正对“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又名中濡泉。中泠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河道淤塞,遂随金山登陆。所谓三泠,原为泉水受山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北泠,而中泠泉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唐宋时中泠泉在江中,汲取泉水须在每日子、午两个时辰,将带盖的铜瓶用绳垂下泉中,迅速拉开盖子,才能汲到。陆游有诗提及汲取之难:“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想起刚才船工调戏我们问:“知不知道天下第二泉在哪里?”作为无锡人我们当时就笑了……船工不甘心,接着问:知不知道第三泉、第四泉在哪里?这我们还真不知道呢,回来百度才知茶圣陆羽所评天下十大名泉之水名与方位,只是天下第一的名号与中泠不符,后世多有争执。只有惠山石泉“天下第二”的名号自古至今无人相争,倒也悠闲自在。前一阵北京来的某位干部在参观了无锡惠山古镇后诙谐的说:“甘当千年第二,也挺不错”。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
第一泉茶社
第一泉茶社

短短十多分钟便将小岛走一遍,离岛登船。这四十船资,纯为一睹这颇有争议的一泉,虽然自小也便知道一泉应该是中泠,脑海中多次想象江中之泉的样子,但此行值与不值呢,留待后世评说吧!


西津渡

出园,坐公车三站路向东至西津渡下。西津渡,三国时曾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西津渡”。原先紧临长江,清代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西津渡历史上见证过太多事件,例如三国时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西晋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西津渡登岸的。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邺(南京),后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684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武装暴动,骆宾王还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名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时天下震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南宋时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历史上李白、孟浩然、张祜、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千古传诵。

题金陵津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如今的西津渡好像少了些想象中的愁绪,而多了不少英伦的味道——这当然要拜英国人所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天津条约》,长江沿线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并修建了英国领事馆。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初六,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数千激怒的镇江民众焚烧了领事馆(貌似打砸烧领事馆是各国民众自古来喜闻乐见的事情,尤其在中国)。后清政府赔款于1890年重建主楼。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收回了英租界。

西津渡美商德士古洋行(TEXSCO)旧址
美商德士古洋行(TEXSCO)旧址

1956年所建滤清器厂如今已改为宝来那酒馆。后山即为蒜山,旧称算山,“山多泽蒜,因以为名”。相传诸葛亮与周瑜在此共商破曹之策,二人各将谋略书于手掌,伸开时,掌中均写一个“火”字。唐朝诗人陆龟蒙有《算山》诗:“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今算亭为复建。

西津渡宝来那酒馆
西津渡宝来那酒馆
西津渡宝来那酒馆
宝来那酒馆
西津渡宝来那酒馆
宝来那酒馆

正是饭点,饥肠辘辘,点了水果沙拉、德国猪肘、鲜蘑汁螺纹面、黑啤、提拉米苏等等,吃得脑满肠肥了。饭毕续前行。

西津渡宝来那酒馆
宝来那酒馆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英租界工部局旧址及原大华饭店

其实想要焚烧领事馆貌似也不太容易,得沿着小路攻上一个城堡般的山头。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山头上铁门后是一栋高耸的砖楼洋房,便是英国领事馆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街,也叫观音洞街。门楼正面牌匾是楷书“西津渡街”,反面用篆书刻着“吴楚要津”。

西津渡街
西津渡街

一侧路口有镇江博物馆,可惜时间紧迫,便略去。有兴趣可读语之的《过镇江(二)》。

镇江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

岩下有红槭如火,映衬得格外美丽。忽然想起本来周末欲去天平山却担心红叶还没红满山头,如今看来是多虑了。

西津渡英国领事馆鸡爪槭
鸡爪槭
鸡爪槭
西津渡
西津渡

许是被美丽的鸡爪槭冲昏了头脑,许是急着去梦溪园而失头忘脑,连一直心心念念的西津渡元代韶关石塔和救生会也忘了看,就找了辆的士走了,很是懊恼!其实当时心中还存了个侥幸,想着走完全部行程晚上再回来吃饭,现在想来确实乐观了。


梦溪园

梦溪园在镇江市中心,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门口的胡同内。它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说来好笑,十九年前我便想去梦溪园,原因只是因为高中时唯一知道的本家名人便是沈括,而当年又很遗憾的错过了游览。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人,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一岁时家族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湖北随州,后移秀州(今嘉兴)。元佑三年(1088年)以58岁退休,定居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为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当时园内建筑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另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其原貌早已荡然无存,1985年在原址附近修复了梦溪园,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有镇江籍的茅以升题写的石匾“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梦溪园

沈括改进了浑仪等天文仪器。还揭示了月球绕行规律、磁场偏差、透光镜规律等。

梦溪园浑仪
浑仪

大门口门头上“圣旨”牌貌似是古物,但左右两侧楹联不像是真物。

圣旨
圣旨

焦山

匆匆而走,往焦山去。其地处城东北长江中,碧波环抱,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象山夹江对峙。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同流合污,拒不应召,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焦山有定慧寺一,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唐代玄奘法师弟子法宝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时改名为定慧寺,沿用至今。施耐庵的《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有如下描写:“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欲往焦山,须坐渡轮。庆幸非节日,本地游客为多,故排队不久,但烈日炙烤,十分劳累。

焦山
焦山

上岛后有一牌坊为今人所立。忽然想起了无锡的太湖三山岛,与此有神似。

焦山牌坊
牌坊

形制很像京都的金阁。

焦山
焦山

定慧寺山门前有“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之书,题款为“光绪辛巳秋日”(1881年秋),仔细一看落款,笑了:这不是咱们无锡人的老朋友、清末无锡县令廖纶嘛!这哥们喜欢到处题字,其题字的普及程度跟乾隆和赵朴初有一拼,至少我就在无锡崇安寺惠山石门摩崖石刻惠山古镇东林书院鼋头渚等多处见到过他的墨宝了!

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
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

过山门殿,宏大的定慧寺映入眼帘。

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

在现今新修的玉带桥西侧,有座并不起眼的古山门,门前有一对威武的明代石狮镇守山门。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师亲书。山门两旁悬挂的楹联为廖纶旧物。山门迎面的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缵宗所题的“海不扬波”四个大字。

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
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

钟楼,楼前银杏树分外妖娆。

焦山定慧寺钟楼
钟楼

小隐。

打盹的僧人

大雄宝殿后为僧人清修之地,游客不能入内。

定慧寺

向东沿岸走,有一代高僧茗山法师纪念堂。

焦山茗山法师纪念堂
茗山法师纪念堂

自然,焦山最重要的游览地是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焦山以其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碑刻集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一千年。

碑林

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677年),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初唐碑刻之一。魏法师名降,字道崇,任城人,中书右史兼崇文馆学士安定胡楚宾撰文,清河张德言书,东海徐秀昉镌。

魏法师碑
焦山碑林
碑林

唐故殷府君墓志铭。

焦山碑林唐故殷府君墓志铭
唐故殷府君墓志铭

宋禹迹图,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取“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之意。将《尚书·禹贡篇》中的名山大川都标在图上,有551个,包括了古代九州的全貌。图例每格为一百里见方,比例尺约为1:420万。左侧题字为:“绍兴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俞箎重校立石”,题字左侧又有“天启六年春掘地得此。八宝王好察识。”上方题字为:“禹迹图,每方折百里,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元符三年正月依长安本刊。”不过那时候的地图竟然没有台湾和朝鲜。

焦山碑林宋禹迹图
碑林宋禹迹图

碑林全貌。

焦山碑林
碑林

焦山定慧寺天王殿前有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琉璃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碑文阳面是乾隆帝第一次至焦山时作的《游焦山歌》,阴面是乾隆第三次至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看到“金焦两点矗波翠”、“东西双峰秀拔水”这种总觉得有点那个啥的句子,我只想说,乾隆的诗写得实在是太烂了有没有。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迭苏轼韵
清·乾隆
舆情望幸酬深耽,用是五举巡江南。
金焦两点矗波翠,何异前三与后三。
路便聊以驻信宿,要因省方观田蚕。
悬华结彩称祝颂,何德被民坛怍惭。
昨者浮玉憩山馆,今朝顺流漾江谭。
西以屋胜东树胜,敷叶吐蕊春未酣。
未酣之意胜酣矣,即斯三胜谁能谈。
侵寻焦亦有建置,庄严定慧辉珠龛。
那更峰顶事点缀,譬之食蔗穷其甘。
东坡艰韵忽五迭,虽曰逸兴宁非贪。
黄头桂楫候已久,清赏既适归亦堪。
佳处无须重系恋,倩闲云为封岩庵。
游焦山作歌三叠旧韵
清·乾隆
既是名山那无屋,譬人盎背必有腹。
头陀应弟焦先兄,如气相求相应声。
东西双峰秀拔水,在此曰此彼曰彼。
其实一脉地根连,何有于行暨夫止。
知之而复云来游,斯则邻非弗邻是。
春和日丽正良辰,山僧速客意甚勤。
轻舆减从试揽胜,不教缇骑呼纷纭。
罗汉岩傍得入路,瘗鹤崖畔寻遗文。
栈道步步入丛云,青玉岛俯江波蕴。
由东而南渐夷旷,僧庵民舍相区分。
周览原未消半日,迴舟两岸景吐吞。
江天一色远莫辨,断续钟声时尚闻。
焦山碑林御碑亭
御碑亭

乾隆上面诗篇的意思是劝说江南文人不要为了金山好还是焦山好再争了,属于各打八十大板类型。做皇帝是不太容易。不过就我今天的遭遇来看,焦山比金山美太多了!

乾隆还兴致勃勃的写了不少绝句,比如《东向江连大海溶》。

《东向江连大海溶》
[清] 《东向江连大海溶》

以及《海门东望接扶桑》。

《海门东望接扶桑》
[清] 《海门东望接扶桑》

真是够了!幸好还有些其它的文豪所题的碑刻书法可供严肃的一观。

文征明书《明故钱屋舟先生之配孺人费氏墓志》。

《明故钱屋舟先生之配孺人费氏墓志》
[明] 《故钱屋舟先生之配孺人费氏墓志》

《题焦山绝顶》,为明著名谏臣杨继盛所题。杨遭贬复出后路过焦山,发现与自己的号“椒山”谐音,自觉有趣,写了一首隽永诙谐的诗。小序云:“容城杨子椒山访唐子荆川到此因山名与己号音□同也,遂书而题之,时嘉靖壬子冬日。”

题焦山绝顶
明·杨继盛
杨子怀人度洋子,椒山无意合焦山。
地灵人杰天然巧,瞬息神游万古间。
《题焦山绝顶》
[明] 《题焦山绝顶》
《明·杨继盛手札》
[明] 《杨继盛手札》
《明·杨嗣昌游焦山记碑》
[明] 《杨嗣昌游焦山记碑》
《明·米万钟书练君豫直指招游焦山遗诗次原韵四首》
[明] 《米万钟书练君豫直指招游焦山遗诗次原韵四首》
《明刻赵孟頫画东坡小像并书赤壁赋》
《明刻赵孟頫画东坡小像并书赤壁赋》
《清·吴平畴画牡丹花卉碑》
[清]《吴平畴画牡丹花卉碑》
《清·观音像碑》
[清] 《观音像碑》

好像是为了显示下帝王的绘画技能,乾隆也画了小小的、毫无特色的《梅花碑》夹杂其中……

《梅花碑》

乾隆爷您是真不嫌寒碜,一旁就是一力作——蒋元鼐的《画观音像碑》。

《画观音像碑》
[明] 《兰亭残碑》
[明] 《兰亭残碑》

《明刻米芾临兰亭及碑阴四帖》,为米芾临古《兰亭序》之作,形神兼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帖后有明书法家文徵明题跋。可惜保护很到位,玻璃反光太强,只得放弃拍摄。

清代《双溪草堂墨刻》,双溪草堂为齐彦槐书斋名。齐彦槐,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嘉庆进士。石刻共二十三石,包括倡和诗稿、唐石佛入焦山图、临柳墨迹、蒲团小像等。

[清]《双溪草堂墨刻》
[清]《双溪草堂墨刻》

接下来参观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鹤铭》,有“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之称,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无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整个焦山碑林就是围绕《瘗鹤铭》而建立的!无数文人大家为此醉心临摹,上至皇帝下至小子没有不来参观此方碑帖的!

《瘗鹤铭》楼
《瘗鹤铭》楼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由南朝时隐士华阳真逸(陶弘景)所书,但自古以来各书法大家便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大概会是千古之谜。《瘗鹤铭》本刻于焦山石壁上。唐代失落长江中。北宋熙宁年间,修建运河,工人江中捞出一块断石,经辨认,此断石正是史书上记载坠落江中的《瘗鹤铭》的一部分。一百年后,南宋淳熙年间,运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捞出四块送至当地县府,经考证,这三块断石也是《瘗鹤铭》的一部分。朝廷将五块断石之重新立于江边。明洪武年间,这五块断石复又坠江。康熙年间,镇江知府陈鹏年不惜花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又将这五块残石捞了出来,移置定慧寺壁间。1960年,政府合五石为一,砌入壁间供人参观。现今五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欠”和“无”二字。2008年10月8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

《瘗鹤铭》
《瘗鹤铭》

全文为: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瘗鹤铭》
《瘗鹤铭》

楼后有石狮二,脸庞细节尽缺失,猜度不知几千年。只见碑廊内历朝各代碑文随意弃于地,最晚为道光年间。此地文化之盛,已至清代之物全无文物价值的境地,不免佩服!

焦山碑林石狮
焦山碑林石狮
焦山碑林

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出土石块四百余方,唯此石能看出刻字痕迹,左上为“欠”,左下为“无”。可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有字啊,难道字已被人盗走了?

瘗鹤铭残石
瘗鹤铭残石

清代林启忠临宋拓《瘗鹤铭》。

[清] 林启忠临宋拓《瘗鹤铭》
[清] 林启忠临宋拓《瘗鹤铭》

乾隆临《瘗鹤铭》。

[清] 乾隆临《瘗鹤铭》

宋刻《瘗鹤铭》二号石。

宋刻《瘗鹤铭》二号石

告别《瘗鹤铭》,顺着人流来到焦山古炮台。此地呈一半圆形,有炮台数座,仅余土墩,不若我江阴黄山炮台遗迹完好。所陈列之大炮,更为塑料仿制品,毫无考古价值。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登焦山,行至半路吸江楼,友人体力不支,只好作罢。只可惜那些美妙的摩崖石刻全都无缘一见。吸江楼前地面有一圆环,环侧有凹进去的炮弹储藏室,推测为古炮台。

焦山吸江楼

下山。有文昌阁。

焦山文昌阁
文昌阁
焦山日落

路过行宫,担心时间,犹豫是否不看了,最终还是进去,事实证明不虚此行。行宫待客厅上有乾隆题字“天开胜境”,楹联为“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

焦山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

待客厅里更有名家题字无数,有纪晓岚的题字:

焦山乾隆行宫纪晓岚书法
乾隆行宫纪晓岚书法

有张玉书的题字:

焦山乾隆行宫张玉书题字
乾隆行宫张玉书题字

更有郑板桥的字画:

乾隆行宫郑板桥字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焦山摩崖石刻没见到的名家字帖,在行宫里全都用拓文展示给我们。

焦山乾隆行宫拓碑
乾隆行宫拓碑

宋代元佑辛未米芾焦山题记。

[宋] 元佑辛未米芾焦山题记
[宋] 元佑辛未米芾焦山题记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宋]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
[宋]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记

宋代“云壑”二字石。

[宋] “云鹤”二字石
[宋] “云鹤”二字石

米芾“建中靖国岁芾”题名。

[宋] 米芾“建中靖国岁芾”题名

宋代《澄鉴堂石刻》苏轼题跋局部。

[宋] 《澄鉴堂石刻》苏轼题跋局部
[宋] 《澄鉴堂石刻》苏轼题跋局部

宋代文彦博与韩琦题词。能在这里看到这两位名相题词,真是出乎意料。幸好我读完了宋史,否则岂非错过。

[宋] 文彦博与韩琦题词
[宋] 文彦博与韩琦题词

宋代赵孟奎书“浮玉”。

[宋] 赵孟奎书“浮玉”

一树枇杷。

焦山乾隆行宫一树枇杷
乾隆行宫一树枇杷

路旁一处盆景,仿佛持扇诸葛先生。

诸葛先生

焦山山翠。

焦山

钟楼晚阳。

钟楼

芦花送秋。

芦花送秋

乘船返,浮光跃金。

浮光跃金

泛舟象山,崖上有“永象”字。

泛舟象山
象山

北固山

上岸后坐上公交车一路至北固山,时间已然窘迫,差半小时五点。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控楚负吴,雄壮险要。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长江。

北固山
北固山

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有一座铁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后毁。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九级铁塔。明代重修改为七级。后经万历年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至1949年仅存塔座两层。现今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明代所铸原塔的五、六层。看到此处打了个问号,六十米的山,能有那么大的海啸来摧毁铁塔吗?但根据多方历史传说(比如白娘子水淹金山)和口口相传,没准还真有此事?个人保留意见,推测为台风等引起的大潮灾害,真正摧毁铁塔的是台风和雷电。

北固山铁塔

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诗文为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698年-770年)所作。晁衡在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玄宗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

望月望乡
唐·晁衡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此碑1990年底建成。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咱们江阴老乡沈鹏所书。

北固山《望月望乡》诗碑
北固山《望月望乡》诗碑

清晖亭往北,在甘露寺东侧山坡的墙壁上,嵌有一块条石,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相传原文曾由梁武帝所书,后丢失。此字为南宋润州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书写,清康熙年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北固山甘露寺“天下第一江山”
北固山甘露寺“天下第一江山”

时任江西按察使的米万锺题写的“宏开鹫岭”大字。

北固山甘露寺米万锺“宏开鹫岭”题字
北固山甘露寺米万锺“宏开鹫岭”题字

乾隆辛未年二月,游甘露寺,押苏东坡韵题词。

北固山甘露寺乾隆辛未年二月游甘露寺押苏东坡韵题词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今楼为新造。内部木板铺设干净整洁,须穿鞋套入内。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
多景楼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
多景楼

此处登高望江水夕阳,其大江东去浪淘沙的气魄确实是无法想像。今人尚且如此,古人登高岂可不酣饮赋诗?远处润扬大桥气魄惊人,记得前年因事坐车经过润扬大桥,亦是西下之时阳光顺着钢缆一点一点的打在车上,其时只恨手中没有相机。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向东望去,越过江湾,可见焦山矗立。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江面辽阔,日落时分,一带镜面由红转紫、由紫入蓝。

北固山眺望长江
北固山眺望长江

楼下有石柱方亭祭江亭,古称北固亭。传说三国孙刘联姻后,孙尚香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孙尚香听到刘备病死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则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此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

北固山眺望长江和祭江亭
北固山眺望长江和祭江亭

南宋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写下了千古绝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能在此写出如此名篇,这北固山的凌冽和在历代文人心中的分量,大约可以想象。

北固山多景楼
多景楼

多景楼下,有光绪二十七年太子少保两江总督刘坤立御制碑文。

多景楼下光绪二十七年太子少保两江总督刘坤立御制碑文

古甘露禅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

古甘露禅寺

关公纪念碑,民国十八年立。

关公纪念碑

条石对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门上,镌有“南徐净域”题额。东晋时改镇江为徐州,故名“南徐”。

北固山古甘露寺
古甘露寺

溜马涧为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没有时间沿着溜马涧往下走了,顺主路下山。路过中山纪念林塔,为民国时为纪念孙中山遗训而设立。

中山纪念林塔
中山纪念林塔

又有吴横江将军鲁肃之墓。

吴横江将军鲁肃之墓
吴横江将军鲁肃之墓

以及东莱太史慈之墓。

东莱太史慈之墓

北固山就此别过。

北固山
北固山

原计划饕餮镇江三大怪之锅盖面、肴肉和香醋,但是火车比较赶,另外确实也对此无爱,直接打车前往。刚好一镇江司机带着乘客前往镇江万达,顺路而往,只付了起步价。一天下来感觉除了带我们绕了滨水路的司机外,镇江的司机总体老实可靠,一如这座城市的风格。

镇江高铁站
镇江高铁站

20

  1. 一度又秋来

    🙂 好多图片... 你的足迹到处都是 哈哈

    Google Chrome 21 · Windows XP
    1. S

      @一度又秋来是的,此乃人生一大乐事哈哈

      WordPress App 3 · Samsung
  2. Allan

    不错 可惜苏州两年 没去过几个地方

    Safari 7 · iPhone iOS 7.1.2
    1. S

      @Allan苏州也有很多地方好玩,比如古典园林,以及天平山、光福镇……

      Firefox 33 · Ubuntu
  3. 厦门微信营销

    跑得累吗

    Firefox 32 · Windows 7
    1. S

      @厦门微信营销想问一句rel=nofollow有影响吗

      WordPress App 3 · Samsung
      1. @S呵呵,他可能都不会看见你的回复。

        Google Chrome 38 · Windows 7
        1. S
          Firefox 33 · Ubuntu
  4. xinsenz

    好长啊,好多图!! 😀

    Google Chrome 38 · Windows 7
    1. S

      @xinsenz稍微多了点,以后注意精简文&图 😀

      Chromium 37 · Ubuntu
  5. Me.稀奇

    只想问,哪儿来的时间呢?(*^__^*) 嘻嘻……

    Firefox 33 · Windows 7
    1. S

      @Me.稀奇嗯?就是利用周末啊。

      Chromium 37 · Ubuntu
  6. ♞CONEY

    我家虽然离镇江很近,但从来没去镇江玩过,金山、焦山我家里人也都去过,金山还有个四库全书的藏书阁呢,好像叫文宗阁,毁于战火,最近重建的

    Safari 6 · Mac OS X 10.10
    1. S

      @♞CONEY是有这么个藏书阁,可惜没时间去了。有空你也去镇江走走呗,那里几个古典风景区还可以。

      Chromium 37 · Ubuntu
  7. 厦门微信营销

    羡慕啊 可以到处 旅游

    Firefox 33 · Windows 7
    1. S
      WordPress App 3 · Samsung
  8. 有诗有画,身临其境。江南风景美却总勾人想起那些兴衰往事。

    Safari 8 · iPad iOS 8.1
    1. S

      @兔二爷 | 理性的感性生活感谢评论,江南还是相对比较适合居住的中国的区域吧。身为此地人略有所感。

      Chromium 37 · Ubuntu
  9. ASOUT

    我竟然看完了!
    博主摄影技术一流,配文更妙。学习反思中。

    Google Chrome 33 · Windows XP
    1. S

      @ASOUT过奖,过奖! 🙂

      Google Chrome 31 · Windows XP

回复 一度又秋来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